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策略

2018-08-10赵家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农村小学策略

赵家鹏

【摘 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机,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个性化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结合农村实际,通过老师指导,活动引领,资源共享,走探究性阅读之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 探究性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25-01

一、探究性阅读的特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探究性阅读是把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从而获得有效地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涵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通俗与经典,与学生,家长,老师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科学性,目的性,时效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策略

1.读书活动创设探究性阅读氛围。

以“世界读书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阅读,在全校形成人人“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为探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好宣传。阅读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2.课堂教学指导探究性閱读方法。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不仅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角色定位实现探究性阅读计划。

(1)在探究性阅读活动中,教师不只是指导者,督促学生去读书,而是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2)农村小学资源有限,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开发利用好现有资源。一方面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方面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提供自有图书,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3)教师给学生介绍优秀书目,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如《三毛流浪记》 《天方夜谭》 《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导学生适当阅读郑渊洁、杨红樱等当代作家具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另外还要防止并查堵学生阅读不健康书刊(宣扬武打暴力的书刊和宣扬淫秽色情的书刊等)。

(4)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晨读三十分钟。“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放声朗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午读十分钟。每天下午上课前花十分钟全班齐诵《三字经》 《论语》等经典名句,培养阅读素养的同时,为下午的学习开个好头。晚读三十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每周安排一节“同读一本书”阅读交流课。

4.竞赛活动评价探究性阅读效果。

班级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读书笔记评比”,校内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活动中的优秀集体,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国学经典诵读能够传承我们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特别是那些经典的篇目能够让孩子的智慧得以提升; 国学经典诵读能够陶冶孩子的品德和情操,在朗诵当中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让孩子的性情得到陶冶,培养他们的自信。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得孩子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竞赛活动也使探究性阅读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用课堂教学的收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从而实现探究性阅读的目的,就是有计划地阅读经典的文章,有选择地阅读通俗的文学作品。

5.家校联系拓宽探究性阅读渠道。

在网络游戏铺天盖地的今天,家长能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读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梦想。为此,可以利用家长会,广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把探究性阅读深入开展下去。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坚持双休日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读书时间。学生和家长读书以后,填写“亲子共读反馈表”,还可以将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的温馨场面拍摄下来,共同见证亲子阅读的温暖画面。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2011年版

[2]王春艳.《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华少年》,2017年10期.

[3]谢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科技展望》,2017年12期.

[4]曹睿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10月.

猜你喜欢

探究性阅读农村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例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