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关系
2018-08-10
在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关系上,40年来,杭州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城市治理结构,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也最有发言权的民生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以民主的制度和方法更好地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拓宽民意征集渠道。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市长公开电话的城市,随后又相继开通电子信箱和短信平台,形成多种方式受理市民意见建议的网络。市政府每年通过各种媒体向市民征求意见,从中筛选确定为人民群众兴办的实事项目。2018年,杭州在全省率先实行市、区县(市)、乡镇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民生实事项目的公开征集网上点击量超过百万人次,同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集。经过几上几下的充分酝酿协商,最后提交人代会差额表决,并由人大代表分头监督,使人大的重大问题决定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好的行使。市考评办每年广泛征集社会各界考评代表对市直各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督促检查每一条的回复情况。市信访局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开展日常征集和专题征集,将来自各个渠道的人民建议分送相关部门并收集采纳情况,奖励优秀建议者。市城研中心每年征集治理城市病的建议,从中评出西湖城市学金奖。这些制度都保障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加贴近民生需求。
① 杭州五柳巷的玫瑰花廊
② 杭州市暨西湖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结对志愿服务
深化民主参与程度。城市建设重大项目规划事先公布,广泛吸收市民意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规章和公共政策实行通过前公示。在直接关系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工程中,明确规定市民参与贯穿计划立项、调查设计、进度安排、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市民意见未整改和市民不满意的工程不得进入验收程序。这些探索把民主参与落实到政府对民生工程的管理全过程,强化了城市民主管理的薄弱环节。
树立民主评议权威。杭州在全国首创对党政群机关的满意度评价,坚持“让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不断扩大评价主体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提高各界代表评价的权重,凸显绩效评估的民意基础。逐步完善社会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提高评价内容的针对性、对象分类的合理性和评价的客观性。不仅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制定公共政策和确定施政重点的依据,而且通过“评价——承诺——整改——反馈”的促进机制,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置于民主监督之下,进行重点跟踪督办和整改述评,树立民主评议的权威,不断深化绩效评估中的民意表达。
媒体助推理性协商。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引导民众理性思考、民主协商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我们圆桌会”“民情观察室”“杭网议事厅”等媒体公共论坛主动邀请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市民代表和媒体评论员,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反映社情民意,沟通各方,促成共识,出谋献策,引发共鸣,十多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引导受众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问题,也为党政决策和部门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圆桌会》录制现场
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出台了一系列以培育和规范社区社会组织为重点的政策,积极构建社会组织孵化器和服务平台,提供活动场所,架设供需对接的桥梁,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发展了一大批基层社会组织,积极发挥它们在满足需求、志愿服务、调解纠纷、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制度供给有序推进社会组织发展健全,把各类社会组织有序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为了促进特色行业和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杭州市独创性地组建了一批综合性社会组织。它们由党政界、企业界、知识界、媒体界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创业主体。既具有引导、协调、管理职能,又具有创业、开发、经营职能,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相互支撑,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士主动合作,机制灵活讲求实效,激发社会活力,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多重效益,引领创新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和治理做出了显著贡献,成为社会组织建设的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