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8-08-10王守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王守粤

【摘 要】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学校不够重视体育课程,学生上体育课基本是自由活动,既没有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也没有得到锻炼,更不用谈通过体育训练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质。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数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家人眼里的“心肝宝贝”,从小在父母的呵护和宠爱下,吃不得一丁点苦,还养成了诸多的不良生活习惯,这种成长环境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显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初中体育教学正是弥补了这一点,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促进身体的成长和发育,另一方面还保持身心的健康,养成积极、乐观、阳光的性格,这些都是体育课程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所以,做好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63-01

学生的健康成长跟学校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而学校的教育效果又是跟老师的教学水准高低有关,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做好现代体育教育,教师必须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营造融洽的体育教学氛围,转变以往强制学生训练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导、鼓励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平等的对待学生。同时,还训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锻炼身体的同时更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前,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没有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是采用监督的方式,强行要求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学习体育技能,虽然教学时间达标了,但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体育课多在运动场或体育馆内进行,教师能近距离接触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体育教师应多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当学生产生困惑,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像男生女生性别不同,体能、身体素质会有一定差异;而不同的学生之间,由于成长背景不同,故而体能也会有很大差别。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男女同学性别差异而言,可以参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可以给男生分配强度高一点的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体能,爆发力和速度;对于女生,考虑到她们体能可能不如男生,则应扬长避短,做一些提高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如健美操、跳绳和高低杠等。这样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再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体育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除了要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对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教师还要认识到,不同的学生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也是不同的。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做一次摸底调查,弄清楚班级学生的身体情况,把体能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小组。对于那些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项目,让他们学习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技能,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训练,体育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准;而对于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训练的强度,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体能不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多跑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能;最后,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體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年纪比自己小,就有一种傲视学生,居高临下的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渴望被人认可,教师应给予学生平等的尊重,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体育教学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要用自己积极正面的形象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开朗阳光的性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目前,还是有部分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对待学生还是采用上下级的观念,喜欢以命令型的口气安排学生开展体育训练,老师这种强势的性格,会让教学氛围变得沉闷压抑,学生也不能完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甚至还会有反抗的情绪。相反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对学生保持适当的关心,特别是学生在练习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也可以适度参考学生的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例如,在学习篮球这项运动时,因为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很多,教师可以跟学生们讨论一下,是先学习三步上篮,还是先学习基本的运球动作等,在听取学生的意见后,再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这样的做法,体育教学的效率会更高。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师生之间充分交换看法,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要通过体育项目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比赛项目,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大脑。此外,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也能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为了更好的改进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体育教师应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自身教学理念,从而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本娟.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华夏教师,2017(4):41-41.

[2]张晶.探讨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J].学苑教育,2017(4):9-9.

[3]李卫东.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