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网络关注度与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
2018-08-08刘晓红
刘晓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纳税人意识与民主意识的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浏览热度日益提高,对政府治理绩效和信息公开透明的呼声日盛。政府会计信息作为政府财务状况、治理成效的货币化反映,是社会公众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状况的主要信息来源。①潘俊、李靠队等:《环境驱动、冲突协调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14年第6期。因此,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不仅要适应政治治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配合公共管理体制创新与财税体制机制改革,也要考虑社会公众的意愿与诉求。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是社会制度变迁与革新的必要进程;从公共受托责任的视角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有助于解决委托、代理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提供量化的货币化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监督和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在网络化环境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可以还原传统媒体因各种原因而缺失的信息,通过碎片化信息的聚合,帮助公众更加多面地了解真实情况;公众在围观公开信息的过程中,意见领袖与草根之间形成默契联动,借助意见汇集而形成的舆论压力,对政府行为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推动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网络化环境有助于促进政府会计信息供给与公众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利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②张琦、张娟、吕敏康:《预算制度变迁、网络化环境与政府财务信息传导机制——基于商务部“三公经费”公开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12期。
网络环境下,公众网络关注度与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因素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的质量?提高政府会计信息公开质量的路径有哪些?怎样优化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质量?本文拟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求和研判影响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关键因素与路径机理,为地方政府提升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探寻方向。
二、研究假设
(一)公众网络关注度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
当政府会计信息呈现于网络时,公众自发聚集而形成的网络监督力量通过围观效应不断增强,并逐渐与政府治理相结合,共同推进政府治理效率的改进。如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披露后,各路媒体进行了大量集中式的挖掘报道,广大网民开始从大量报道中寻觅细节找出是否存在不当,诸如“商务部的出国经费何以如此之高”之类的质疑,各种评论在网上被不断转发,围观的网民也越来越多。层层围观下逐渐形成“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公平效率的期待与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粗略化、滞后性之间的落差使得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下降,无论说的是真还是假,都会遭到公众的质疑。尽管围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进民主进程的正能量,但围观中的质疑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去化解。因此,基于网络围观效应,公众网络关注度有助于促进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耗散结构理论最早应用于非平衡热力学和统计物流学的研究中,是指处于非平衡状态下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能量或物质流的交换中,通过系统内各要素复杂的非线性相干效应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网络环境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就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即开放、非平衡态、非线性、存在涨落和突变。在网络环境中政府会计信息公开过程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组织系统,各要素共同影响着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走向。政府会计信息本身含有的刺激性信息会激发公众对某项信息的态度和意见,进而影响到公众的行为反应倾向,而公众的态度和意见又会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构成影响。因此说,它们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按照从浅显到深刻、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的顺序发展的(刘毅,2007)。而且,在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中,来自信息本身所含的刺激性信息的不断输入及权威报道或言论相干效应的作用下,公众诉求涨落被放大,并有可能形成突变,汇聚成一种或几种主导性意见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有可能推动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完善,从而形成新的稳定结构。所以,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性,公众网络关注影响着信息公开的质量以及后续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走向。同时,耗散结构理论还为公众诉求的有效引导提供了有益启示,对透彻地认识和分析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的运行特性,掌握公众诉求的发展规律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网络围观效应与耗散结构理论,本文提出假设H1:
H1:公众网络关注度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二)城市发展水平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特定区域政府会计信息网络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在国内外学者已验证的政府会计信息网路披露影响因素中,反映地方政府财力、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信息网络建设等城市发展水平的因素被广泛涉及。如,经济水平高的城市其民主化程度更高,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更高,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也更强。又如,居民受教育水平越高,拥有和使用家庭网络的可能性越大,通过网络获取政府会计信息的诉求更强烈,对政府的会计信息披露越关注。再如,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受托者,政府规模越大,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也越大,越有可能去披露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披露数量、披露程度、网络披露水平也越高,而且,为了展示政府管理绩效,财务状况越好的政府越有动机去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审计查处金额越大,越有可能督促政府去提高其会计信息公开质量。城市信息化水平反映了公众通过网络获取政府会计信息的可能性。Perez et al.(2008)利用西班牙65个地方政府数据,验证了政府会计信息网络披露与债务成本和户均网络拥有率正相关;*Perez C C, Bolivar M P R, Hernandez A M L. Government process and incentives for online public financial information [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8,32(3):379-400.何玉 等(2012)也验证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与政府会计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何玉、王开田:《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评估模型与影响因素》,《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
