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数据大学问
——以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复试统计表》为例

2018-08-09吴陈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复式统计表统计数据

吴陈敏

(福建省漳州市江滨小学,福建漳州 363000)

1 情境丰富利导向

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数学实质。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他们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里处处有数据,在解决很多问题前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判断数据,最后才能帮助做出合理的决策。

(1)情境:出示本班学生一、二年级时的身高统计表,提取信息(见表 1)。

表1 本班学生一、二时年级身高统计表(单位:cm)

师:你能读懂这张统计表吗?它包含哪几项内容?

师:“在这张复式统计表里你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出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在各个身高段的人数。

师:“一年级身高115~119cm有3人,为什么二年级身高115~119cm是0人呢?这3个人跑哪儿去了?”

(2)根据“数据”做预测和判断,提升数据分析观念。

师:“现在你们身高的分布会是怎样,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见表2。

表2 身高统计表(单位:cm)

师:“请预测一次,如果到了六年级呢?”

生:“身高在140cm以后的人数越来越多,140cm以前的说不定都是0。”

……

师:“如果到了中学呢?还用这张统计表吗?”让学生明白需修订表中横栏和纵栏的项目,留下分栏格不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表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变’又有‘不变’,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更深刻的认识。设置这样的情境,不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课堂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向数学实质。

2 解读数据利发展

统计数据解读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所谓统计数据解读能力,是指识别、理解、揭示统计数据内涵并做出统计分析、判断和行动选择路径的能力。或者说,是针对统计数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能力。在问题背景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它是对数据“语言性”的翻译、阅读和理解,在形成规律的数据里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和提取,是对统计数据内涵信息的系统思考和深度挖掘。

那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分析解读能力呢?

第一点:培养科学的统计思维。科学的统计思维是指运用恰当的统计思想、观点和方法,从统计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来源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统计行为习惯及正确的统计实践,是统计能力的核心要素。如果缺乏统计思维的集成,再多的统计知识也难以提高统计能力。因此,提高统计数据解读能力,关键要着力培养科学的统计思维。

第二点:加强数据解读方法及技巧传播。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统计专业杂志的一部分统计数据解读技巧,如北京《数据》杂志开辟的《数据速读》《专题数据》等栏目对此做的一些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值得借鉴。在此有一部分例子。在课堂上,有这样的问题“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读懂这张统计表吗?它包含哪几项内容?”“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看到家庭成员每天做家务时间统计表的统计结果时,你有什么感受?”通过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简单分析,引发学生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想法,体会数据的价值。在上述情境中:“请预测一次,如果到了六年级呢?”“如果到了中学呢?还用这张统计表吗?”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有一个提升,让学生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未来做合情推理,培养学生预测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表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变’又有‘不变’,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基于观察统计表获取数据,却又能跳出数据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让学生读出数据背后的“信息”,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

3 活动操作利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经验,才能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而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应使学生不断经历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在面积单位的认识上,设计画、剪、比、实际测量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和概括,能较深入地理解概念。只有设计这样有意义的操作活动,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发现规律性知识,在发展学生数学分析思维的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又如调查本班男生 、女生喜欢的活动,然后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单式统计表,在“你问我答”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产生“合并”意识。课堂中注重提供时间空间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合并”的过程,通过折一折、拼一拼、贴一贴、议一议等活动,“创造”出功能更强大的复式统计表。

4 以人为本利创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就是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对数据分析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事,我们也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其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毕竟数据来源于生活,这样采集的数据学生才会产生兴趣,并且容易理解,不显得那么枯燥乏味。而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最后培养学生由小及大,从身边的小事举一反三,了解数据分析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意义。为国家、为世界培养具有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学生可以分析自己一个星期的生活开销。首先我们可以问学生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星期给你多少生活费吗,自己每个星期还剩多少或者超支了多少吗,那你们知道你把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吗?难道你们不想为自己制定一个收支清单吗?明白自己什么地方该用或不该用,在周末时去买自己心仪的东西吗?好!从现在开始请同学们收集自己这个星期的生活收支,等到下个星期我们一起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种和学生开销密切相关的课题,学生肯定有兴趣。而且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开销情况从而养成节约的传统美德。

5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复式统计表统计数据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澳门复式住宅
国际统计数据
神奇的统计表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