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合作视角下云南会展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2018-08-07洪彦谢洪忠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市场化

洪彦 谢洪忠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会展产业是一种旅游模式下的新兴的产业。应当结合新時代的机遇和考验,通过区域性旅游的合作平台,大力促进会展产业的发展。本文同样认为,通过区域性的旅游合作,有助于解决所出现的跨区域国际性会展旅游合作问题,拓宽各个地区的旅游合作资源。通过对云南省会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问题的描述,提出促进云南会展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合作 会展旅游 市场化

一、开展区域会展旅游合作的意义

会展旅游是旅游概念下的一个分支,是旅游业和会展业的产业融合所催生出的一个概念。从《云南省会展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来看,政府对发展会展业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并提出了做大做强重点展会的号召。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会展旅游的区域合作不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策略,及进一步强化区域内及区域间优势互补和要素整合。本文以我国云南省与欠发达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区域为例,通过两者进行商贸往来的对比分析,探讨国际合作视角下云南会展旅游的创新思路和对策,对当前蓬勃开展相类似的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区域合作视角下会展旅游发展

2016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6〕20号),提出着力把云南省打造成为展览经济强省,更好的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借助云南在“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未来逐步将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展览业集群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展览之城,以区域性展览为基础、以国家级和国际性展览为龙头的展览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与南亚地区的合作

云南与南亚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地缘优势,自古就在人文、经贸等领域往来频繁。在2015年,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11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了40.04%。展览活动作为促进商贸洽谈、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必然选择,能够为云南与南亚区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作为中国全面深化与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周边多边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开放平台。

自2012年起,阿富汗通过参与在云南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将本国的手工艺品、天然宝石、旅游资源、地毯等推向广大的市场,为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各项产业发展。同时也通过各类会议、高峰论坛不断与中国“一带一路”相融合,借助中国力量获得发展。

近年来,云南与巴基斯坦通过展览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南博会暨昆交会在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幅推动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区域合作,为中巴两国间农业、能源和轻工业等诸多领域内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与东南亚地区合作

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友好交往的历史悠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多个领域交往频繁、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智库等各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越南与云南的经贸往来源远流长,从最早的昆交会起,越南的参展商不断增加,在第2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上,越南作为该届南博会的主宾国,展会数量在参展国中占首位,通过此次南博会促进越南与中国、与云南、与参会各国的合作。

老挝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加深,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区共同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同时致力于全力推进双方的铁路建设和贸易合作。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南博会暨昆明交易合作平台,大力促进老挝与云南的进出口贸易,提升云南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与新加坡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边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同时新加坡在建设“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对于南博会暨昆交会,每年前来参会的新加坡商人不断增多。

目前云南省有的六场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中,保山腾冲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交易情况较好,腾冲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展会形式不断丰富,展会收入和交易额均大幅度提升。

三、区域旅游合作视角下的问题分析

(一)配套服务缺乏

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会展旅游目的地,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巨大物力、财力,先后兴建了河口县中国—东盟河口国际贸易中心、姐告国际贸易会展中心、临沧市凤庆会展中心等场馆,全省展会承接能力、场馆及配套设施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但由于会展旅游承办商、场地供应商等市场主体仍然习惯于传统经营方式,缺乏对产品、服务的创新,所提供的软件服务缺乏吸引力,导致与之配套的硬件设施无法充分的发挥作用,出现供给过剩现象。

同时,受到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场馆经营状况等诸多外在因素及招、办展能力等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场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二)展会有效性有待加强

云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用的意识,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在营销中将地处“一带一路”带上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列为重点展会营销对象,组织了南博会、旅交会、泛亚石博会、跨境旅游合作论坛等活动。但总体上看,营销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针对东南亚、南亚的营销投入、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内容有待改善,应使其成为云南最有特色的会展旅游境外举办地及境内会展旅游客源地。

