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018-08-10张颖
张颖
【摘要】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词汇、语言点、语法知识的讲解,却忽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在真实的文化交际情境中造成一些尴尬的局面。基于此,本文以真实课堂教学设计为例,为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供几点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跨文化意识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21-02
大家先来看看以下两个例子,相信会引发大家的深思。
例1:一位学生在KFC遇到一位外国母亲带着她的女儿,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甚是可爱,叫人忍不住想亲亲她抱抱她,学生也确实这么做了,女孩的母亲非但没有感到骄傲和幸福,反而是满脸的不高兴,学生当场就懵了……
例2:一位学生在等公交车时碰到一位外国友人,这位友人在大冷天穿得比较单薄,出于关怀,问了句“Dont you feel cold?”,却换来对方一副“Are you crazy?”的表情,留下学生懵在冷风中……
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误解,导致交流的障碍? 在西方文化中,对小孩子亲昵地摸摸,搂搂,亲亲,会使母亲感到别扭,因为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无礼的;你充满关怀的一句“你冷吗?”在西方人理解来却是“我难道连自己冷还是热都不知道吗?”
这种种中西方交流的不顺畅,让笔者意识到,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讲解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却很少花时间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意义以及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的应用。其实,有时候,语音的不标准,语法的使用错误,在与外国友人交际时,往往都可以被谅解,但是,语言使用的不得体,文化上的误解却会造成不愉快或尴尬的场面,更甚者,会让对方觉得粗鲁无礼和不被尊重。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英语词汇的运用,句子结构,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传达这门外语所承载着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那么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怎样来进行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翻开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其实不难发现,阅读材料中到处都是文化内容的题材,比如:必修三第一单元的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学生可以了解一些中西方节日,以及节日的由来,庆祝形式等等;必修三第三单元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学生通过欣赏学习马克·吐温的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从而对西方国家的一些道德观念,社会状况有所了解……所以,对于這些以习俗,文学,交际等为主题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
下面笔者就以必修四第四单元的阅读课Communication:No Problem?为案例来进行阐述。
一、巧妙运用读前环节,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阅读课中,文化背景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提高阅读的速度。“因此,阅读理解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弄懂篇章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适当扩充学生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阅读”(梅水英,2007:58)。
在导入必修四第四单元“Communication:No Problem?”时,教师在说完“Class begins”,学生起立问好之后,不说“Sit down,please”,而是给一个学生“请坐”的手势,学生收到手势后,自然坐下,教师顺势问学生“How do you know what I mean?”,学生会回答“body language”,从而自然引入到本文的主题——身势语。然后给学生介绍身势语不仅包括手势,身势,它还包括眼神,触摸,体距等等。再播放一则短小的影音视频听力,并让学生带着“What does this gesture mean in different countries?”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其视频听力内容为“There is one gesture. It means four different things. In America,this means OK. This usually has the same meaning in China. In France,this gesture means zero. In Japan,this gesture means money. Finally,in North Africa,this gesture means I am going to kill you.” 这段直观的影音资料立刻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觉得世界真神奇,更让学生意识到这一个小小的,再普通不过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竟然有着如此不同的意义,而且必须要学会正确使用,若使用不当,最严重可能会有“杀身之祸”。这就为学生在接下来阅读文章中出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问候方式做好了思想准备和铺垫。
二、精心设计阅读环节,帮助学生学习文化内容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较容易得到文章的表面信息,粗浅地了解文章内容,而忽视或者甚至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以及文化涵义。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阅读环节,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
必修四第四单元“Communication:No Problem?”的Reading部分以作者“我”和另一个中国学生(中国文化代表),在机场接客人为场景,目睹和经历了几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换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初次见面时相互问候方式的截然不同,而造成了一些文化误解。教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计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感悟。先让学生根据文章信息完成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和不同性别的人在初次见面时互相问候的情景和方式为内容的表格的填写;再让学生概括归纳这些国家地区的人的身势语的一些特点,比如,拉丁美洲的人讲话时,彼此之间的距离比较靠近,有时还要触碰对方,而英美人,讲话双方之间往往保持一定距离,并避讳触碰对方;然后让学生考虑“What were the two cultural mistakes that the author noticed?”这一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所隐含的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意识到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对错之分,从而减少文化上的偏见,克服狭隘意识,学会在以后的真实交际情境中不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人的行为,努力做到为对方着想,学会包容和尊重别国文化。
三、灵活运用读后环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习阅读文章之后,教师通过一些环节来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文化意识内容。学习完必修四第四单元“Communication:No Problem?”的文章后,教师播放另一则影音视频资料,让学生根据谈话双方的身势语,判断这两个人有可能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并给出他们的判断理由。学生呈现的结果大致如下:I think the woman in brown is probably from South America counties. Its because she approached the other woman and touched her when they were talking. The other woman who is in the blue blouse is probably English,because she stepped back to keep a distance when the woman in brown came close to her. 再根据学生水平,可以让学生两两编对话并进行表演,各自假设自己是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谈论什么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非常注意自己有没有说出不符合角色的话,有没有做出产生文化误解的事,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也得以培养。在课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时,不要只注重一些词汇,句型,更应该注意积累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一些文化内容,从而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总而言之,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依托,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材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一门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从而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并会准确得体地使用它。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2015. 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庄志琳、沈萃萃、唐明霞、徐义娟. 2011.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梅水英. 2007.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6):58-61.
[4]郑丽平. 2016. 巧用阅读课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J]. 考试周刊(外语教学与教学). (12):89.
[5]李燕清. 2016.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