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差异性比较
2018-08-08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汕头514055
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汕头 514055)
余任辉 陈惠林 王宋浩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普外科极为常见的疾病,甲状腺属内分泌器官,在控制机体能量的使用速度、制造蛋白质、调节身体对激素的敏感性,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机体无较大影响,一旦结节为恶性病变,需予以治疗,因此准确的医学诊断在治疗中非常重要[2]。CT检查技术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加之强大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对疾病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评价均有一定应用价值[3-4]。本研究通过分析48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48例经手术证实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影响徐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有完整的术前CT图像及术后病理资料,排除先天性甲状腺解剖异常及甲亢患者。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0~83岁,平均(48.5±9.7)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前患者取平卧位,颈呈过伸位,嘱患者平静呼吸,避免吞咽动作,双肩尽量下移,减少锁骨及肩部骨骼放射伪影,对躁动患者上头颈固定带固定体位,所有病例先行CT平扫,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1.0mm。扫描范围:先从颅底至胸廓入口处,完整包括甲状腺病变及颈部淋巴结7个分区。选择18G静脉留置针经肘前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60mL(100mgI/mL),注射流速3mL/s,进行双期增强扫描,注射后50s为动脉期,100s为静脉期。
1.3 图像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1.0mm层厚的重建,重建间隔0.5mm,由医师分析病变部位、数目(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癌病灶数目为准)、形态(病灶边缘是否清晰)、肿大(管食管沟淋巴结横径≥5mm,其余颈部淋巴结横径≥8mm视为肿大)、密度(病灶内有没有混杂密度,是否均匀)、囊变程度(是否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甲状腺包膜完整性及是否有沙砾样钙化。所有图像至少由3名医师对甲状腺病变量、恶性共同阅片诊断,如意见不统一,应进行商讨,上报上级,共同决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收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肿块进行病理检查,显示良性病变27例,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瘤2例,淋巴性、桥本甲状腺炎4例。恶性病变中,乳头状癌18例,髓样癌1例,滤泡性癌1例,原发浸润性平滑肌肉瘤1例。
2.2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检查结果比较 良性组结节多发数、边缘形态清晰、淋巴结无肿大、密度均匀、甲状腺包膜完整、无沙砾样钙化所占比例均显著高恶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密度均匀比例及囊变程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CT图像诊断良恶性病变效能比较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6%,特异度96.8%,阳性预测值96.2%,阴性预测值93.8%,准确率94.8%。CT诊断中,2例良性结节误诊为恶性,系2例患者可触及孤立性结节,其中1例患者病灶融合及混合钙化,边缘欠清晰导致误诊。
2.4 两组典型CT图像特点见图1-4。
3 讨 论
甲状腺疾病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20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人们饮食、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30~50岁的中年女性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5]。正常情况下,甲状腺位于颈前三角,呈两片叶状分布于喉和气管的前外侧,含有有较多的碘,与周围组织具有具有良好的对比,如甲状腺发生病变时,甲状腺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碘储存功能下降,其密度也下降,通过CT检查能容易检出病变[6-7]。CT图片上显示低密度灶,可用于判断病变,因正常结节与恶性结节主要区别在于癌细胞分化程度,两者在CT征象上呈现的病灶密度、分布情况等均不一致,故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区分[8]。
既往有报道[9-10]显示两者并无显著差异,目前有关病变的多发性、单发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显示,良性组的多发数目显著高于恶性病变组,笔者认为这是缺碘引起的腺体代偿性增生,甲状腺弥散肿大,而甲状腺癌生长具有侵袭性,肿瘤细胞多向周边组织浸润,可存在其他部分转移,但在甲状腺内多个病灶的情况较少[11]。产生差异的原因还与样本量过少有关。甲状腺腺瘤具有完整的纤维包膜,且结节型甲状腺肿属增生性疾病,可压迫周围组织,但其形态较为规则、包膜完整,CT图上多呈现类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12]。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快且不一,CT图多呈边界不清晰,尤其是当癌灶突破包膜向周围侵犯时,CT图上可见甲状腺包膜中断征象。本组恶性肿瘤患者19例病变呈浸润性生长,边缘模糊不清,且有10例呈不规则形态改变,与良性病变组的CT有一定差异。甲状腺好发颈部淋巴结转移,本组有1例乳头状癌伴囊性伴血供淋巴结转移,患者CT图还可见中心区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上有明显的乳头状突出,是鉴别恶性肿瘤的一个关键点。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CT图上还可显示淋巴结内皮髓质分界不清,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病灶及坏死物质沉积形成的钙化灶,多表现为沙砾样改变,此外还可见淋巴结边缘毛糙不清,形态不规则等,以上都可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并判断恶性病变的严重程度[13]。本次研究中,甲状腺瘤患者平扫多为单发囊性结节,其边缘光滑有包膜,可伴钙化,增强扫描后可见结节状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内见多发结节密度增高,增强扫描显示均匀环形强化;桥本甲状腺炎平扫两侧甲状腺呈弥散性增大,密度一般低于正常甲状腺,少数可出现钙化、囊变;甲状腺囊肿平扫边界呈光滑、清洗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变化。
表1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检查结果比较[n(%)]
表2 CT图像诊断良恶性病变效能比较
图1 为乳头状癌伴囊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轴位增强CT扫描显示为一个有血管的淋巴结,呈靶环样;
图2 为甲状腺髓样癌,轴位CT显示结节内部一个粗钙化;
图3 为甲状腺原发浸润性平滑肌肉瘤,轴位CT显示肿瘤较大,其浸润范围广;
图4 为良性甲状腺结节轴位CT显示一个胶质结节。
本次研究显示CT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良性病变多的结节多发,恶性肿瘤也可出现,且目前尚存在争议;良性结节的边缘形态清晰,包膜完整,且包膜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病灶周围的环状低密度影—“晕环征”,薄膜的存在即表示结节周围受压但正常甲状腺组织血供正常[14],肿瘤生长呈浸润性,其边界模糊,甚至突破包膜向远处转移,故恶性肿瘤的病灶边界模糊,但也可存在假包膜引起误诊,临床还需注意此点。另外,良性病变的无沙砾样钙化提示该处的组织生长、代谢较缓慢,不会出现钙盐沉积现象,应尽量排除肿瘤细胞,故无沙砾样钙化也可作为判断指标之一。
总之,CT检查可有效判断良恶性病变,可根据病灶的数目、边缘、包膜完整性、密度是否均匀、否有沙砾样钙化等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