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事件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8-08-10吴晓红
吴晓红
【摘要】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校园霸凌事件在媒体的报道下引发了许多国人的关注。霸凌事件对学生身体和精神上的影响是极为严重而长远的。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其危害更是不言而喻的。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恶果,即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德育工作不充分,社会监管力度不到位,现行法律体制不健全等。防治校园霸凌行为,需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寻求路径,通力合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一片安全可靠的屏障。
【关键词】校园霸凌事件 成因 危害 预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10-02
一、校园霸凌事件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说:“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摇篮。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一颗健康成长的心灵会在家庭环境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反之则不然。”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都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很多问题可以从父母、家庭里找到原因。许多家长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的是在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不少家庭因孩子是独生子女就对其溺爱、娇惯,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较严重的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许多父母长期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子女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甜蜜,这部分学生便常常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有的家长则不注重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方法,与孩子缺少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内心变化知之甚少。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斥责、打骂;或者“一俊遮百丑”,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往往不是息事宁人,而是主动挑起事端,扩大事态,以拳头,刀棒作为解决矛盾唯一的途径。
(二)学校的疏忽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暴力是反映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学校和青少年暴力事件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由于学校为了追求高分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孩子,使许多孩子过早的在学校里受到歧视,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缺乏对生命的敬重和关爱,很容易走向极端,报复社会报复校园,以致发生悲剧。学校教育的失误虽然表现在教育观念的偏颇、升学指标的强化、生命教育的缺位、心理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的滞后、惩戒功能的淡化、教师权威地位的弱化以及安全管理的疏漏等多个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校园暴力的存在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社会场所逐渐增多,许多还建设在学校周边,导致周边环境混乱不佳;并且学校周边治安管理较差,打架斗殴、敲诈勒索、逞凶作歹等不良社会行为时有发生。另外,文化市场良莠不齐,带有暴力内容的影视、书刊、杂志以及泛滥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具有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弱、模仿力强等生理心理特点,所以当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在没有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很容易歪曲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模糊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做出有悖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校园霸凌这块土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滋生的。
(四)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我们不否认学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学校、社会对校园暴力要负主要的责任,但我们也不能说,学生本身对校园暴力的产生没有一点儿责任。事实上,绝大多数施暴者本人就是学生。首先,从青少年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看,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加之面临考试、升学等诸多人生选择的压力,遇事往往不冷静、易冲动,处理问题也常常不计后果。一旦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从个别的人格特质看,一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对别人的施暴行为一味地容忍、迁就,忍气吞声,便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甚至会使暴力行为升级。
二、校园霸凌事件的防治措施
(一)家庭層面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首先,夫妻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和熏陶孩子。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其次,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等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教导孩子如何辨别是非善恶,帮助孩子抵制不良诱惑和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善于同孩子沟通交流,拒绝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增进亲子互动,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开展相关的道德与法律教育,形成相应的校纪校规。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与法律、校纪校规,如果学生触犯了法律法规、校纪班规,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告诉学生遇到“霸凌”时该如何应对。学生之间,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矛盾如果没有及时化解,极有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因此,学校在家校沟通方面,更应该占据主动的位置。通过家校互动,尤其是家长与班主任老师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有一个大致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校园霸凌”的出现。
(三)社会层面
防范校园霸凌,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中,宣扬暴力的占很大比重,其通病是凡事都要通过武力来解决,这样的外在因素给学生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在这种不良文化的熏陶下,在学生潜意识里,暴力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要正确利用媒体的优势,多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调。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应该从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发生,还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还校园一方净土。
校园霸凌事件的涌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承认并揭露这一社会问题,是防控霸凌行为恶化的有效手段。校园霸凌行为的防治,也不是学校一家之责,只有动员各方面力量,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大司法力度,将矛盾化解于无形,防患于未然,还校园一方净土,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成长在一个和谐、安全、正能量的大家庭里。关于校园霸凌,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只要下定决心、通力合作,一定可以改变现状,扭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