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中感悟 在理解中建模

2018-08-07徐继健

教育界·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倍数因数算式

徐继健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例3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乘法、除法算式初步认识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3.进一步培养对数和运算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数的特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和倍数

1.操作引入例1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

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长方形,根据不同的摆法让学生思考可以列出怎样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在学习单上完成)。

( )×( )=12

( )×( )=12

( )×( )=12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6种不同的情况(见图1),归纳成三种(见图2)。

2.直观感知概念

师:一起来看这些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根据乘法算式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课件)出示: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师指着)让生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互相说。

3.理解因数和倍数

师:谁能换一道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结合算式说,( )和(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也是( )的倍数。(特别指出12既是12的因数,也是12的倍数。)

4.举例加深理解

(1)有乘就有除,比如20÷5=4,根据这道式子,你还能再说一说吗?(学生汇报)。

师:我们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来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1.5×4=6,在这道算式中,1.5和4是6的因数吗?6是1.5和4的倍数吗?

说明:研究倍数与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板书)

【设计意图:数与数之间是有关系的,由不同摆法得到不同乘法算式,本身也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通过乘法算式感知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除法算式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加深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同时及时进行开放性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研究范围。】

二、探究找一個数的因数的方法

1.写出36的因数

你能找到36的所有因数吗?

36的因数有:________。

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

2.研究成果汇报

学生介绍本组探究成果,教师及时点拨、互动。

3.及时提炼方法

在沟通交流中理解、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来)。

强调: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4.介绍集合图法

36的因数

5.探寻因数特点

(1)讨论,从几个例子中找一个因数的特点。

(2)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36的因数,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优化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有序和集合的数学思想,明确了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学方法。】

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自主探索

师:你能用列举的方法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能找出多少个?

3×( )=

3×( )=

3×( )=

……

3的倍数有:3,6,

2.交流方法

学生汇报:3的倍数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只要把3与1,2,3,4,5……相乘就可以了。

3.试一试

找2,5的倍数;

(1)讨论观察找到的3,2,5的倍数,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2)明确: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板书)。

(3)比较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4. 介绍集合图法

【设计意图:因为找一个数的倍数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存在某种相似性,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探究经验,所以这里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表达、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这样的安排能使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运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用处。】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说一说:完成书32页的练一练

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再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8×9=72 11×4=44 1×5=15

2.判一判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

(1)因为2×3=6,所以2是因数,6是倍数。( )

(2)17最小的倍数是34。( )

(3)20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

(4)3的最大倍数是18。( )

(5)20以内3的最大倍数是18。( )

3.填一填

你会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0的因数 4的倍数 50以内7的倍数

学生完成后,比一比:后面两个都是写倍数,为什么一个圈里有省略号,一个却没有?(明确在一定范围内,倍数是有限的。)

4.找一找

在数轴上圈出12的因数,并在集合圈内写出来。

5.玩一玩

我是1,我所有的倍数请起立!

6. 介绍完美数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体现出了层次性、发展性、实效性和趣味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个个主动参与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巩固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提高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我们研究了因数和倍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生活中,事物与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倍数因数算式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怎么写算式
积的变化规律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