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西部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2018-08-07白洋

教育界·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引言

白洋

【摘要】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调查了兰州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和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尝试构建了西部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来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西部财经类高校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财经类专业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一般的英语交际用语,更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然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加大。因此必须把需求分析理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去,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和实用性。

鉴于需求分析与外语教学这种内在的关联,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尝试,笔者提出利用需求分析理论对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旨在于培养一批既精通财经类的专业知识,又能流利使用本专业英语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设计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又能进一步得到推广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二、需求分析理论

1.需求的定义和分类

“需求在心理学上为人体生理所需的基本物质(食物等),也可以是一些社会和个人的因素以及来自学习的东西(知识、技能、成就、声望等)。”(阿瑟·雷伯1985:529)Berwick(1989)把需求分为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前者是教育者依照他人的学习经历而设置的需求,而后者指学习者本人的需求。Hutchinson & Water(1987)也认为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包括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又被进一步分为学习的环境条件、学习者的知识、技能、策略以及动机。以上对需求的分类大都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对课程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到与学习者相关的比如教师、家长以及潜在顾主的需求。

2.需求分析模型

Hutchinson & Water(1987:59,62)构建的需求分析模型包括目标情景分析框架和学习需求分析框架。目标情景分析框架解决为什么要学习某一门语言;这种语言如何被使用;这种语言将被用于哪些领域;学习者将与谁在何处及何时一起使用这种语言等问题。而学习需求分析框架研究学习者为什么以及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可用的资源有哪些;在何处及何时开设ESP课程等问题。此需求分析模型兼顾了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但是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欠缺知识。

Dudley-Evans & St John(1998:125)构建的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学生专业信息;(2)学习者的个人信息;(3)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和技能;(4)学生欠缺的知识;(5)学习需求;(6)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7)在目标情景中如何交际。此需求分析模型从学生作为自然人、语言的使用者和语言的学习者等角度出发进行需求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但是此需求分析模型忽略了与学习者相关的比如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用人单位的需求。

陈冰冰(2010:121)在Hutchinson & Water构建的需求分析模型和Dudley-Evans & St John构建的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分析模型。此需求分析模型由学生个人需求分析以及社会需求分析两个子模型构成。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以及学习环境需求四个方面。社会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在工作中英语的使用情况、英语水平的自我评价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用度。陈冰冰的需求分析模型是目前为止最详细也最完善的需求分析模型,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也涵盖了毕业生、社会各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相关研究概述

在国内外均有大量学者对需求分析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国外,在社会公共领域,Brecht & Rivers(2005)对美国马里兰州政府各部门的外语需求和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职业领域,Vandermeeren (2005)对德语在芬兰公司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学术领域,Chaudron(2005)研究了基于任务的大学韩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在国内,夏纪梅和孔宪辉(1999)率先将需求分析的理念引入了外语课程设计。国内外均有学者(Berwick,1989:55;王斌华、刘辉,2003)指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人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王金波(2009)调查了上海交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选修课的需求。杨玉兰(2010)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外对需求分析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起步较早,种类多样,相对成熟,形成了一批典型的需求分析模型,如Hutchinson & Water构建的模型、Dudley-Evans & St John构建的模型等。但是国外对需求分析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共领域和职业领域,将需求分析理论与课程设置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国内对需求分析理论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总体来看,此类研究要么是针对一门课程,要么是针对一级的学生,无论是调查的对象还是所开设的课程体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课题将尝试开展兰州财经大学2014级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英语专业除外)所有学生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语言能力的需求研究,旨在设计出一套适合兰州财经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有效地推动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Hutchinson & Water (1987:62)和Dudley-Evans & St John(1998:125)的需求分析模型以及陈冰冰(2010)构建的需求分析模型,自行设计了两份问卷。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真实性,问卷要求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用人单位代表、行业专家审查论证通过后,进行调研。本问卷涉及兰州财经大學13个学院的五十多个专业的学生,其中会计学、金融学和统计学三个专业随机抽取40名学生,其他专业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2017年12月研究者对兰州财经大学2014级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发放了1060份问卷,收回了93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911份,有效率为85.94%;对1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0份,有效问卷为10份,有效率为100%。用SPSS 13.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结果邀请20名学生接受访谈。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和访谈均采用中文。 针对2014级毕业生的问卷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即年龄、性别、专业、四六级成绩;第二部分调查2014级毕业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第三部分调查2014级毕业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针对用人单位的问卷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第三部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

五、调查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最重视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依次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和外语技能。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复合型人才,既拥有优秀的外语技能,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比如外语+市场营销、外语+会计、外语+国际商务、外语+法律、外语+金融等。

68.3%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19.8%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由此可见,就业和通过四六级考试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

由此调查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脱离,无法对未来就业提供好的助力。学生建议缩减《大学英语》的课时,开设英语应用类选修课程,同时开设专业英语类课程,把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PPT教学方法。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或者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能不断沟通交流、互动。学生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纽带,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工作后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笔者根据《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以下六类。这六类课程涵盖了通用英语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三方面。其中,综合英语属于通用英语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英语考试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综合英语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第一册到第四册;语音;语法;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等。英语应用类课程包括:英语口语;英语同声传译;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译;英语应用文写作等。英语文化类课程包括: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专业英语类课程包括:会计英语;金融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管理英语等。学术英语类课程包括学术英语视听说。英语考试类课程包括:英语四六级辅导;考研英语辅导;托福和雅思等。由调查可知,财经类专业学生最想学习的课程是专业英语类课程和学术英语类课程,而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最想上的课程是综合英语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

六、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西部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和外语技能。多数的用人单位希望能够招聘到能把外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语的五种技能中,用人单位比较看重读与写的技能,而毕业生更重视听与说的技能。鉴于此,笔者建议多开设英语应用类课程和行业英语类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口译、英语应用文写作、会计英语、金融英语和商务英语等课程,使用英语进行全学科的教学。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毕业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以外,把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助力。从课堂教学组织来看,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教学目标模糊,没有基于学生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导致多数学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不满意。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更希望教师采用交际性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真实和生活化的交际场景;教师也可以设计诸如演讲、辩论、戏剧表演和小组讨论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兰州财经大学是西部唯一的一所省属财经类院校,为了凸显财经类院校的特色,由调查可知财经类专业学生最想学习的课程是专业英语类课程和学术英语类课程,笔者建议在低年级阶段为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学术英语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提高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在高年级阶段给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类课程,如会计英语、金融英语和商务英语,将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低年级阶段为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并适当减少《大学英语》的课时;在高年级阶段给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类课程,如法律英语、科技英语和管理学英语等,增强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建议给财经类专业学生和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同时开设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还应开设像考研英语、托福和雅思这样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就业以外能有多种选择。

七、结语

立足于兰州财经大学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能帮助教师充分地了解财经类专业学生和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条件、知识、技能和策略及学习动机等,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更好地进行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更大可能地參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纽带,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夏纪梅,孔宪辉. 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 外语界,1999(01).

[4]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2).

[5]陈冰冰. 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 外语学刊,2010(02).

猜你喜欢

引言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小桥桥台和隧道峒门基础下沉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