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代料栽培中菌砖栽培技术详解

2018-08-09肇艳红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杂菌出菇木屑

肇艳红

1、香菇栽培的方法种类

香菇的栽培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段木(或原木)栽培,一种为代料栽培。两种栽培方法的优缺点如下:段木(或原木)栽培的优点是产出的香菇品质好,投入产出比高,可达1:7~10;缺点是该方法需大量木材,因此对栽培区域选择性较强,成本较高。代料栽培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可以利用各种农作物秸杆、林木废料作为栽培基,属于生态型栽培方式,对栽培地域基本没有限制;缺点是投入产出比较较低,仅为1:2,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根据我地区实际情况,在这里重点就代料栽培进行详细说明。

代料栽培是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木屑、蔗渣、棉子壳、稿秆等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麦皮、米糠、饼粉等辅助料,配制成培养基以代替传统的木材栽培香菇。代料栽培的原料来源充足,方法简便,成本低,收益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技术。目前,代料栽培香菇的方式很多,有塑料袋栽培、熟料开放式栽培和菌砖栽培等形式,而以菌砖栽培最为普遍,下面就以代料栽培中的菌砖栽培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采用菌砖栽培的注意事项及过程步骤

2.1科学安排播种期

确定栽培时间,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目前菌砖栽培大多采用上海农科院所筛选的优良菌种"7402"号,这一菌种出菇快,菇期长,产量高。在5~20℃的气温下,均能形成子实体。一般于六月上旬开始制备原种。八月进行菌丝培养,十月上、中旬挖瓶压砖。十一月下旬开始出菇,至次年五月采收结束。

2.2正确配制栽培料

木屑是袋料栽培香菇主要的原料,除松、杉、樟木外,大多数阔叶木及枝条经粉碎后可作为香菇生产原料。当前代料栽培方式配制栽培料的方法较多,在这里重点说明适合本地区的栽培料配制方法。

选取木屑或蔗渣78%、麦皮或米糠 20%、蔗糖1%、石膏粉 1%,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混合,加适量的水拌匀,含水量 65%左右,pH植调至5.5~6,然后装入广口瓶或聚丙烯塑料薄膜袋中,经高压灭菌后,冷却备用。配料时应注意,这里的木屑是指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效果要好,配料前将木屑过筛,去除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也会影响袋内的通气,

2.3按程序进行接种培养

首先,对料袋进行灭菌处理或将料瓶移入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接入原种时采用无菌操作。每瓶原种可接种70~80瓶(袋)。接种后马上把料瓶或塑料袋搬进培养室,在温度为23~26℃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温度较高,就要设法降温,使温度不超过26℃。在培养期间要时刻注意观察菌丝生长和杂菌发生情况,遇影响菌丝生长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此后,经50~60天的培养,当发现菌丝布满全瓶并达到生理成熟即可挖出压砖。

2.4按标准压制菌砖

需要注意的是,从瓶内将培育好的菌丝体连同培养基挖出的适宜温度为25℃以下。挖瓶时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把瓶面的老化菌被挖去,然后将其整块挖出,尽可能避免挖碎,这样有利于压砖后菌丝恢复生长。准备一个长45厘米,宽25厘米,高5~6厘米的活动木框用于压砖,将该活动木框放置在栽培架的塑料薄膜上,小心缓慢地将挖出的菌丝体及培养基倒入、用木板轻轻平整后,再用手心或木板压实,边缘压紧,以利成形。每块砖的适宜距离为3~4厘米,这样可以保持良好通风。放满一层架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培养。

2.5作好温度控制

压砖完毕后,要注意温度控制,适宜温度为20~25℃,3天后菌砖表面可看到白色纯菌丝,并逐渐愈合,7~10天后可发现菌砖表面已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棕褐色,成为一层保护膜而连结成块。在此期间要注意,压砖后一周内切勿掀动薄膜,只有温度超过26℃、菌砖表面产生黄色水珠时,才掀动薄膜进行短时间降温,这样既可防止菌丝徒长,又能控制杂菌蔓延。一周后方可揭膜通气,要根据温度决定通气的次数,高温时早晚各一次,20℃以下时,可数天掀膜一次,两周后,发现菌砖上出现红褐色积水时,必须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擦干,动作要轻,不能移动菌砖,以免底层积水;造成褐色菌膜增厚影响出菇。

2.6准确判断出菇情况

可根据菌砖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出菇情况,据试验及多年观察,菌砖表皮为深褐色时出菇迟缓、稀少,但发现如有朵大,黄褐色,出花早、密、朵中等情况时产量较高。颜色为灰白色时,表示出菇早且密,但存在朵小质量差的问题。一般变色的快慢、颜色的深浅,除因菌种不同外,还与基质、菌龄、温度、光线等因素密切相关。如管理得当,条件适宜,压砖后一个月就能出菇,出菇后要将菌砖排成"人'字形,这样做可以扩大出菇面。

2.7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2.7.1注意保持及补充水分。压砖的前期菌砖含水量应保持在60%左右,以便满足头几批出菇对水分的要求,因此不用直接进行喷水,只提高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即可。而中期菌砖会逐渐干燥,可视天气情况,在菌砖上喷少量雾化水以提高湿度。一般出菇后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之间。后期的菌砖会更加干燥,而表面菌膜又厚又硬,这种情况下喷水难以被菌砖吸收,为保证其充分吸收水分,需采用浸水的办法解决。根据不同温度采用不同的浸水时间,当温度在20℃时可浸水8~12小时,使菌砖含水量达到50%~55%,然后将菌砖置于架上继续出菇。采收一批后再同样进行浸水处理,直到出菇结束。

2.7.2作好通风降温。出菇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在早期和末期,气温较高,不适合出菇,且易产生杂菌,所以晚上要开窗通风降温。

2.7.3防除杂菌。栽培过程菌砖经常会被绿霉污染为害,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菌种、菇房和用具的消毒不彻底,以及室内高温闷热造成,除在栽培过程中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外,当出现绿霉污染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如刚压制菌砖后菌丝尚未愈合时出现绿霉,应先进行通气降温,待愈合后再用石灰水清液擦洗,改变酸碱度,控制其生长蔓延。如绿霉已深入菌砖内,应及时挖除感染位置后再进行补种。个别污染严重的菌砖要马上移到室外,用清水冲洗,晾干2~3天,把感染部位挖去后再补种或切除,方可搬回栽培室培养出菇。

猜你喜欢

杂菌出菇木屑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木屑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嚯,钻木真的能取火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澳大利亚人巧用木屑防尘、防滑
交换生的计谋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