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8-08-10黄正军
黄正军
【摘 要】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物理实验教学更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掌握正确的实验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就笔者个人观点来谈谈对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55-02
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阶段,特别是物理这门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它更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了使物理探究实验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具备新的、先进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对那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进行改进,同时对教材中存在不足的实验操作进行改进。要使物理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部分初中物理老师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够,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保守,存在一种“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这类荒谬的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不会深挖教材中实验本身的价值,更谈不上加强物理实验的创新。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相当一部分老师过分地夸大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的作用和功能,以视频替代实验,以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可能学生暂时的物理学习成绩有所进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效果不明显。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耳闻易忘,目睹为实,躬亲则明”的内涵和本质。只要我们用心做好初中物理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教学,就一定会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教法,强化指导促进学生学习
其实,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更是探索知识的佳地。要想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首先,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改“主演”地位,而只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做一些必要的指导与说明。学生在概念形成阶段,引导学生对概念有深入的把握,并且控制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反复地探讨实验原理,总结实验中的规律,控制实验条件,最后形成正确的探索结果。也可以是学生边做教师边指导,这样能够给学生思路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一章的学习中,对于惯性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用纸张和文具盒来实施,把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然后猛然地将纸张抽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由于用力过猛文具盒掉地上了或是纸张破碎等,这就需要教师指导着学生在做实验中力度的运用,保证实验的成功。
三、引导观察,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有着其自生的特点,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刚开始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无所事事,置身事外,只是一个看客,甚至看也不知看什么。这其实是实验的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初中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而在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良好的观察方法。
四、联系生活,积极开展课外实验
课堂实验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就需要有效的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展课外实验。如在学习完弹簧秤、天平以及量筒的知识以后,老师可以布置实验,让学生课下制作测力计、天平以及量筒,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不倒翁、万花筒、电铃、风轮等小实验,通过趣味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实验制作,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可以说,课外实验是对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五、自主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自主探究实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实验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它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模式,也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学习途径。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合理的运用一些直观的实验,精心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讓学生经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过程,体会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准备:大汽水容器、小易拉罐、金属块铝、铜、铁(这些金属为立方体、圆柱体)、细线、弹簧测力计(平板式、条形盒式)、不同成分的液体(水、醋、盐酸、糖、盐),让学生选择实验仪器来验证自我思维的猜想与假设,进行探究实验,进而使之从实验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增强自我综合技能。
总之,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确起着巨大的作用。实验教学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概括能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必然所在,在教学中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强化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2]魏长艳.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J].学周刊,2016(25).
[3]杨武.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