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

2018-08-10杨淑婧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髋部骨折康复护理老年

杨淑婧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方法:收治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术后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康复护理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1],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但是患者的恢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术后的康复护理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集康复护理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5—81岁,平均(70.2±3.3)岁;致伤原因为外伤11例,撞伤9例,跌伤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5—80岁,平均(70.3±3.1)岁;致伤原因为外伤10例,撞伤8例,跌伤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内固定术17例;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9例,内固定术16例。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骨外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要认真了解患者的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患者的内心状况及想法,稳定患者的情绪,介绍髋关节骨折治疗方法,告诉患者术后开展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恢复的注意事项。②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当日可以在床上做些简单的康复运动,如上肢运动(上肢的伸展、扩胸运动等)。当下肢恢复感觉后,一般术后2~3d,可以在床上开展踝关节屈趾活动和股四頭肌等长收缩运动,康复锻炼可由被动锻炼逐步过渡到主动锻炼[3],并且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锻炼角度,扩大锻炼范围。术后7~14 d可增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300仰卧屈髋、屈膝运动,练习屈髋< 450,以后逐渐增加屈曲度。术后第14天以后,训练坐位到站立下地,立位,髋关节伸展、屈髋练习,立体平衡训练等,然后逐步锻炼双拐行走,逐步过渡到单拐行走,直至独立行走。③坚持定期出院随访,及时提出锻炼计划。患者出院l周后,要进行1次随访,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减少因环境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加强营养,促进机体的尽快恢复。鼓励患者坚持锻炼。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功能锻炼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并发症l例,表现为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4.O%;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老年人通常存在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症状,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并且骨折后愈合所需的时间较长。若术后长期卧床、制动容易引起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心肺功能低下等。术后立即开展渐进式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渗出物和血肿吸收,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发生肌肉萎缩,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称为关节活动度[4]。髋部手术后可引发髋关节内纤维粘连,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手术后立即开始机械运动,可减少纤维组织对关节活动的限制,达到关节最大活动范围。老年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应根据其生理机能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示范并不能使其完全掌握康复锻炼的要点[5]。因此本研究的干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患者及家属参与,还有专业人员的介入,保证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准确性,而且专业人员还能及时评估患者康复锻炼的情况,不断调整康复运动计划,提供个体化、循序渐进的锻炼指导。

本研究对患者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照组给予骨外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并发症l例,表现为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4.O%;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24.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术后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龚宇蓉.健康教育路径对超高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7(28):213.

[2]方汉萍,杜杏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新进展[J].中国康复,2015,23(2):126-128.

[3]李梅芳,罗春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渐进式康复护理[J].山东医药,2016,51(18):14.

[4]张蔚然,李洪,黄颖森,等.家庭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23(6):61-62.

[5]于美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8(5):21-22.

猜你喜欢

髋部骨折康复护理老年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