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的经济权利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26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2018-08-10

时代金融 2018年21期
关键词:禀赋权利经济

陈 一

(国泰君安,上海 200000)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与此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改革红利这个最大红利的指示。其基本思想是加强市场经济的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然而,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消费低于某个最低标准,那他就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贫困者。1978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中国做到了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的任务。但贫困问题依然长期存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矛盾。首先,由于贫困的特性,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是边际递减的,因为贫困人口最终向疾病人口、残疾人口等生理障碍型人群,或者儿童、边区人民等权利缺失型人群集中。其次,由人均消费表示的人均收入的增速是慢于GDP增速的。再次,自由竞争的市场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贫困、收入分配不平等以及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贫困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产物,经济体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了贫困问题;反过来,贫困助长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因为贫困人口往往陷入一个低水平的均衡陷阱中,即由于贫困而无法改善生活,无法进行教育、健康等投资,这些又使得收入能力下降,造成收入差距扩大。贫困问题的解决能推动经济的发展。首先,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改善贫困问题能够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创造更加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再而,贫困问题的改善提高了劳动力群体的劳动能力,也就使得产品生产能力增加。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眼光仍放在收入贫困上,采取了最低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旨在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贫困人口已经从1981年的8.35亿下降到了如今的1.28亿人口,贫困率从84%下降到不足10%,中国在减贫脱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但是,贫困问题依然如附骨之疽一般,成为经济发展的顽疾。收入贫困仍然成为一个残留的问题,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问题也愈发严重。

二、文献综述

(一)贫困问题的描述

发展经济学对贫困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根除贫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贫困。对贫困的理解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贫困的概念和度量方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各种有关贫困概念的界定正反映出贫困多元的特性。贫困概念的内涵不断深化,由最初的收入的贫困,发展到能力的贫困,再扩展到今天的权利贫困。[2]

贫困最初是从经济层面来定义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收入贫困问题,而且是指个人或家庭的绝对贫困问题。收入贫困的问题最早源自于英国经济学家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在1899年对英国约克郡的贫困问题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研究。收入贫困问题是对贫困最直观也是最广泛应用的定义,因此收入贫困的度量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并不断得以扩展。被广泛应用的指标包括贫困线、贫困人口比率和贫困差等。这些能反应贫困的指标都至少具备:一是单调性公理,即减少贫困线以下的某人的收入会增加贫困的程度;二是弱转移公理,即收入从较富的人转移到较穷的人,而且收入转移后二者都不跨越贫困线,那么,贫困程度会变小。

阿马蒂亚·森因对贫困问题的卓越研究而闻名于世,并且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能力贫困是阿马蒂亚·森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能力贫困是对传统收入贫困概念的深化和发展。收入贫困是指收入水平低下所造成的贫困,二能力贫困是指人的能力被剥夺二产生的贫困。在1999年出版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著作中,阿马蒂亚·森提出能力贫困的概念,指出要“用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享受自己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实质自由,来判断其个人的处境”。[3]

权利贫困(Entitlement poverty)是指一批特定的群体和个人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基本人权的缺乏导致的贫困。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贫困的学者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水平低下,也不仅仅是健康、教育状况不好,而且还应包括脆弱性、无发言权、社会排斥。罗伯特·坎勃对贫困人口的无助和孤立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激发了经济学家们对于脆弱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兴趣,也因此为贫困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

