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2018-08-07刘银
刘银
摘 要 目的:研究2004~2015年的12年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的中文数据库,选取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整理编码后采用横断历史研究(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方法探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随年代变化的趋势。结果:共纳入 25 篇文献,总样本量 5835 人。控制样本量加权后,辅导员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年代可以解释辅导员心理健康9个因子2%至15%的变异;12年来9个因子均值分别下降了4%至10%,其中精神病性、偏执、人际敏感因子变化较为明显。结论:2004~2015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逐步提高;辅导员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变化最大,而在“躯体化”和“强迫”因子上变化最小;辅导员的9个心理健康因子中,“强迫症状”因子上所表現的心理问题相对最为严重,而在“恐怖症状”因子上问题相对最轻。
关键词 心理健康 SCL-90 横断历史研究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76
Chang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LIU Yin
(Flight Technology College,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Sichuan 6183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from 2004 through 2015. Methods: We collected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by 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through the database of CNKI, CQVIP, Wanfang, and used the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to examine the changes of counselors' scores on the SCL-90 in the past 12 years (2004-2015). Results: Twenty-five published studies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counselors (N=5835) were included. After weighting by sample size, correlations between year of data collection and counselors' SCL-90 scores were obvious negative (p<0.01), and the year could explain 2%~15% of the total variation of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The counselors' nine factorial mean scores have decreased 4%~10% from 2004 to 2015, with mean scores of Psychoticism, Paranoid Ide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creasing mor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Chinese University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has been improving gradually from 2004 through 2015. During the 12 years, the factor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of SCL-90 of counselors changed most significantly, and the least significantly changed factor was Somatization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Chinese university counselors show least problems on the factor of Phobic Anxiety, however, o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they have always difficult problems.
Keywords mental health; SCL-90;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counselor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1]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师资力量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稳定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过去十几年中国教育稳步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大的条件下,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如何、辅导员群体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这是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首先要明确的基本问题。分析和掌握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也才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为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简称SCL-90)是研究心理健康的重要研究工具,该量表由Derogatis等人编制,包含了90道测试题目,可以用于测量被试者的9个心理健康因子。横断历史研究在国内最早由辛自强教授根据美国心理学家Jean Twenge提出的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翻译而来,[2]横断历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元分析方法,主要解决元分析中的“年代效应”问题,[3]Jean Twenge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焦虑、自尊、心理控制点、社会赞许性需要、自恋人格等十几项心理特质随年代的变迁,[3]该方法在国内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研究之中。[3][4][5][6][7]
本研究将以此研究方法为基础,综合历年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的调查案例,以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可以衡量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历年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从而为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有力实证支持,并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软实力效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搜集标准
本研究按照如下标准搜集文献:(1)使用了SCL-90为测量工具的辅导员心理健康调查文献;(2)文献中列出了辅导员SCL-90的九个因子的描述统计数据结果(N,M,SD),数据缺失的则予以筛除;(3)相同作者使用同样数据发表的不同文献,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篇;(4)研究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专、兼职辅导员,高中、初中、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予以筛除。(5)由于SCL-90是1984年第一次引入到中国,故而检索时间范围是1984~2016年。
1.2 文献检索
在知网、维普以及万方的全文数据库,及其硕博论文库数据库中,分别以“辅导员”、“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等为主题词搜索并筛选文献。按照上文中的搜集标准,最后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 25 篇,总样本量为 5835 人,文献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文献数据搜集的年代,除已在文中明确注明的外,考虑到国内研究发表时间与调查时间通常间隔1年,故而均按照发表年代减去一年计算。[7]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4、Excel 2016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首先,通过样本量加权法,整合各年代的不同样本值,并绘制相关的图形;其次,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探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与年代的相关性和变化趋势;最后,通过计算效果量d和解释率r2来衡量各因子变化的具体大小数值,从而定量比较各因子的变化程度。文中涉及到的方程和公式有:;。其中,是各研究的样本量,是平均数,是合成后的平均数;表示第j个因子的回归方程,表示未标准化回归系数,x表示年代,表示常量,表示j因子的SCL-90平均分;表示第j个因子的解释率,表示第j个因子的效果量。与普通元分析中效果量的计算不同,本研究的平均标准差()通过将所有研究的标准差求平均而得到,这种采用个体层面变量的计算方法有效避免了生态谬误。[3][8]
2 研究结果
2.1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随年代的整体变化
为了直观地考察2004~2015年间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检索到的文献数据绘制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与年代的散点图,从直观图形判断九个因子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处仅以偏执因子作为例图,见图1。同时,以样本量为权重,分别计算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在2004~2015年间的不同年份的加权平均数,并以此数据为基础绘制了辅导员心理健康9因子均值与年代变化的折线图,见图2。图形初步表明,2004~2015年的12年间,高校辅导员SCL-90的9个因子均值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既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是逐渐变好的。
