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08-10靳春雷巩春山
靳春雷,巩春山
1.临沂市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山东临沂 276000;2.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骨科,山东临沂 276034
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其在老年群体中最易发生,主要指的是股骨颈头颈交界处至股骨颈基底部范围内出现的骨折。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骨质疏松等因素的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升高趋势。以往临床首选保守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期保持卧床,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治疗或护理不当的情况下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相关症状和痛苦程度快速改善,目前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比较广泛。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分析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6例,患者最小年龄63 岁,最大年龄 80 岁,平均(68.5±2.3)岁;骨折 Garden 分型:II型13例,III型36例,IV型5例;其中坠落伤13例,摔伤8例,交通事故33例。实验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25例,患者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69.4±2.2)岁;骨折 Garden分型:II型 15例,III型 35例,IV 型 4例;其中坠落伤15例,摔伤7例,交通事故32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3~7 d患肢皮肤牵引,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予以降压、降脂、强心等对症基础治疗。术前麻醉科需要进行会诊,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对照组实施空心螺钉固定:予以硬膜外麻醉或局麻辅助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先进行复位,保持仰卧位,选择屈髋屈膝法,对骨盆进行固定,向上牵引膝、髋,对缩短畸形进行纠正,纠正伸髋内旋为成角畸形,通过X线C型臂透视复位效果。完成复位后恢复颈干角与前倾角至正常状态,将定位克氏针放置进去,沿着体表利用导针向定位针方向进行经皮钻入。以同样方法将第2枚导针置入第1枚导针上方距离1.5 cm处,第3枚导针也以同样方法置入,使其股骨颈内的3枚导针保持等腰“三角形”的状态。确定导针位置为理想状态后,沿着导针将皮肤切开,直达骨皮质位置,长度控制在2.5~3.0 cm左右。通过测量器对空心螺钉的长度进行测量,顺导针方向分别将其钻入其中,攻丝后将空心加压螺钉拧入,使骨折实现完全对位状态后,将导针拔除,最后将手术切口关闭。实验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健侧卧位,予以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于后外侧作小切口,以此为手术入路方式,将大转子顶点作为中心,顺着股骨转子作弧形切口,长约6.5 cm,对股外侧肌与臀中肌进行钝性分离,再按照“T型”顺着股骨颈纵轴将关节囊切开,使股骨头显露出来,利用摆锯将股骨颈截断,将股骨头取出后对臼唇进行切除处理,锉臼后将髋臼假体置入,对股骨干髓腔进行扩髓处理后,置入股骨头假体并进行复位,取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连续随访6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其中优:≥90 分;良:70~80 分;可:70~79 分;差:<70分;优良率计算方法为优、良百分比之和[2]。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全部数据,手术情况以(±s)进行表示,行 t检验,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进行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所示。
表1 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s)
表1 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s)
术后24 h引流量(mL)实验组(n=54)对照组(n=54)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地活动时间(d)t值 P值79.4±8.4 86.4±9.5 4.056 3 0.000 1 221.9±28.3 265.5±31.6 7.552 8 0.000 0 6.5±2.4 13.7±3.6 12.228 5 0.000 0 159.5±20.1 226.8±34.5 12.386 0 0.000 0
2.2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n(%)]
2.3 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3 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髋部创伤,患者症状表现以髋部功能障碍、疼痛及畸形等为主,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虽然近年来医疗设备、麻醉技术等有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与改进,但其预后依然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外均主张首选手术疗法治疗股骨颈骨折,但考虑到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至关重要。相关文献报道[4],科学、适宜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提高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危险。
骨折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术式,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相关研究发现[5],针对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尽快实施急诊手术,才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有学者证实[6],手术时期基本上不会直接影响到术后康复效果。随着近年来人工髋关节材料的革新与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得到哦广泛应用,相比于骨折内固定手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可促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和关节康复训练,缩短其康复时间;②可对术后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问题进行妥善解决;③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7-8]。文献报道[9],对于存在较多合并症,且身体功能较差,不适宜长期卧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尽早恢复下床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实验组手术时间(79.4±8.4)min、下地活动时间(6.5±2.4)d 短于对照组(86.4±9.5)min、(13.7±3.6)d,术中出血量(221.9±28.3)mL、术后 24 h 引流量(159.5±20.1)mL 少于对照组(265.5±31.6)、(226.8±34.5)mL(P<0.05);且在治疗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94.4%、5.6%均比对照组77.8%、18.5%优势明显(P<0.05)。罗文辉等人[10]在研究报道中选取102例中老年骨折颈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n=49,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n=53,采用全款关节置换术治疗),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49.2±10.5)min、下床活动时间(1.27±0.26)d、住院时间(15.9±2.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9.43%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79.5±12.4)min、(2.02±0.47)d、(25.3±3.7)d、14.29%。由此充分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优于骨折内固定术,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优先选择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