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促学生思维提升
2018-08-10王燕
王燕
【摘要】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有外在知识探究引发内在能力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慢慢形成,知识、经验的重组与升华的积淀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就会起步、提升、拓展和延伸,课堂会流芳异彩,学生会信心百倍,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金”的效应。一、从数学的维度观察生活,感悟数学和生活的关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不仅要激趣,还要能激“疑”,在疑中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融入其中,乐于进一步探究,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二、自主探究深化学习过程,知识质变成为能力。(一)多维度探究,引发思维深度。(二)多维度交流,培养思维的广度。(三)多维度分析,提升思维高度。三、应用中提升,思维策略促发展。促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使爱数学、研究数学、用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长点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97-02
一、从数学的维度观察生活,感悟数学和生活的关联
数学素养是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自主探究深化学习过程,知识质变成为能力
数学思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与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归纳、类比、猜想与论证等;使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数学推测、论断和解释,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够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并能与他人进行沟通。探究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一)多维度探究,引发思维深度。思维的深度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0.4和0.6比,谁大?如果单纯的从小数的计数单位去比较,0.4是4个0.1,0.6是6个0.1,6个0.1大于4个0.1,所以0.6大于0.4。显然,这样的认识较肤浅,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0.4和0.6比,到底谁大?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在凭借你的生活经验来比一比,看谁方法多?”激烈的探究之后,学生的收获是喜人的,有的学生说:“0.4是,0.6是,小于,所以0.4小于0.6。”有的学生说:“如果把他们看成0.4米和0.6米的两条绳子,0.4米就是4分米,0.6米就是6分米,4分米小于6分米,所以0.4小于0.6。”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他们看成0.4元和0.6元,0.4元是4角,0.6元是6角,4角小于6角,所以0.4小于0.6。”立刻有学生又说:“我还可以通过画图来比较……”知识的沟通中,学生对小数的比较由“一对一”转为“多对一”,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不言而喻,学生的学习由“单薄”转变为“深厚”,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多维度交流,培养思维的广度。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和交流思想,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备素养。思维的广度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用语言外化思维,鼓励说出自己的思考。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之后(各种形状的梯形纸片),教师说:“请你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看谁的方法多!请你和大家来交流!”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大量拓展,有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经验的学生开始大显身手,有用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推导面积计算的;有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推导面积计算的;还有用一个梯形通过剪、拼,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甚至还有的同学把一个梯形切割成2个三角形来推导面积计算的等等。交流汇报中,学生的惊喜、自豪感溢于言表。思维的广度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里得到培养和弘扬,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都大幅度提高,知识在探究中质变为能力。
三、应用中提升,思维策略促发展
思维的策略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深刻性。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创设现实情境、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对拓展学生思维促学生更大程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把教材中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生活化、实用化。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李爷爷想在院子西侧磊一个长4米、宽2米的羊圈,怎样磊,才能节省砖呢?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周长问题”的出题方式,提高了题目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出差了,芳芳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妈妈回来了,猜猜芳芳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主动性,积累思想、方法、经验,历练、提升、拓展能力,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新、趣、巧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使爱数学、研究数学、用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