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年鉴编纂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2018-08-10昌旺木初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年鉴的质量和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年鉴将面临严峻的图书市场挑战,如果不丰富年鉴的内容,不进行创新,年鉴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空间。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年鉴编纂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年鉴编纂;选题
前言
年鉴是社会不断发展下的产物。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掀起了编史、修志和年鉴的大热潮,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一大现象。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事业单位年鉴编是事业单位信息的重要载体,更是事业单位的文化名片,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工具性、信息性、资料性、可读性、现实性与史志性等方面的特点,不但可以及时总结、记载过往,还能降珍贵史料留给后来人,表现出媒介价值、存史价值、学术价值、激励价值、资治价值、教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等功能。人们借助年鉴,还可以科学预测未来,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
一、年鉴的定义
年鉴自古以来就有,在国外,最早出现在欧洲13世纪中叶,随后在16~18世纪,在德、意、英、法和美等国家已出版数以千计的年鉴。日本出现比较多的年鉴,是在1939~1946年,共出出版2774种年鉴。我国的年鉴最开始出现是在古代的“历书”(按夏历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时政记”(按岁时节令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编年史(如《春秋》、《左传》)、《宋史·艺文志·年鉴》。对年鉴有明确定义的是(1989年版)《辞海》,其中就明确指出年鉴的定义:“工具书的一种,汇集至出版年为止(主要是最近一年)的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情况、统计、资料等,以供参考。一般逐年出版。”后来,也有人概括认为:年鉴就是一种现代形式的资料性工具书,以全面、系统和准确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情况,属于史志类的一个分支,以年为一个期限,记录、汇辑前一年度自然、社会的历史发展的资料,并以年复一年进行不断出版。
二、年鉴的编纂要求
年鉴的编纂是一项非常具体而系统庞大的工作,包含了对编目的设计、总纂的通稿、图工的拍摄绘制、行文的规范制定、宣传图片的组稿、作者队伍的组织、编辑的加工、条目的采写加工、全文的审定和出版发行等各类工作。因此,要做好年鉴的编纂,需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到要“全”。包括所涉及的内容要全,信息面要广,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的责任心。二是要做到新。所谓新,就是内容要新,要具有现实感,具有年度感,让人感觉与以往不一样。三是要做到精,以事实说话,文字简明扼要,精雕细刻。四是要做到特。所谓的特,就是要突出企事业單位的特点,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色。五是要做到鉴。所谓鉴,就是要能真实反映出企事业单位的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学,达到可以借鉴的目的。
三、事业单位年鉴编纂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1、事业单位年鉴编纂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事业单位年鉴编纂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文体不符,信手拈来。编辑人员通常会把鉴条目的撰稿和单位年终工作总结进行混淆,只凭单位给的总结或稿件进行编纂。对单位的主体业务不了解,也不做深入调查,对资料也不做严格的核实。在编写年鉴条目时,出现对选自总结和汇报材料的原文照搬照抄。仅凭一己之见,信手拈来、应付交差,忽视一些至为鲜活的内容,对年鉴编纂的意义和要求毫不理解,更谈不上通过一定的概括、解剖、整理、厘清、提炼、剪切和归纳,让其成为有着全局性、启迪意义的内容。二是对负面问题的记述欠缺。问题的记述是对矛盾最好的揭示,达到教训或垂鉴后人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存在报喜不报忧,家丑外扬的思想,造成年鉴达不到应有的价值。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会受到外界不断变幻环境的影响,都会存在各种问题,如果对一些问题不报道,或者欲盖弥彰,就会造成历史的遗憾。三是资料的衔接与联系欠缺。年鉴虽然是一年一鉴,但是单部年鉴和其他的年鉴一起组成了资料的共同体,是一段时间中完整、可形成系列翔实的资料,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年鉴的整体条目在年鉴中有全面体现,不可以截然分开,虽然说要强调创新,但是不能无视资料的联系,脱离年鉴资料性的特性。
2、事业单位年鉴编纂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做好行文关。年鉴作为权威存史的资料性文献,历史的记录,最基本就是要用事实说话,作者不进行任何主观见解和评论的发表,不穿插描写或者对话,除去一些关键性文献等,采取的是以演讲报告文体与公文文体,对于统计资料,使用的是图表或表格方式,人物是采用通讯文体,对于各条目使用的是说明文与记叙文进行结合的文体。年鉴文字在写法上要做到开门见山,通俗易懂,直抒胸臆,文字流畅精炼,内容要素齐全规范。所选的资料,在流程上要层层把关,反复审核校对,需要撰稿人、主管领导、统稿人和编辑人员等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是做好选题关把握。年鉴编纂作为官修性质,撰写人要一个清醒的政治头脑,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笔要谨慎,对存在的问题要如实撰写。从大局出发,撰稿人要对素材的充分占有,一要分清主流,二要厘清主次,对全局性的大事要事新事采取事先收录。同时还要做到“慧眼识珠”,对需要收录的内容要有鉴别能力,哪些是不切实际的,哪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病菌有据可以查的资料。做到不娇柔操作,去伪存真,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编成条目进行辑录。
三是加强年鉴编纂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年鉴的质量和效率最关键还是在于人员的能力。要提高年鉴编纂人员的能力,最关键就是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采取专职化促进专业化。如,拓展他们的工作思路,不但要收集与本单位、本部门紧密有关的信息资料,还要收集本单位以外的资料,以突破思维的定式,达到更新观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艳波.浅谈地方年鉴的创新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
[2]唐敏珊,王晓君.关于提升科技年鉴编纂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
[3]陈胜.地方综合年鉴资料的撰写[J].科技资讯.2015(13)
[4]李喆.关于如何改进企业年鉴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5(06)
[5]鲍玲莉,理文,顾伟,李银银,李燕.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年鉴编纂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19)
作者简介:昌旺木初(1983.7.30)女,民族:藏族,籍贯: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单位: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职称:编辑,学历:全日制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