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8-08-10李青茂
李青茂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几点思考,以期为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提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1-02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1]。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素养;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语文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学习习惯,渗透爱党、爱国、尊重等德育教育。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说: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视频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3]。
(三)处理好备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备课又要注重生成。备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备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統一体。没有充分的备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备课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不仅要考虑语文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生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语文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四、总结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做一名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傅晓红.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2017(33):70-71.
[2]冯芝荣.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7(25):103-104.
[3]莫永明.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氛围的营造[J].新课程(小学),2013(04):36.
[4]庞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考试周刊,2016(6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