(二)国内文献

经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我发现现阶段关于贫困问题的国内研究仍集中在收入贫困的层面,但也有少量科研成果直接与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相关。郭爱君等(2007年)通过搜集甘肃省的历史数据,结合国际贫困研究的最新进展,定性分析了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指出能力贫困在中国至少包括基本生存能力贫困、知识贫困、维权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现象广泛存在于下岗、待岗、停产半停产、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企业破产安置、开除、强制提前退休、提前因病退休、拖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从微观的角度具体介绍了甘肃省存在的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4]王春萍等(2006年)从效用和社会福利的角度分析了个人能力缺乏和基本权利缺失而造成的效用损失,由于引入了效用函数,所以有一定的实证意义,可惜的是并没有搜集数据作实证检验。但以能力评价个人福利的新思路从基本层面突破了传统福利理论的局限,开辟出一个新的认识空间。[5]美籍华裔学者洪朝辉(2003年)运用社会权利贫困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社会权利贫困的“中国现象”,其中包括现行法规没有保障平等的公民权利、明文规定的权利难以得到强制实行、弱势群体缺乏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权利、城市贫民的人格尊严严重缺乏,以及一批特定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严重不足。但由于洪是一位外籍学者,他的研究主要参照美国社会现状,并没有对该问题做跟多的研究。[6]秦国伟(2010年)运用可行能力的理论,认为看待社会性弱势群体问题要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结合,其能力贫困亦需要与社会机会相结合而看待并相结合而解决。实质上指出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权利禀赋缺失的关系,但视角局限于弱势群体,没有看到存在于更多层次的能力贫困问题。[7]

邹薇(2012年)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综合研究”,她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对能力贫困状况的多维度动态测度中,维度等权重情形下教育贫困最为严重,农村比城市严重,同时多维贫困的程度及其下降幅度都并不与该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并利用了美国北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家户调查非平衡面板数据,做了计量回归分析。从她的研究看出能力贫困问题仍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不足之处在于权利贫困问题仍没有得到解释和研究。[8]林勇,张宗益(2007年)做了经济权利禀赋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经济运行不平衡。经济权利禀赋是导致以上不发达状况的重要因素。计量分析表明,经济权利禀赋中的物质资本权利、劳动力权利及市场化收入分配权利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体制转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权利和对外开放权利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在经济权利贫困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建立了实证联系。[9]向焕琦(2011)提出了经济权利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权利禀赋概念的提出丰富了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思路,是对传统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的补充和发展)经济权利禀赋可以扩大内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权利禀赋差异是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10]

三、理论模型

(一)经济权利禀赋

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贫困的概念。同时三个概念依据出现的时间先后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研究贫困问题绝不能简单地从收入层面得到结论。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可以得到满足,但仍然有大量人群被排斥在社会主流生活之外,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无法受到良好教育的边远山区子弟。目前,我国通过经济发展、建立较为健全的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已解决了收入(绝对)贫困的问题。但能力贫困问题和权利贫困问题却未得到应得的重视。而在这些问题中,笔者认为经济权利贫困问题尤其应该得到重视。

以往的研究表明,权利贫困问题同收入贫困有着密切的联系,弱势群体、失业者、不发达地区者更容易遭受权利剥夺。但这一关系的内在因果联系亟待解决。

经济权利贫困的根源在于经济权利的缺失,那么,如果将这种经济权利如要素禀赋一般视为经济发展的禀赋的话,经济权利贫困的问题就转化为讨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家庭的经济权利数量对发展、收入的影响。而经济权利禀赋的提出也就溯源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Entitlement approach)。

在森的理论中贫困的实质是人的能力的缺乏,而非食品的“缺乏”。并且指出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以及他所面临的交换权利映射,饥饿的产生与粮食多少“无关”。[11]森的贫困理论认为贫困是对权利的一种剥夺,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经济权利即是交换权利。在一个私人所有制的市场经济中,典型的权利关系主要包括以下权利:一是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即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换取食物的交易权;二是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即以自己或雇佣的资源进行生产取得食物的生产权;三是自己的劳动权利:即以自身劳动换取工资以获得食物的劳动权;四是继承和转移权:即继承权,或获取他人,包括政府的赠予。那么,影响交换权利的因素至少包括:一是自身的资源禀赋,二是生产的可能性和劳动的可能性,三是交换的条件(出售和购买不同商品的可能性及不同的相对价格)。同理,这些因素也对经济权利禀赋产生作用,或者说本身构成经济权利禀赋的内涵。

