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研究
2018-08-07孟祥斌包妍李川
孟祥斌 包妍 李川
摘 要:以辽宁地区高校转型现状为研究目标,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转型面临的新形势和遇到新困难,从政府制定新的转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和应用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四个主要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提出依托校企合作,基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构建新型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三个模式:政策引导新模式、二元双师新模式、校企合作融合新模式。探索为当前转型高校发展遇到困难寻求适合的解决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a)-0176-0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form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ets forth the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nsition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reform of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Based on the "do something, do not do" principle, to build a new type of university-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oriented education. Through the policy guidance, dual dual-division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programs such as the proposed transfer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o find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approache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
當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多元创新驱动。为支持产业升级,国家相继部署若干重大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这些战略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不能满足这个战略需要的。因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辽宁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辽政办发[2015]89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70号)。推动我省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布了《启动2016年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转型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6]23号)文件,标志着辽宁省高校转型正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为继续推动地方转型高校发展,我们梳理当前转型高校存在四个主要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1 转型高校面临的问题
1.1 政府急需制定对转型高校评价的新指标体系
近期国家已经明确部分高校要进行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同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转型相关文件。站在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自身角度,急需政府制定新的考评体系,这一新体系必须和转型紧密结合,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校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转型高校调整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通过新考评体系的建立,摒弃原有不适合应用型的指标体系,完成对转型高校发展的目标引导。同时也是转型高校进行深入校企合作的助推器,帮助转型高校凝练自身特色,勇于创新尝试。
1.2 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2.1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转型高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转型高校办学定位调整后,更需要一支“双师双能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部分转型高校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常采用短期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例如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或者是支持一些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段时间,然后回归教师岗位。这个办法,短期培训确实对教师的实践水平起到一定提升作用,但是由于不参加企业后续项目,这种水平提升停留在一定程度不前。企业挂职锻炼时间相对较长,教师直接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对教师能力提升要好于短期培训,然而对师资紧张的转型高校而言,又不能够大面积推广。
1.2.2 聘用企业背景工程师
直接招聘一定数量有企业背景的工程师为高校教师。直接从企业招聘,这个方法简单直接,可以一步到位实现优秀工程师引进,可是当前一般企业优秀员工待遇远高于转型高校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工程师来校工作有一定难度。从企业中聘用一些员工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指导也是很多转型高校采用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直接了解企业最新的研究项目和技术,由企业教师指导的实训更具备实际可应用性,效果比较好。但企业一旦承接项目,企业员工是没有时间到校做兼职工作的。如何保障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有效指导时间和兼职教师质量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问题
1.3.1 转型高校缺乏实质给予企业的利益回报
企业本身是市场主体,盈利是企业自身的原动力。可以说企业参与转型高校的校企合作,也源于获得获利这一目的。目前企业参与转型高校合作积极性不高,分析其原因是企业无法从转型高校获得实质利益。基本是学校求助企业,单方面的需要是不能够长远建立合作关系的。
1.3.2 风险控制无法保证,缺乏实质约束学生手段
学生参与企业工作,必然会对企业生产产业无法回避的影响。为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企业需要安排更多的安全工作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由于学生并未入职,很多对应的保险措施不能跟上,这些风险最终会导致企业不能大批量接收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学生由于尚未毕业,真正管理学生的主体依然是学校。学校一般对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学习给予一定考核学分。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采取的是宽进宽出,对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学生,控制权在学校,不在企业。学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实质上缺乏对学生有效的约束手段,这样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锻炼达不到要求,一般也可获得学分。同时,不受约束的学生在参与企业实习、实训阶级也会对企业员工的工作产生干扰,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1.4 转型高校教材选用问题
