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8-08-10杜雅静

时代金融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多元化商业银行经营

杜雅静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一体化程度逐渐提高,各国银行业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发展多元化。

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放开,使得净息差收窄,传统的存贷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这就要求银行业大胆实施多元化经营,增加交易性服务收入。

近年来,尽管法律环境和政策条件正在不断改善,各家商业银行也持续开展多元化业务,以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我国银行多元化经营模式还不是特别成熟,无法有效促进利润增长。有鉴于此,分析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并找出合理对策,扩大正面影响、缩小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化经营

安索夫(H.I.Ansoff,1957)最早在《多元化战略》中提出多元化的概念,他认为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这一观点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

彭罗斯(E.T.Penrose,1959)在其著作《企业成长理论》中强调多元化是企业在基本保留原有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开展若干新产品的生产。

鲁梅尔特(R.P.Rumelt,1974)提出,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向其他领域延伸,由此要求发展新能力或者增强现有能力。

本文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依托原有业务和市场,通过业务创新或资源整合,向多个新经营领域拓展业务范围,以此带来营业空间的扩张和收入来源的增加,进而提高经营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为。

(二)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把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界定为: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以自身业务创新或整合其他金融机构资源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范围、拓宽收入来源,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战略行为。根据此概念,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出其他业务,如结算业务、代收业务等,还要把服务扩展到新的行业,如证券、保险、基金等。

三、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现状描述

随着我国法律环境和政策条件的完善,各主要商业银行加快开展多元化经营,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局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横向多元化和纵向多元化。

(一)横向多元化

横向多元化发展是银行组织结构的广度发展。指银行以融合其他金融机构资源的方式,逐步涉足证券、保险等领域,从而实现多元化的过程。比如并购相关业务公司、成立不从事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等。然而,这种方式对银行的规模和资本有一定的要求。我国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是横向扩张的典型代表,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我国商业银行横向多元化的情况

(二)纵向多元化

纵向多元化发展是银行业务层次的深度发展。指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基础上,通过自身金融产品的研发创新,实现银行内部产品多样化的过程。对于规模较大的银行而言,进行新的子公司投资是纵向多元化的较好途径,但我国许多银行只有中等规模,达不到子公司投资的要求。因此,近年来,这些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产品创新开展业务多元化。如发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委托代理等业务,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 我国商业银行纵向多元化的情况

四、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

1.扩大收入来源。首先,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加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渠道,银行通在母子公司交叉销售,获得更多的收入现金流;其次,多元化经营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调整和转换的空间,便于改善收入结构;再次,优质便利的服务可以收取更高的价格,而且客户普遍愿意为此买单;最后,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很可能形成市场垄断,从而提高收入。

2.产生协同效应。同一人员可以开发和管理不同业务、同一网点可以销售不同产品,这样不仅降低了市场成本、管理费用,而且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这就是多元化经营的资本协同效应。

3.降低交易成本。银行的相关人员可以结合银行的经营状况以及业务需要,对资源配置进行适当调整。减少对低增长、低利润的业务的资源分配,增加对增高增长、高利润的业务的资源分配,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4.分散经营风险。第一,银行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少不良贷款和投资;第二,通过对各个业务领域中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多种匹配和组合,实质性降低经营风险;第三,许多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施多元化经营,而中间业务通常不会产生资产与负债,收入稳健、风险可控;第四,当一种业务收入情况不好时,可以通过另一种业务进行弥补,从而分散总体经营风险。

(二)负面影响

1.增加风控难度。多元化经营不当会增加业务风险,这是由于多元化业务一般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其风险具有高度的隐蔽性,难以科学预测和防控。比如股票买卖、衍生品交易等业务,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控制难度。

2.提高监管成本。银行实施多元化经营,需要增加下属部门或子公司,从而引起管理跨度的增加,这势必会提高银行监管成本,影响经济绩效。

3.盲目引进产品。各类银行为了竞争,往往一个新产品刚被推出,就蜂拥而上、盲目引入,而不顾自身特点、规模和抗风险能力。这样不仅不会增加竞争力,反而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此外,我国目前的多元化业务基本集中在信用卡和一些代理业务上,自主开发的低风险、高收益产品较为缺乏。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多元化经营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并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根据前面对多元化经营的两方面影响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风险管理

一方面,设置专门的多元化经营的风控部门以及多元化业务开发运作的监管部门,健全银行的内控机制;另一方面,培育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文化,重视多元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发挥文化对银行员工的影响作用。

(二)注重成本控制

银行在多元化经营时要衡量规模、效率与费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一方面通过预算等制度手段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三)培养竞争优势

银行在具体经营决策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规模、抗风险能力以及战略规划,明确市场定位,量力而行进行多元化。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应该从缝隙市场中寻找机会,创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银行而言,应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开发优势产品,建立自己的优势品牌,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

猜你喜欢

多元化商业银行经营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