H2:城市发展水平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在全国333个地级市(包括区和州)中选取了4个直辖市和276个地级市共280个城市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省份和部分地级市,剔除原因:(1)省份的数据信息不完整;(2)部分城市的政府网站无法访问导致信息无法获得;(3)个别城市的政府网站仅公开了少量预决算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同时,由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和公众网络关注度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本文的样本区间为2012-2014年。
(二)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1.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根据财政部第78号令《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5)中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再结合网络公开渠道的特点,本文设置了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相关性等6个可观测变量以衡量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这一潜变量。可靠性、及时性与完整性用以衡量地方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公开的财务预决算信息、非财务信息和部门概况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及时完整,其中财务预决算信息是否涵盖经审计的收支预算总表、公共预算收入表、公共预算支出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三公”经费预算表、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三公”经费决算以及行政经费决算表等(如有项目为“否”,则该项不得分,下同);非财务信息是否涵盖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报告等;部门概况信息是否涵盖预算单位数量、部门职能、部门人数等。可比性用以反映地方政府网络公开的预决算信息是否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可理解性用以反映地方政府网络公开的会计信息的可读性(是否提供EXCEL表格、PDF文档、解释性文字等);相关性用以反映地方政府网络公开的会计信息与公众聚焦问题是否相关(是否提供信息咨询专栏、依申请公开信息、提供排名信息等)。
2.公众网络关注度。公众网络关注度是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公众对某一事件的关心而产生的关注情况(周文茂,2005)。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公众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浏览自己关注的话题、发表评论、提出批评或建议,进而形成舆论规模,希望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注意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最终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对公众网络关注度这个潜变量本文设置公众网络浏览热度、参与度、舆论规模和互动程度等4个可观测变量。
(1)公众网络浏览热度(PA),反映社会公众对自己感兴趣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网络会计信息的关心或注意的程度,一般体现为点击数、阅读量等具体数字。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质量的浏览热度越高,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越高,就会越快地作出回应,以采取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刘益,2009)。本文用新浪微博与腾讯新闻相关阅读量的加权平均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公众网络浏览热度。
(2)公众网络参与度(PP),反映社会公众在网络环境下对自己感兴趣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网络会计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积极性,通常表现为评论或跟帖数量。公众发表的评论或跟帖数量越多,表示参与度越强,对相应信息公开的要求越高,政府相关部门为树立透明高效的政府形象,就会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而提高政府会计信息公开质量。*邵剑兵、李威、张金玉:《社会影响视角下公司治理研究综述》,《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年第5期。本文采用新浪微博相关评论量与腾讯新闻跟帖量的加权平均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公众网络参与度。
(3)公众网络舆论规模(PS),反映社会公众借助互联网公开表达的、对特定事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能够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公众强大的网络舆论规模会迫使政府或相关责任部门重视该会计信息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最终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质量(甄烨,2010)。本文采用微博评论及新闻跟帖中持支持政府会计信息的评论量/显示的总评论数来衡量公众网络舆论规模。
(4)公众网络互动程度(PI),反映政府与社会公众就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问题的互动。政府对公众网络关注度的回复数量越多,越能从本质上意识到自身信息披露的责任,越有可能制定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Levy Cyber,2010)。本文采用地方政府留言板中领导回复量与政府网站留言板回复量的加权平均值/公众留言显示的总数量来衡量公众网络互动程度。
3.城市发展水平。现有研究中涉及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众多,考虑我国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对城市发展水平这一潜变量设置经济水平(GDP)、审计力度(AE)、教育水平(EDU)、政府规模(GS)、政府财力(GF)、城市信息化水平(PT)等6个可观测变量:(1)人均GDP越高,越有可能承担网络通讯费用,政府可能更频繁的通过网络披露信息与提供服务(Styles,Tennyson,2007),政府会计信息网络披露便捷性更强。本文取政府所在城市人均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经济水平。(2)审计力度(AE)反映审计部门对政府财务报告违规事项的查处程度,本文采用各政府所在城市审计处罚金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审计力度。(3)教育水平(EDU)反映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程度与拥有和使用家庭网络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各政府所在城市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教育水平。(4)政府规模(GS)反映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强度,本文取各政府所在城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地方政府规模。(5)政府财力(GF)反映城市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以各政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收入来衡量政府财力。(6)城市信息化水平(PT)反映公众通过网络渠道关注政府会计信息的可行性,本文取各政府所在城市人均电信业务量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城市信息化水平。