林勇(2009)在国内首先提出经济权利禀赋的研究思路,他将经济权利禀赋视为:一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积聚)使用权;二是由于具有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而拥有的获取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本的权利(以下简称人力资本权利);三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制度环境。[12]向焕琦(2011)作为林勇的学生,增加了一个技术进步权利,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权利主体获得先进技术和专利的使用权利)以期概念更完整,内涵更丰富。[13]

综合已有研究内容和阿玛蒂亚·森的交换权利理论,本文将经济权利禀赋的内涵定义为五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禀赋,代表地区具有的生产潜力和生产可能性,但并不直接通过货币表示;二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即实际的生产过程所必备的条件;三是由于具有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而拥有的获取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本的权利(以下简称人力资本权利),既包括生产经验的积累也包括学习;四是一定地区的制度环境,比如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一直享受着一种“制度租”[14];五是技术进步权利,由于技术进步亦是增加选择权利和交换权利的重要一环,所以加入经济权利禀赋的内涵中。

(二)新古典主义的增长模型

由经济权利禀赋内涵的五个部分可以看出,经济权利禀赋同普通要素禀赋一致,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权利禀赋同要素禀赋具有一定的联系,经济权利禀赋中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直接同要素禀赋相关。但经济权利禀赋区别于普通的要素禀赋。经济权利禀赋和要素禀赋概念之间虽有联系,但视角不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获取一定规模的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等生产要素的经济权利的数量和质量构成便是经济权利禀赋。国内外有相当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并不缺乏资源或生产要素,相反也有一些“匮乏”生产要素的欠发达地区又往往实现了快速发展。因此,归根到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不是其欠发达的根本原因。

经济权利禀赋的内涵、作用同我们熟悉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因此将经济权利禀赋放在增长模型中进行分析是符合逻辑的。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假定一个经济体:(1)只生产一种同质产品;(2)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变的;(3)在长期,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在新古典主义的一系列假设下,我们可以构建扩展的Cobb-Douglas型生产函数,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一是新古典主义的生产方式,包括边际报酬递减,规模经济保持不变,产品与要素价格瞬时调整,经济体能够达到长期均衡;

二是经济权利禀赋同样遵循新古典主义假设,只是生产方式不同。经济权利禀赋充分利用,因此虽然经济权利禀赋无法量化,但根据经济权利禀赋同要素禀赋的联系,可用要素禀赋(包括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制度因素)替代;

三是各地的生产函数是统一的。标准生产函数为Yit=F(Kit,Lit,Hit,Iit)。

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K代表资本要素,L代表劳动要素。H代表人力资本向量,反映能力水平。I代表制度设计向量,反映制度提供的经济权利自由度。下标i表示地区编号,t表示时间编号。经济权利禀赋内涵中的四项都在这一函数中表示出来,而自然资源禀赋不随时间变化,在计量中的影响不大。

对上式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线性化的基本回归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经济权利禀赋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型具有逻辑和理论上的一致性,因此取对数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就是面板数据分析的计量模型。各项变量的具体内涵分别为:

lnYit:省际GDP(单位为亿元人民币)的自然对数值,代表着地区的经济总量,也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由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为宏观数据,因此虽然理论上用人均GDP能更好的表现经济权利禀赋对增长的作用,但在计量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人口数是没有意义的。

lnAit:技术水平的提高代表着选择权的扩大,而这也与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一致。实际计量上,选择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的自然对数值作为一个省内可用技术和技术交换能力的计量变量。

lnKit:各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单位为亿元人民币)自然对数值,物质资本存量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代表各地区实际的物质资本投入量。

lnLit:各省的劳动力投入量,用年均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为万人)的自然对数值表示,可以反映劳动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lnHit:各省的人力资本水平主要来自学校教育,即使是工作岗位的经验积累也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分不开,一个高学历的工作者比一个低学历的工作者总是更能总结经验。因此选用各省每十万人口初中及以上的平均在校人数的对数值来代表人力资本水平。

lnIit:各省的制度变量主要指经济上的自由度,即市场化水平(MKP),MKP=(GDP-地方财政收入)/当年GDP,由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国有企业利润和土地财政收入,因此用GDP减去地方财政收入可以直接得到市场化的收入水平。此外,制度变量还包括各省的优惠政策,但如今我国在各个地区分别实行了区域发展战略,各省在区域优惠政策方面没有太大的分别。

