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8-08-10赖名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新课改

赖名佩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日渐普及,小学体育教学更为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积极性,这也是新型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部分小学依旧不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所以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完美配合,即教师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普遍现状及矛盾之后再对症下药。本文的立足点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重点阐释了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科学性及合理性;优化策略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62-01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目标规划中曾经指出,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培养时期激发学生创造活力的关键阶段,教师和学校要通过借助学科课程已有安排的辅助作用,积极有意识地培养并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讲求劳逸结合,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事物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更适合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并锻炼其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相应情境吸引其注意力,鼓励学生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受正式教育,教师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行为规范,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这一特殊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创造性思维追求的是自由空间、自由发挥,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1]。小学是养成教育的开端,也是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到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只要保证在培养过程中找准正确方向,把握发展脉络,不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就能够逐渐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实事求是,开展针对性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2]。

二、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课堂出现两种极端化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极易受教师情绪波动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多半由教师掌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导致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属于单纯机械听从教师指导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课堂缺少趣味性。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部分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策略,即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空间,最后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松散,学生整节课都在玩乐中虚度,教学目标偏离正确方向,同样也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不具备自我创新精神。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同水平线上,甚至二者所扮演的角色之间没有任何沟通,教师始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学生完成其教学安排,学生对教师的固有思维便是:教师具有不容侵犯的威严,面对教师,最正确的心态就是敬畏。长此以往,教师很难真正体会学生的现实需求,也难以捉摸学生的真实想法,无法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因此受影响。实践证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其学习兴趣和欲望充分激发,好奇心强烈时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当前的这种课堂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不利的。

三、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思考

上文已经提及,小学生体育课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者的相互培养,并在逐步锻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强、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逐步帮助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倾向于教师直接把内容和学习重点灌输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几乎不用动脑就可以不劳而获。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磨灭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小学教学。但是如果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小学生普遍好胜心和好奇心强烈,只要借助于教师的正确启发,很容易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提问的时间依照教师个人教学特点而定,可以是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借助其导入教学内容,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更可以在课程结束后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长跑锻炼时,可以在教授长跑技能前提问学生如下问题:“请问大家喜欢跑步吗?”“你跑过最长的距离是多少呢[3]?”“你有没有特别喜爱的长跑运动员?”“龟兔赛跑的游戏大家肯定都知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从中学到什么了呢?”“哪位学生可以主动告诉老师,你认为长跑的主要技巧是什么呢?主动回答的学生都有奖励!”这一类的问题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惯思维大有裨益。

2.教师要主动反思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适时进行创新。

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明显与否,直接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关[4]。调查显示,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发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即“学玩结合”。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让其成为课堂的决策者。常见的“学玩结合”的主要形式是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游戏的选定和策划,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课堂需求。但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建议进行正確评价,防止学生因为过度贪玩导致课堂过于游戏化,最终一无所获。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前滚翻和仰卧起坐的动作要领时,可以引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规定每轮的输家做制定数量的前滚翻或者仰卧起坐,但是动作要标准,否则小组成员也会一起受罚等。还可以利用丢手绢或者抢凳子的游戏,重在要求学生通过游戏锻炼其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小惩罚学会这两种动作的正确做法。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建舒适的教学环境,增进彼此间交流沟通,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注意起到榜样作用,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微笑,不要过于严肃,充分尊重学生,并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学过程中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教学现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调整。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和技巧,然后亲自实践,参与到学生的课堂练习中,与学生组团对打,通过实际活动教给学生打球要领,也能更准确地把我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有技能水准,方便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作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卷卷.试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当代体育科技,2016(30):100-101.

[2]黄玲.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研究[J].教师,2016(27):84.

[3]罗艳.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逸群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25):152,154.

[4]黄娜妮.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J].运动,2017(20):118-119.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