文中变量描述如表1所示。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AIQ)数据通过对地方政府网站信息进行手工搜集整理获取;公众网络关注度(WE)数据通过对新浪微博、腾讯新闻、地方政府网站留言板进行手工搜集整理;城市发展水平(CD)除审计力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审计年鉴》,其他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表1 变量描述
(三)模型构建
通过探索性分析,构建公众网络关注度(WE)、城市发展水平(CD)与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AIQ)的结构方程模型。*限于篇幅,“公众网络关注度、城市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从略,有需要者可与作者联系。该模型包括3个潜变量和16个观测变量。除此之外,还有16个残差变量,以保证模型的检验过程能够成立。
四、模型检验与分析
(一)模型估计
从适配性角度看,AMOS存在三种竞争模型,模型对于适配度要求依次降低,分别为严格验证、宽松复制和适中复制策略。*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由于本文选用的样本数据集为840,加之变量可能存在疏漏的情况,模型并不十分完善,因此采用宽松或适中复制策略,对重要适配度统计量进行检验。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p值远小于0.05,表明假设模型路径分析与实际数据不相符,需要进行模型修正。
模型修正依据AMOS提供的M.I.指标值。在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模型修正中,考虑到M.I.提供的选择方案较多,每次对模型增加一条新路径,反复上述步骤,直至模型卡方值下降,并改善模型路径系数大于1的情形。
修正后模型自由度为96,卡方值113.368,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181处于1和3之间,P值>0.05,修正后模型能够拟合样本数据,满足绝对适配性要求。
(二)模型的拟合评价
除CMIN检验结果外,表2列举了其他适配性指标统计量检验结果,包括绝对适配指标RMR,增值适配指标NFI、CFI,简约适配指标PNFI、PGFI等。RMR要求计算结果<0.08,NFI、CFI均要求计算结果>0.90,PNFI、PGFI要求结果>0.50,表示模型适配合理,样本数据与修正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模型契合。然而,该模型并非满足所有适配度指标,如RMSE指标要求小于0.05时说明模型适配良好,小于0.08说明适配合理,本文所述路径分析图仅满足后一条件。从宽松或适中复制策略角度来看,模型构建基本与实际契合,路径分析结果可靠。
表2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统计量
资料来源:AMOS17.0输出结果整理
修正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潜变量之间结构关系存在。公众网络关注度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影响程度最深,城市发展水平要素较弱,10个观察变量对相应的内生潜变量影响各不相同。
根据修正后模型实证结果,内生潜变量公众网络关注度、城市发展水平要素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67、0.071,两个要素与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间因果关系存在且为正,满足本文提出的基本假设。
实证结果说明,公众网络关注度和城市发展水平是当下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城市发展水平要素影响较弱。10项观察变量的路径系数基本大于0,但系数大小不一,对相应潜在变量的解释力度各不相同,因而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产生的间接效应程度有所差异。
(三)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各内生潜变量及观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更为直观地反映了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不同影响(见表3)。
表3 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各指标标准化回归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AMOS17.0输出结果整理,显著性检验结果一样,不再报告
1.公众网络关注度。公众网络关注度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711,具有较强的直接正向影响。其中,公众网络参与度与网络舆论规模的标准化系数较高,分别为0.661、0.659;公众网络浏览热度与网络互动程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98、0.277。该路径分析结果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公众网络关注度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公众通过网络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质量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公众的参与度和形成的舆论规模,公众诉求的规模性更能推动地方政府提升会计信息公开质量,是现阶段影响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主要路径。相比而言,公众的浏览热度与互动程度影响有限,说明相较于公众点击、阅读地方政府相关会计信息,政府更加注重公众对相关信息的评论、跟帖,因为评论、跟帖能够清晰地表达公众的诉求,而点击、阅读难以体现公众对公开的会计信息的观点与看法。此外,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就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问题的互动有待提高。
2.城市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232,存在直接正向影响,但影响较弱。其中,(1)代表地方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GDP与PT指标的标准化系数最高,分别为0.859、0.825,说明经济水平和城市信息化水平对提升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具有显著影响。(2)表征地方教育与廉洁水平的EDU与AE指标的标准化系数较低,分别为0.446、0.342,说明教育水平与政府廉洁程度也是提升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推动力,验证了Chaudhuri(2005)、邓淑莲(2015)等人的研究结论。(3)衡量政府规模与政府财力的GS与GF指标的标准化系数为负值,与Styles Tennyson(2007)的研究结论相悖,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的意愿可能是结论不同的原因所在。规模越大、财力越雄厚的地方政府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在民主意识较强、监督体系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倾向于公开更加全面、详实的信息以反映自身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在我国,民主意识与监督体系还有待提高和完善,有些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意愿淡薄,公开的信息过于简略。此外,衡量政府财力的指标仍然是反映预算收支的数据,难以真实体现各地方政府真正的财务状况。美国政府会计独立于预算之外,研究所用数据源于政府会计,而非预算数据,这也是结论相悖的原因之一。
五、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内地280个城市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检验了公众网络关注度与城市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与公众网络关注度、城市发展水平正相关。其中,公众网络关注度中的公众网络参与度、网络舆论规模与城市发展水平中的经济水平、信息化水平是关键影响因素,政府规模、政府财力与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负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探寻政府通过网络公开会计信息的动因与特征,从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环境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的影响机理。
本文的局限性:在变量选取上,考虑到结构方程不接受虚拟变量,实证分析部分未将地方政府类型、地方政府官员异质性等可能影响地方政府会计信息网络公开质量的部分因素纳入模型;在样本选取上,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仅选取了直辖市及一般地市级政府为研究样本,没有研究县级与乡镇政府的情况,未来应考察所有类型地方政府的会计信息网络公开情况,以全面深入研究其影响机理,促进地方政府有效利用网络公开会计信息,助力阳光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