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笔端的创作唤醒生命之初的“歌谣”

2018-08-10张馨之王彦久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歌谣

张馨之 王彦久

摘要:童年是所有人的生命初体验,也是塑造心理结构、构建价值观的精神摇篮,童年经验自然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贾平凹是当代文学不可多得的高产作家,也是对传统文化竭力探索和传承的笔者,以贾平凹的《秦腔》为例,寻找童年经历对于文学之路的开掘与创造。

关键词:童年经历;文学创作;发现与肯定;重现与再生

引言

在文明社会中,文学艺术家始终被作为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绮丽的艺术世界的特殊神秘的群体。同时,文学艺术家也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他们的出现和成长往往需要特定的环境,文学艺术家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阅历。

童年阅历在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和态度会一直储存在潜意识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渗透形成独特的生命体验,即便是一个走出故土的人,他的故乡印象依旧是童年时代的星光闪闪、音韵铿锵,童年时代来自环境中的许多刺激,会在儿童相对宁静、洁净的心灵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痕。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这些童年经历甚至会影响一生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追求,并通过艺术想象和加工成为杰出的艺术作品。

在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之多、题材之广,都属罕见。他的故乡商州和他当下的栖息地——西安,这些地方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头。在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童年经历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秦腔》作为他优秀作品中的突出代表,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

一、创作始于童年的詩意与情怀

童年经历激起了贾平凹的创作欲望,开辟一条独属于他的文学之路,诗意和情怀就是有着这样一个从小培养积累到逐步形成的过程。

自幼身体瘦小的贾平凹,身高总是比同龄人低上一头,同弟弟打架也经常吃亏。课余时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寂寞时光。地缝里忙碌着的蚂蚁,闪耀在天上的星,畅游在水中的鱼,周边的景物总会引起他无限的遐想。孤独的他沉浸于大自然之中,有着文人特有的敏感多情、富于想象。

这份诗意与情怀,总是不经意间在文字中流露出来,“天还没漫下黑,亮着一疙瘩一疙瘩火云”,这样的话语在书中呈现,倘若没见过这般的落日余晖,又怎会写下如此自然又超凡美丽的诗意画卷。

常言说:自古文人之不幸,乃文学之大幸。就是这样看似有些孤僻荒凉的童年课余时光,才孕育出这样一个贴近自然的文人,创造出给人强烈感官冲击的文学画卷。这段略显悲戚的岁月,大概就是他性格孤僻起来的开始,或者说是他用一双眼独立观察生活的开端。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逐渐开始发现和肯定自我,小小少年的创作萌芽,那种耽于玄想的秉性似乎潜藏着某些可以成为作家的资质因子,最终引领他走进了文学创作的世界。

二、童年往事促成独特的文学视角

贾平凹与秦腔的渊源,自然也是从童年时代开始,这份钟情从小就在心里有了熏陶。三岁记事就开始看戏,六岁时会因为悲戚的调子泪流满面,正月十五,清明端午中秋,是秦腔伴随他走过了四季轮换。从秦腔里,他知道了许多许多故事,有关忠义、有关痴情,秦腔给了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因而他在感慨世事时引用最多,成了他文学创作中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促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

贯穿整部作品始终的是秦腔戏剧。无论是书中“我”爱着的女人白雪是一个优秀的秦腔演员,还是书中人物不时的唱上一段秦腔,以及四叔夏天智钟爱的秦腔脸谱,都可以看出秦腔在贾平凹生命中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作品中,秦腔在清风街有诸多爱好者,秦腔已经融入了清风街每一个人的灵魂,无论是日常生产工作,还是红白喜事,都会关联一段秦腔,甚至在书中会用不同的秦腔曲调来表现人物的悲欢离合。

贾平凹是最早举起旗帜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的作家,并将此主张、追求贯穿于自己创作实践的全过程,使其作品以浓烈的“东方的味”、“民族的味”融入现代世界文学的潮流,以戏剧秦腔之韵味书写作品《秦腔》之独特自然也是笔者这份情怀的又一次实践。

三、早期经验与艺术性的塑造和再生

这位敏感多情的性情中人,走出大山后,他选择回归故乡,回归童年,挖掘美好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注入现代文明,用曾经的真实体验给作品注入生命和力量。贾平凹也立志要以《秦腔》“为故乡竖一块碑”。

书中他对于“清风街”有诸多的描写,这是一处商於古道上的隐秘又梦幻的世界,秦镜楼、魁星阁、风水树,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不仅思索着土地神的神位,还见证了白果树流泪,这些存在无疑不是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而这里,也确确实实是符合贾平凹印象中的故乡,六九春阳,绵绵和风。那碧水,那长笛,那拂柳,秋夜风霜,冬日暖阳。这些原本他童年生活所在处,在作品中都有相应的体现,所以才能对这些事物信手拈来。

那些存在于记忆深处的往事,在作家笔下的复活和再生,通过各种文学样式和创作手法对原有经验进行艺术性的重新塑造,仿佛获得了新的生命。早期经验源源不断的养分,给新时期又一个大环境下的作品注入了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为一批在时代和文学发展中经历了文学观念痛苦蜕变的作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历程是自我发现、自我奋斗、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足迹。

生命中初体验的往事,仿佛是从悠长岁月里不断传来的声声歌谣,为中国文坛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与希望。庆幸有贾平凹这样的作家,能够用自己的作品让我们看到童年经历对文学走向的深刻影响,也见证了童年经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现与发扬。

《秦腔》既是他童年的梦想和梦想中的童年的真实写照,实现了的真实但具有艺术性的自我;又凝聚了诸多人物和整个时代于笔端。无数的记忆碎片,让贾平凹勇于发现与肯定自我,也使得早期记忆在作品中得以重现与再生。

参考文献:

[1]贾平凹《秦腔》作家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版

[2]李星、孙见喜《贾平凹评传》2005年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歌谣
梅卓文学创作论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春天的歌谣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知了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