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巧解问题
2018-08-10杨琴
杨琴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教学始终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低年级问题解决教学更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具有十分的重要性。
【关键词】低年级 数形结合 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32-02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和引导学习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数学教材在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上做了比较大的变化。如今“解决问题”变成“问题解决”。呈现方式也丰富多样,有对话的方式呈现问题;有情境图的方式呈现问题;有表格的形式呈现问题;有图文的形式呈现问题;有线段图的形式呈现的方式等等。这样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好处是使呈现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识字量有限,抽象概括能力差,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往往会停留在漂亮的画的表面上,而忽略或看不全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不能真正理解图中的意思。
因此,教学中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由呈现方式多样化给教学带来的好处。回避不良信息的干扰。那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为顺利地解决问题作好铺垫呢?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尝试:
一、仔细阅读理解题意
要求学生每次拿到题目,图文、图表、文表等呈现方式的题目时要多看,多读,边读边思考,读出躲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清题的条件和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思。找到准确解题的方法。
二、找关系句理解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中经常会有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动笔勾画出关系句,并在句子的下面进行简单的备注分析。如:小明有12朵花,比小东多6朵。小东有多少朵花?在小明的下面写“多“,小东的下面写”少“并打上”?“。弄清谁和谁比,比的结果是什么,谁多谁少,求的是大数还是少数?对这道题而言,小明多,小东少,知道小明的,求小东的,12比哪个数宝宝多6?知道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所以用减法计算。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对这类题孩子们解题正确率很高,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三、数形结合,画图辅助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年龄的局限,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画图策略,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理清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例如,在一年级有关排队问题中:小朋友排队,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6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8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排队?孩子们想到用圆或是三角形来表示小红,在她左边画出5个,右边画出7个。孩子们通过画图,理解了要领,积极发言,从左数,小红是第6,说明她前面有5人,从右数,小红是第8,说明右边有7个,一共就有5+7+1人。我追问:哪儿来的1?5和7里没有小红,要加上1个小红。进一步观察:左数,小红是第6,圈出左边的6个,从右数小红是第8,圈出右边的8个。通过圈一圈,孩子们一眼就看出,小红被圈了2次,列出了6+8-1的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对比之后学生对减1和加1理解更深刻。通过这样的画图和语言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得到很好的锻炼,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好,连班里的学困生都能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四、引导尝试,寻求方法
对一些较难理解的题目,在教学中可以由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的尝试,寻求解题方法。比如: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期三单元问题解决—跳绳问题:用1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其中长绳4米,短绳2米。可以怎么做?有哪些方案?教材是通过表格形式对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起点,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后再进行这部分教学。没有用表格,而是用有序的几个算式对这类题进行尝试探索的方法,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效果很好,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种有序思考的方式。10米全部做短绳孩子们没什么困难,用10除以2等于5根;关键是两种都做,有几种不同的方案?怎么去找全?尝试从做一根长绳开始,1乘4等于4米10-4=6米余下6米做短绳,6除以2=3根;做2根长绳,2乘4=8米,10-8=2米,余下2米做短绳,2除以2=1根。通过这样的几组算式,学生就把所有的方案有序的不重不漏的找了出来。又如:36个人,短板凳可坐4人,长板凳坐6人,怎么坐?学生对只坐短板凳和只坐长板凳没什么问题,因为36是4和6的倍数。但是对既坐短板凳又坐长板凳可以怎么坐?学生就有些犯难,怎样才能即快又准的找到呢?孩子们选择了像上面的有序思考的算式进行尝试,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總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问题解决”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问题解决”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问题解决”的教学,帮助低年级学生叩开“问题解决”之门。我们农村孩子大多父母离异,或者留守在家跟着爷爷奶奶,最多能吃饱穿暖,学习上全靠老师,更需要我们老师研读教材找到适合孩子们学习、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给农村孩子搭建思维开启的大门,建立问题解决的模型,为他们的后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深信,虽然我们农村孩子条件差,我想,只要我们乡村教师永不放弃的、锐意进取也能让农村孩子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教育,从小给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