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唱腔艺术的品鉴

2018-08-10王果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鉴

王果

摘要:戏曲与话剧等其他表演艺术的根本区别在“曲”。传统的称谓“戏曲”是指我国特有的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剧,而“戏剧”则指从外国传来的话剧等表演艺术。“曲”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因此,又谓无“曲”不成戏。这里所指的“曲”是戏曲艺术的声腔,也即是唱腔。

关键词:戏曲唱腔;戏曲行当;品鉴

一、戏曲唱腔艺术派别的区分

中国戏曲生、旦、净、末、丑等脚色的使用以及虚实兼济的艺术表现原则,自世界范围来看,可谓独树一帜,极富民族色彩!中国诗词曲韵文、文人写意画,作为中国文学艺术,也极富民族色彩和民族气质,但诗词曲韵文、文人写意画分别以“汉字”、“水墨”为载体,不像戏曲以生力充沛的“人体”为载体,更易打动人心,给人以深刻印象。也难怪很多老外会对戏曲脚色的装扮、脸谱等心驰神往,惊叹不已!戏曲的唱腔音乐,是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诗歌、乐舞、说唱、民歌小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戏曲化的漫长过程中,几经辗转,不断丰富、规范、完善而形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即具有特殊结构形态的乐种—曲牌联缀和板式变化的声腔体制。唱腔艺术不但是戏曲区别于话剧等艺术的特征,也是戏曲艺术内部区分的重要特征。如河南的三大剧种豫剧、越调、曲剧、与我们的国粹京剧和其它地方剧种的根本区别就是唱腔的区别。戏曲的唱腔不但是戏曲的重要特征,它还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用来抒情,用来叙事,用来对话,用来表明环境,这些都是它的戏剧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欣赏功能。欣赏功能是唱腔艺术的本体功能。戏曲的唱腔艺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以唱为主的戏曲流派也是以唱腔来区别的,如河南越调的申派、许昌越调的毛派、申派唱腔如同大江东去一般,滔滔不绝有起有伏激情澎湃。毛派唱腔则如同小桥流水般似委婉俏丽宛转悠扬……成就艺术家的条件之一,就是唱腔艺术的成熟,成就流派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唱腔艺术。唱腔艺术如此重要,是每一个戏曲演员都必须苦苦探索和钻研的。

二、戏曲与戏歌曲

京剧在特殊历史时期曾被改编成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样板戏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传统戏曲现代化却不可否认地成为古老戏曲得以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今天戏歌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作用。新时代戏歌融入戏曲中的各种元素,又结合现代的音乐表现手段带给人们全新的听觉感受。无论是歌曲唱腔还是演唱方法,或者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审美上,都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与重塑,传统戏曲文化正以“戏歌”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各行当演唱方法

演唱方法根据不同的“行当”有着不同的演唱要求。譬如河南越调分生、旦、净、末、丑五个大的行当,其中又可细分,比如“生”分小生、老生、须生等,“旦”分花旦、老旦、青衣等等,小生要求男声用真假声结合演唱,表现书生、公子等形象;老旦一般表现老年妇女的形象,用真声演唱,声音厚重饱满……而具体的发声方法更是需要师傅言传身教,不可率性而为。而当代戏歌的演唱就完全不受“行当”的制约,用什么声线唱、如何演唱完全取决于创作者表达歌曲情绪的需要。

四、戏曲的表现

从中国戏曲的表现内容来说,同样作为叙事艺术,传统的西方戏剧(包括话剧)一般以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为结构中心,是真正意义的叙事艺术,而中国戏曲叙事的情节“线”一般被一带而过,戏剧人物某一情境下的思想情感为着力描摹的对象,戏剧常常因此延宕,甚至完全停滞在某些情节“点”上而止步不前。从表现方法来说,如果说传统西方戏剧人物的思想性格需要观众根据其“行動”通过“思考”去分析、判断,中国戏曲剧中人的思想性格就往往是借用演员的“唱”、“念”、“做”、“表”(打)直接明白地呈现、表露。演员“唱”、“念”、“做”、“表”的功夫和技巧也因此发挥作用。由于“唱”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或工具,其本身有音乐美感,可成为艺术品鉴的对象,故“唱”或“曲”成为中国戏曲最经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段。现代年轻观众往往会觉得戏曲情节进展很“慢”,其实中国戏曲情节的推进也常常非常迅速,而所谓“慢”一般指有大段唱腔、戏剧在剧中人内心思想情绪描摹的“点”上停滞不前时,而现代观众往往并不能如传统观众那样领会唱腔本身的美妙。

唐诗、宋词、元曲在当日皆可歌唱,且极富民族特征,这种中国式的歌唱在今日国粹(京剧)以及各地方戏中仍然有保留和反映。在中国传统社会,对很多戏曲观众而言,“看戏”与“听戏”同义,也就是说他们所关注的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其歌唱,歌唱本身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直至今日京剧《苏三起解》“苏三别离了洪洞县”、昆曲《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越调《收姜维》“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那当”、曲剧《风雪配》“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上”、等经典唱段仍在广为传唱。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戏曲并非是一种“纯粹”的叙事艺术,各种取悦观者耳目的表演也可以借用戏剧叙事情景,变相成为舞台表现的内容。如丑脚的插科打诨、武戏表演者的跌打功夫、扇子功、翎子功以及各种“绝活儿”(如变脸、吐火等)都可以打着演戏的旗帜,获得喜欢“看热闹”的观众的喝彩。戏界所谓“戏不离技、技不离戏”,但事实上技艺性的卖弄或近于杂技的表演,在民间戏剧中也很普遍。戏曲舞台的表现也因此有雅、有俗,千差万别。

结束语: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民族艺术,与诗词、国画、书法、中医等民族艺术、民族文化一样,自近代与强势的西方文化相遇以来,一直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其存在的合法性不断遭遇挑战和质疑,认为戏曲应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的声音始终存在。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也陆续产生了许多新编戏曲,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脚色制意识日渐淡化、虚实并用中“实”的比重大大增强、矛盾冲突成为戏剧表现的重心。

戏曲是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以上所谈都是把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来看待,但不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代,也不妨仅从“音乐”(歌唱)或“文学”的角度去品鉴。

猜你喜欢

品鉴
剪纸品鉴
油画品鉴
摄影品鉴
一“炮”而红 音联邦SVSound 2000 Pro品鉴会完满举行
社区·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品鉴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