(三)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由于云南会展旅游的活动在很大比例上仍然采用政府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导致在节会的策划、组织、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都体现了政府意志,而忽略了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经济圈的实际需求。加之政府部门在主题定位以及活动安排方面大都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仅凭与周边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进行市场定为,未能从旅游合作的战略定位角度来考虑,极易导致最终供给与市场需求产生错位,制约了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四、区域旅游合作视角下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区域新布局,提升周边影响力

隨着云南省展览业的逐步成熟发展,将进一步有序推进和提升展览业成为云南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对展览业的管理监督将通过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形式逐步加强管理并形成完善的职能体系,严格规范各部门从各自职能角度参与监管。立足省会、带动周边、联动各州(市)发挥沿边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云南将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展览业集聚区,进而辐射带动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家。

(二)发挥宣传营销作用

2016年,云南省抓住国际会展产业发展机遇,结合云南省产业和区位优势,建立了云南与境内外展览业的多余合作渠道,扩大了云南省展览业影响力。境外参展方面,利用云南省多年积淀的对外合作渠道优势,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策划了多次境外参展或办展项目。

与此同时,配合云南省对外经济合作和招商引资需求,举办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境外推介活动,包括在南亚国家举办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理事会工作会议以及各种类型的推介会、说明会。向全世界呈现了绚丽多彩的云南形象,进一步扩大了云南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云南,有效推动云南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境内参展方面,云南省积极组织各相关单位、企业和行业协会作为云南省代表团参加国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效果良好的专业精品展览会,包括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展会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中国香港美食博览会等。进一步深化了与各省(市)展览活动和项目交流与合作,促进“云品”向省外市场拓展,同时对云南旅游等特色产业进行宣传,取得良好的品牌效益。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云南的会展旅游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旅游,但政府的“主导”并不代表主办也不是包办,而是对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将行业的自律性和法律的强制性相结合,使其成为会展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方面,政府需要尽快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如会展业的准入、竞争、监管和资金扶持等。另一方面,加强行业的自律,使旅游企业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规范整个市场。

会展企业面对国际会展界巨头抢滩中国会展市场的现状,政府会展管理部门有必要积极组建大型会展公司或旅游企业集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与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市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

加强会展旅游合作,扩大会展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推动与东南亚、南亚沿海国家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邮轮旅游合作。联合打造具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四)提升主体竞争力

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引导大型龙头展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国际性展览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打造具有先进办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优势的龙头展览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展览企业做活做优,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展览企业的展会策划、组织、执行能力。支持和引导本省展览企业组建专业化、国际化展览营销团队,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展会到我省举办,吸引国内外知名展览企业落户我省。加强与央企和省外民企的对接和服务,为企业到我省参展参会、办展办会提供便利条件,推动与我省展览企业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

(五)提供优惠政策和重点扶植

政府的态度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政府应该为会展旅游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氛围。目前会展行业缺少会展旅游的专业人才,也缺少以经营会展旅游为主要业务的组织机构。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它的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规范会展旅游的活动。

会展旅游虽已初具规模,但离建成国际会展旅游大国还有较大差距,政府应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税收比例、人才培训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重点扶植;在金融政策方面,增加银行信贷,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会议会展业与旅游业税收上的减免;在土地征用方面,要优先保证会展场馆建设所需用地,降低场馆收费标准;在对外交流方面,为会议公司和旅游企业提供信息指导,传递商业机会,为其出国参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条件。

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加快消除限制会展旅游发展的壁垒,构建快捷高效的参展通道,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全面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避免双重征收参展费用和税收,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政府更要把握好这一机会,能够使会展旅游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

[2]尹贻梅.旅游地空间竞争合作模型的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葛立成,邹益民,聂献忠.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审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

[4]陶伟,栽光全.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人文地理,2002(4).

(洪彦、谢洪忠,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市场化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对区域合作的思考(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大兴安岭地区碳汇量市场经济化机制初探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