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018-08-10张智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圆锥活动课应用题

张智明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十分必要,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05-02

一、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思维根据是否具有创新成分,并导致新鲜事物的出现,可以分成再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都是根据已有经验,已学过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教学中仿照例题解答类似的试题,创造是指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和新设想。创造性思维,有高中低层次之分,高层次指其结果可产生大发现,大发明,中层次是对原有的知识加工改组的结果,出现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性产物,低层次则指创造的结果是本人前所未有的新颖的,而书本上或社会上是已有的,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多是自创造的结果,是本人前所未有的新颖的,而书本上或社会上是已有的,当然创造性思维是离不开再造性思维的,如,8+8+8+8+4=?有下列几种思维过程:

⑴8×4+4,(按乘法意义分属于再造性思维。)

⑵8×5-4,(看到一个转化出来的“8”已经有创造成分。)

⑶9×4(把原来的“4”分别加到每一个8中,对信息进行改组,应用了较多的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維虽有区别,但又不能截然分开,解决问题常常是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二、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根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及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可把创造性思维分为集中思维,(也叫求同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传统教学中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正确答案所发挥作用的就是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尽快的联想,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发散思维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例如求简单的平均数问题:甲绳长26米,乙绳长18米,两绳平均长多少米?

发散

(1)将两绳连接起来取其一半得:

解法一:(26+18)÷2=22(米)

(2)将长绳比短绳长出的部分对半分得:

解法二:(26-18)÷2+18=22(米)

解法三:26-(26-18)÷2=22(米)

(3)将两绳各取一半合起来:

解法四:26÷2+18÷2=22(米)

集中

四种解法,尽管算式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但由于绳子通常不是限于一两根,可能是3根5根n根,比较后可知解法一最方便使用,这就是求平均数问题的公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在概念教学中发散训练

首先让学生对某概念的外延进行发散,再用集中思维由教师归纳出此概念的定义,例如48÷6,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理解它的意义:

①把4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②48里面有几个6?

③48里面有6个几?

④一个数的6倍是48,这个数是多少?

⑤48的1/6是多少?

2.在操作过程中的发散训练

如教学9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课桌上的9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然后抽象成9的分成。再分成三堆,有几种方法?……这样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了思维能力。

3.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训练

①看得数相等式

( )+( )=9

②按要求填数

( )-26=26-( ),( )内能填多少个数?

4.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训练

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形象思维去解题。美国数学家斯蒂思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路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的思考问题的解法。

①叙述发散:给学生一道应用题,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成运算意义不变,而形式不同的题目。

②条件发散:给出问题和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缺少的条件,或只给出问题,让学生设想,知道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问题,或改变已有的条件,将简单的应用题变为较复杂的应用题。

③问题发散: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答。

④编题发散:让学生根据实物图线段图,算式等编应用题。

⑤思路和方法的发散训练。

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分析数理关系,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一道题,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在数学活动课中,加强思维创造性的训练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的延伸和补充,精心设计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圆锥体体积公式后,我组织了一堂“圆柱和圆锥模型制作”,活动课上,让学生从较为枯燥的知识传授进入自我实践阶段,在制作时,有的学生用硬纸做,有的学生用橡皮泥做。在验证时,有的学生是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等于1/3圆柱体积,培养了学生的顺向思维;有的学生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等于3个圆锥体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还有学生用橡皮泥做成圆柱后,再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看削去的体积是削成圆锥体积的几倍来验证,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克服了消极的思维定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不仅仅关心问题的答案,而是更加讲究解题的思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下去,一定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圆锥活动课应用题
应用题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