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瓷书法艺术
2018-08-10杨旭东
杨旭东
摘要: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受时间、空间以及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事物各具自身特色。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也不例外。笔者通过对陶瓷和书法融合发展过程的剖析,结合自身从业多年的创作经验,让大众更进一步的了解陶瓷书法艺术。
关键词:陶瓷;书法;陶瓷书法;融合发展
一、陶瓷与书法的融合发展过程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正如欧阳询他在八诀中所言:点如高峰之坠石;横勾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勾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若一波常三过笔;这正是汉字的魅力之所在。书法艺术最早的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即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而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就是出现在陶器上。距今八千多年的黄河流域有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就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之后是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文字在最初的时期,只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表达形象某个具体的事物。尽管简单而又模糊,但已经兼具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我们可理解为史前的书法。在此发展阶段书法与陶瓷是一脉相承,互不分离的。
原始青瓷发现于商代中期,据史料记载,其上是没有铭文的。东汉时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瓷器,从东汉到南北朝瓷器多是以铁元素为呈色药剂的青釉瓷。作为一种单色釉瓷,铭文大部分以刻画而成,青瓷中刻有铭文的器物多是谷仓(冥器)。隋唐五代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唐朝时期,南方越窑青瓷烧制技术逐渐成熟,同时北方出现了白瓷,从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这种发展变化使得陶瓷书法题写除了刻画外,还可以采用毛笔书写,唐代长沙窑瓷上的铭文大多是以五绝、七绝的诗文。到宋代,为适应大规模商业性生产的需要,又出现了铭文模印的方法。从铭文内容来看,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创新。宋代的白瓷上为区分瓷器等级会标注“官”、“新官”、“甲”、“乙”、“丙”等字样,彩瓷上则用佳句、诗词等做装饰。而民用陶瓷在花瓶,餐具上,开始出现制作匠人的姓氏铭和广告铭。这一时期,题写铭文的器物多是日常用瓷。从元代开始正式生产青花瓷,到明清两代已成为瓷业生产的主流。从明代开始,釉里红瓷、斗彩、粉彩等彩瓷开始迅速发展,单色釉生产增加了许多新品种。这个时期瓷器上书法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特点:题写方式以毛笔为主;位置也逐步过渡成以瓷器的里心和地面为主;字体集合了真、草、隶、篆四体;内容在明永乐以后帝王年号款开始盛行,明正德起出现前朝年号的寄托款,晚明和清代流行堂名、斋名款;书法发展形势和内容上,明、清两代瓷器上的题写方法,位置,文字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并固定下来,书写的形式和内容从无序发展到有序。这一时期乃是陶瓷和书法携手发展的阶段。
近现代陶瓷书法的内容、题写方法、字体等各方面均与陶瓷装饰相适应,更加讲究,发展更完善,书法与陶瓷艺术更加趋于完美的结合。
二、个人创作经验分析
陶瓷书法艺术的表现首要依据作品的主体风格来考虑选用哪种字体来配合装饰。若用行草来表现,首先就要选择造型比较俊秀、瓷质细腻通透、线条圆润流畅的陶瓷胚体,以高温白瓷和骨瓷为佳。在陶瓷上书写虽然无法像在宣纸上那样可以先谋章布局,然后再一气呵成的完成作品,但也要先考虑好字体的大小、字数多少,尽量布置的刚好环绕陶瓷的表面。其次,要疏密合理,字体大小的变化也要根据器型大小和弧度来作调整,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协调完整。最后,笔划线条要尽可能纤细流畅。用笔多用中峰笔,不能太笨拙粗矿,这样才能使作品更清灵秀气,釉料尽量饱笔,油量水量要适中,多则流,少则焦,陶瓷书法书写一般比较少用焦笔,这样才能符合陶瓷圆润晶莹的特点,安排好字体和用笔后,书写上虽然没办法象书法一样做到一气呵成,也要承接上面的笔意,笔断而意连,一鼓作气之感,作品才能有书法艺术中的气韵流畅的境界。
若作品是通过用篆书金文或隶书来表现,器型选择上可采用线条简洁古朴且有份量感的胚体,釉面也多用仿古青釉,裂纹釉和半哑光的窑变色釉为主。篆书和金文一般用在窑变的胚体上能相得益彰,半哑光的釉面手感细腻,古朴而质感佳,篆书和金文装饰后使作品高古之感立现,气韵生动,更有年代感。隶书书写在哥窑冰裂釉上使釉面的沉厚细腻,光泽莹润,犹如凝脂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釉料在釉面的陪衬下既厚实又有通透感,光泽秀润,燒制完成后用比字体较浅的墨汁做旧,使作品更有层次感,用笔多滞,釉料较浓,也用中峰笔,书写笔划要到位,笔势犹如坠石,这样才有力量感。笔划不能太粗,用印方面陶瓷是立体器型,釉面光滑,木制和石制印章一般都没法使用,所以多数是用笔书画形成,陶瓷书法作品在立体的造型上没办法完整的展现在观赏者面前,所以用印可以在段落处补上闲章,这样既可体现书法艺术的几大要素之一,又可使疏密的关系得到补充,色彩得到丰富,用印的大小,色泽之深浅可以根据段落的实际情况来斟酌使用。这样作品才能更完整,疏密更合理,层次更清晰,色彩更协调。
金文的表现手法用笔多参照铭器的字体,铭器上的铭文一般都是通过刀刻划出来,在陶瓷上要写出这种刀削感,必须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样的笔法。铭器一般年代久远且多有残缺,有些字体也较模糊,但这反而调整了章法的虚实关系,增加了结体的疏密对比,丰富了点画的粗细变化,因此在书写的时候也要把这些因素处理好。此外,还需根据作品的需求而变化笔划的大小、点画的粗细、节奏的快慢、力度与速度的应用,轻松与沉郁的表现,情绪与心境的调节等。都要适时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苍茫浑厚、奇拙含蓄,视觉冲撞感才会更强。
书法艺术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陶瓷上表现书法艺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资质鲁钝,望行内高明者斧正之。
参考文献:
[1]何莉;王红艳;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