本文共选取了除5个民族自治地区以外26个省级行政区划省的2013年到2015年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础数据全部收集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分省统计年鉴。样本点包括东中西东北各个地区,不同于以往研究往往仅在欠发达地区进行研究,一是本文尽力采用近几年的数据结果,造成数据构成上时期数较少,需要更多的样本点进行弥补,二是无论是经济发展理论还是经济权利禀赋理论,都是探讨发展中的经济体的理论,需要的是历史分析的方法,而中国由于不平衡的地区发展战略,东中西东北正好模拟了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阶段,更有意义。

(二)回归结果

本面板数据选用了26个样本点,观察了3个时期的数据。样本点N远大于时期数T的情况下,面板数据回归不会出现非平稳、单位根和较强的序列相关这些问题。

理论模型部分阐述了经济权利禀赋的内涵和作用,以及经济权利同要素禀赋之间的关系。由于影响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因此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回归结果见下表:

表1中,fe代表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re代表随机效应的估计结果。L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的对数,ll表示劳动力数目的对数,ledu表示每十万人口初中及以上的平均在校人数的对数值,ltec表示技术市场成交额的自然对数值,mkp表示市场化程度,y11和y12是年度虚拟变量,用于剔除时间趋势的影响。

表1

首先可以看出年份哑变量在两个模型中的估计值均很显著,经济增长的时间趋势明显。

固定效应模型中物质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入的显著性水平较低,而随机效应中这两者显著性较高。从随机效应的角度得到要素投入对经济发展是正向作用的结论,并且由于采用的是全弹性模型,这个结果同时表明物质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

分析人力资本,在模型中表现为教育水平的估计值发现,固定效应的ledu估计值是显著的,说明人力资本(表现为每十万人口初中及以上的平均在校人数)对收入增加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其估计值绝对数较大,增加教育投资、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增加机会对经济体的发展同样有巨大的作用。

技术水平的进步受到众多随机和固定因素的影响,在估计ltec方面,随机模型的表现更好。因为随机效应模型控制了更多的随机因素,并且样本中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对数形式变异较小,固定效应模型对于估计变化较小的数据是无力的。结果发现,技术交易的扩大对经济的增加具有0.03的弹性。

市场化程度mkp的两种估计都不显著。仅从市场的角度考虑,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发展到一定阶段,东中西部的市场化程度都已经很高了,所以使得这一变量由内生变为外生。如果考察更长年份的历史数据,则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五、基本结论及政策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贫困的问题切入我们所关心的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的问题,将经济权利贫困问题研究角度转换为经济权利禀赋的丰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依此建立了理论和实证模型,提出了经济权利禀赋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了国内四大经济地区26个省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必要的计量分析。

分析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中权利禀赋(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经济权利禀赋)和要素禀赋一样是非常必要的。要素禀赋同经济权利禀赋既联系又存在区别。物质资本、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巨大,而这两个要素禀赋的发挥要求相应的经济权利结构,即投资的自由度和工作的自由度提高。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生产力,对地区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在近年来逐渐变成一个外生的因素,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整体水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所以依据基本结论,我有如下几个政策建议:

第一,改进地区经济权利的禀赋结构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着力点。经济权利的禀赋结构紧密关联于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由此内生地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由经济权利禀赋结构决定的欠发达地区相对较弱的自生能力,是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产生社会经济运行不平衡现象,最终无法实现向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收敛的主要原因。

第二、目前我国地区人力资本权利和技术增长权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显著。

为此,在地区发展战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路径选择是增加对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及有利于增强人才与技术吸引力的制度环境改善,和对地区技术投资的增加及对创新的鼓励政策,形成有利于提供技术增长权利的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禀赋权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我们的权利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权利套装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