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学困生多维教育策略研究

2018-08-10马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学困生

马莹

【摘 要】近年来,学困生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在学校的 “铸就快乐童年,拥抱幸福人生”的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使其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同步进行,走出学习困境,我们提出对小学阶段学困生采取多维教育的策略研究,力图通过分析具体原因,通过多维教育策略对症下药,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学困生;多维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23-01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的教育思想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个别尖子生,而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于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所限,学困生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在某些学校或班级,甚至学困生可能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有责任多维度关注和转化学困生。

一、核心概念界定

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正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在小学阶段学习中,主要表现在听、说、读、拼写、思考等方面表现出本领不足的情形。相对于其他的学生,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

多维教育:“关注成绩,更关心孩子多维成长”是多维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与发掘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与自主探究能力;从心理层面激发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得到能力、素质、人格等全方面的多维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研究从很广的视角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学习障碍学生,二类是后天受影响的有学习问题的学生。美国的Susanwinebrenner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分析,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给一线教师为辅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障碍提供了很多有成效的建议,并认为给特殊学生贴标签使别人总从缺陷或者障碍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以至使他们丧失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要求对他们一视同仁。

国内的研究则更多的注入中国的文化因素,从生理、教育、社会影响以及文化背景的各方面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对于如何有效地转化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学困生问题,揭示现代学困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课题研究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

3.多元智能理论依据。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至少拥有七种智力,只是这七种智力以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

四、研究的实践价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素质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太抽象、太难学、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因身心的某些障碍,未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从而导致学业的“暂时性”落伍,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个性活泼的支配下,他们往往纪律散漫,调皮捣蛋,厌学,精神上变得压抑。另一方面,学校面临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盲目追求高分的状况,给学困生的关心有所减弱。致使学校、家庭、社會三者在教育学生的方面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严重失调,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配合不和谐。种种原因,使学困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生致困的原因。主要从五个维度(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学生内部因素、外部教育因素)去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2.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及形成原因,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个案研究档案。

3.对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出有效防止学困生产生或有效转变学困生的规律,并通过多维教育策略,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六、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在研究之前,我们已经对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困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并进行了客观分析,我们发现男生要明显多于女生;另外,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属于偏低的状况,因此,家庭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孩子学习困难的一个因素;第二,通过心理辅导,分析这些孩子的个性特征,这些学生都具有善良的品性,但性格各异。无论哪种性格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懒惰,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迷恋网络游戏,这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有4名同学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曾在书法绘画比赛中获奖,可见,这些孩子也有其闪光之处。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个孩子成为“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转变他们,也非一日之功。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现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3]仵敏.小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2.

[4]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学困生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