APP下载

洗尽“铅华”方能回归本真

2018-08-10石晓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铅华教学思考语文教学

石晓妮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折射在语文学科上,便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提升发生着变化,但语文教学似乎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语文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甚至有很多非语文的东西混杂其中,使语文课很容易就变成了大杂烩,导致一些老师分不清主次,把很多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搬到语文课堂;还有一些老师只怕漏教却考到,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的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庞大的教学内容,纷繁的教学环节和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结果老师教的手忙脚乱,学生学得迷迷糊糊。细看语文现状,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仍然在指责中艰难前行。个人认为,回归常识,给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做到朴实、简单、真切,方能彰显语文课堂的真魅力!

【关键词】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97-01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洗尽铅华”,真正践行语文教学规律呢?

一、削枝强干,提炼清瘦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语文课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这样,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式就应该极其简洁,围绕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思来制定。同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级目标,要对自己任教的年级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既不越位,也不能不到位。二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们要以此为依据,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的叠加。心中要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和赖以支撑的应该落实在每节课中的小目标,在每篇文章以及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不忘循序渐进地紧扣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这四大块。不要硬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教学中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教材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去伪存真,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

1.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语文本姓语”,钱梦龙说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范文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言丰富的表现力。”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一些教师喜欢过度引用大量与文本相关的教学材料,教学资源,生活事件,然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其进行讨论,而这些讨论大大侵占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时间,如此,文本就成了摆设。教者一定要分清每一篇课文中语文和非语文的因素,学会将“不姓语”的内容从文本中剥离开去,将语文课上成纯正的语文课,而不是语文加思品课,语文加历史课,语文加鉴赏课或是语文加科普课,教师必须必要紧紧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去教,去伪存真,合理取舍。

2. 瞄准语文的重点、训练的重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很多教师为追求课堂效果,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热闹”,想尽办法让课堂轰轰烈烈,看似精彩纷呈,活力十足,却很少思考教学需不需要,是不是教学重点,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产生文化认同的时候,就已经跳出文本,游离了文本,教学就成了泡沫。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目标”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环环相扣,使课堂教学清晰明确。

3.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的“深化”现象。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是语文解读的妙处。网上曾流传一个过度解读语文课文的名段子,是对鲁迅先生一句平常的“晚安”的解读。语文老师解读说,“晚安”令人联想到黑暗,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可见人们的麻木,体现鲁迅对人们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段子过度解读文本的极致,虽然可笑,但却存在于语文教学现状中。教师一味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意不骇人更不休”的效果,殊不知这是对文本教学精神价值的偏离解读。虽说诗无达诂,文难尽解,但教学必须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当下生命精神状态,在灵活处理语文教学内容时,必须与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拓展,或深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削尽冗繁,追求简洁的教学手段

自从电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以来,语文课就变得聲、电、光、图、文齐上。于漪老师认为,教学泡沫最多之处就是过滥的使用信息技术。老师片面的理解多媒体对语文课堂的优化作用,卯足劲在这方面做文章,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为教学主体作用,集中大量视频、音频、图片,制成精美课件,在课堂充分应用。滥用的音像资料是的语文教学外形华丽,但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被搁置,很多教师则未加深思。丰满的语文课并不排斥现在教育技术,但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把握不好尺度,就成了“作秀”,反而封杀学生的想象,让其思维不在灵活。语文的学习是要靠“读”去“悟”,“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魅力,才能感受语言的美,表达的美。课堂教学不作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直面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

综上所述,“洗尽铅华”的最终目的是求倍,求得学生习得知识的倍增,求得老师专业成长的倍增,求得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我们语文老师只有拨开层层迷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把语文课教得“简单”和“专一”,才能以少胜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铅华教学思考语文教学
“铅华”为女性专用
白玉兰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褪尽铅华 返璞归真——读秦德祥老师论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