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定量的分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与年代的相關性和变化趋势,计算的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在未控制样本量以前,辅导员SCL-90九个因子与年代均呈非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在回归方程中控制样本量进行加权后,SCL-90九个因子均与年代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在控制样本量后,年代可以解释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因子15%的变异;解释偏执、人际敏感2个因子9%、5%的变异;解释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4%的变异,解释躯体化因子2%的变异。表2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图形分析的判断,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而言是逐渐变好的。
2.2 高校辅导员SCL-90各因子的变化量
综上,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的均值都随年代逐渐降低,而这12年间下降的具体数值则需要通过计算M变化、效果量d、解释率r2来衡量,计算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从2004~2015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下降了0.09~0.2,平均下降了0.17~0.44个标准差(效果量d),即下降了4%~10%不等(解释率r2)。根据Cohen[9]对效果量(绝对值)大小的划分,d>0.8为“大效应”,0.8>d>0.5为“中效应”,0.5>d>0.2为“小效应”。据此标准并结合表3可知,躯体化、强迫2个因子接近于小效应,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均为小效应。这说明,2004~2015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逐渐变好,变化的程度是小幅度的。
3 讨论
3.1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变化趋势
以往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通常与金华等人在1986年测量的SCL-90全国常模进行对比,所得结论也存在矛盾之处。如,蒋蜀辉,[10]王彩霞[11]研究得出:心理健康因子(SCL-90)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即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而赵海楠, [12] 倪亚红[13]研究得出: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常模水平。时至今日,距1986年的常模已经历时30年,它的时效性问题已然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点,认为这会导致对心理健康症状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14]为避免上述矛盾的情况,本文通过横断历史研究,对比辅导员群体不同年代间的心理健康变迁情况,我们发现:2004~2015年的12年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从表3可知,12年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9因子中变化最大的是“精神病性”因子(下降了10%),变化最小的是“强迫”和“躯体化”两个因子(下降了4%)。从图2可知,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九因子中,“恐怖”因子在12年中得分均值都是最低的,“强迫”因子的均值在12年间一直高于其他因子,此项结果与衣新发[6]对于中国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分析结果不谋而合。这是否表示出教育者群体的特殊心理特质呢?我们可以推测:作为教育者,经常以权威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故而很有可能会强化“强迫”因子的得分;“恐怖”因子主要表现在社交和广场恐怖,作为教育者,经常需要进行授课、公众发言等,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恐怖”因子得分。在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上,中国教师与辅导员的结果是不一致的,衣新发[6]指出1994~2011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是逐渐下降的,本研究发现2004~2015年间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是逐渐上升的。
虽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12年来逐渐变好,但是变化的程度是小幅度,即变化属于不太明显的“肉眼不可见”效应,并且部分因子“强迫”、“焦虑”的均值还处于较高水平,这些因素都表明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具有接触时间多、影响程度大的特性,可以想见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应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故而教育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列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15]2017年5月,在中国知网以“辅导员”、“心理健康”为主题检索发现有2244项相关研究;在排除了“大学生”为主题的搜索内容后剩余856项与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研究,即是:有近三分之二的文章是关于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研究内容。这表现出学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重视与关注,并且辛自强的研究发现:1986~2010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3]然而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的研究同样不容忽视,目前高校并未建立专门的机制和渠道来应对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变化原因探析
首先,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视以及相应的利好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和落实。2004年国务院颁布中发[2004]16号文件,并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随后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1][15][16]从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并且在全国建立了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进而提升了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而辅导员心理健康这种良好的变化趋势与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再者,近年来各高校逐渐提升辅导员的招聘条件,如大部分高校要求辅导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中共党员、学生干部经历等条件,这也客观上提升了辅导员的入职门槛,为高校引进了大量优秀的辅导员,从而客观上提升了辅导员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研究中,我们对不同性别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数据进行了编码统计,但是12年中仅有6年报告了不同性别辅导员的心理健康SCL-90数据,且文献量较少仅有10篇,如果对此数据进行横断历史分析得到的结果可靠性差,故而本研究并未考察不同性别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对于其他指标如年龄、职称、学历、高校类别等,不同的研究并未给出完整的数据,故而无法进行对比研究。
该文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面上项目《基于“横断历史研究”的我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项目编号:J2016-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DB/OL](2006-7-23)[2017-3-18].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443/moe_1463/tnull_21506.html
[2] 辛自强,池丽萍.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2):44-51.
[3]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4] 辛自强,张梅.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09.41(1):69-78.
[5] 衣新发,赵倩,蔡曙山.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0~2007[J].心理学报,2012.44(2):226-236.
[6] 衣新发,赵倩等.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3:12-22.
[7] 邓丽芳.近10年来中国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13.36(1):228-233.
[8] Twenge,J.M.,ℑ,C.Changes in 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1958-2001.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41(1):171-189.
[9] Cohen,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2.1(3):98-101.
[10] 蒋蜀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1] 王彩霞.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D].山东大学,2014.
[12] 赵海楠,于丹丹.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4):109-111.
[13] 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67-668.
[14] 童辉杰.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心理科学,2010(4):928-930.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DB/OL](2014-3-25)[2017-3-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403/t20140327_167113.html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DB/OL](2013-5-3)[2017-3-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17/201305/t20130506_15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