(1)直接选用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问题。转型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应用型教材建设跟不上进度,因此,大部分转型高校依然采用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实践证明,直接选择这类教材是存在弊端的。传统意义上的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基于专业知识系统化,无论在理论的抽象,公式的推导论证都是非常严谨的,但在在实践上缺乏具体项目案例,重理论轻实践。然而转型高校培养的学生目标是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这类教材并不十分适合转型高校学生使用。
(2)借用高职高专教材问题。高职高专教材理论相对本科教材有明显压缩,知识体系拓展性不足。同时,理论的在实践中应用深入性不够,很多事例简单提出,并没有深入阐释。因此对应用型学生培养就会降低在生产实践中能力提高,缺乏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理论提高能力。实际上,应用型本科不等同于高职高专,学生在理论层次够用,也不等同于高职高专的压缩型理论培养模式。应用型学生培养是指把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两个维度限制在技术研发、使用和创新所必要的范围内,目的是获得“够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2 转型高校校企合作解决措施
2.1 国家政策引导,加强省级统筹
转型高校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的责任主体是各个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应尽快出台转型高校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谋求积极稳妥推进转型高校改革发展,不搞一刀切。积极优化不同转型高校的专业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结构调整。
坚持试点转型高校先行原则。以辽宁省为例,见表1,依据辽宁省本科教学网信息统计了2016年辽宁省支持转型高校改革试点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了试点高校的主动性,示范性作用。进一步,辽宁政府为充分支持转型高校教学改革研究,共设立了省级本科教改立项一般项目、省级本科教改立项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省级本科教改立项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项目,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教学和实践研究,突出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2.2 转型高校转型二元双师建设
转型高校相对科研型高校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批引入博士师资并不切合当前实际。调研南京工程学院和沈阳大学转型建设,具有特色的师资建设创新思路。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二元师资建设独具特色,这个方案具备如下优点:一是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方案既满足专业宽口径理论能力要求,又满足企业用人实践能力的要求。二是通过聘用企业兼职导师,在学生综合实践阶段、毕业设计阶段明确企业用人能力要求,项目指标与企业项目相同或贴近。在学生应用能力、综合水平提升上能够有的放矢,校外实践和校内专用场所实践的统一化。不同阶段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主辅构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技术能力,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特别是“翻转课堂”的运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导师的自身时间的压力,使训练效果得到成倍提高。值得肯定的是,使用校外兼职教师,高校不用额外提供养老保险、公积金等花费,总体衡量效果不错。三是当前转型高校教师梯队两头小、中间大,即助教、教授人数少,讲师、副教授人数多,职称评聘紧张。通过聘用企业优秀兼职导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实际项目指导水平,减少学校额外支出费用,而且对建设合理的教师梯队时间方面提供了保障。
二元双师建设,对转型高校而言是一个灵活创新。加大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转型高校直接贴近企业,有利于学生获得较高的实践能力。不可否认,二元双师建设,需要规划并形成一些有效的模式,一些传统方式有些不太适合转型高校最新发展,这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勇于革新。
2.3 校企合作建立共赢模式
转型高校要想获得与企业长久合作,必须建立共赢模式,这些模式多样,有利校企合作共赢。
(1)订单模式对企业来讲,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突出,是校企合作建立共赢的一个有效模式。以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为例,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沈飞钳工高级技术工人订单班”。双方共同制定订单班的教学课程,顶岗学习,增强学生企业归属感。沈阳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天久交通班”也是采取类似与地铁订单的模式。
(2)校友会模式,依托行业优势,通过建立不同地区的校友会,为企业搭建平台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带来了机遇。
(3)学校驻企业建立工作站模式,转型高校鼓励并支持优秀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建立研发工作室,通过常驻方式联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这些模式都非常适合校企合作共赢。
2.4 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教材
教材建设是转型高校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高质量、有实际应用效果的教材是应用型人才建设、培养的基础。发展应用型职业教育,培养和塑造适合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应用型教材的建设和改进,需要开发一系列适合转型高校自身特色的教材。
转型高校教师一般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有比较好的把握,所开发的课程理论体系完备,但实践能力不强,所开发教材项目创新需要加强,好的项目需要加入。而企业工程师实践能力较强,项目经历丰富,专业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所开发教材缺乏系统性,要求读者水平高,学生如果没有一定基础和实践能力,学习难度大。单纯依靠教师或直接依靠企业工程师开发相关教材都存在利弊。只有深入企业,利用高校教师自身理论专业优势,利用企业工程师项目经验优势,通过严谨论证,筛选项目案例引入到教材中。两者相互配合建设开发一批有特色的应用型教材,将会夯实转型高校的基础,更好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开发的教材中,配合电化教育等最新研究成果,充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3 结语
加快转型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关键。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人才培养需要转型高校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只有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转型高校二元师资建设,建立适合校企共赢模式,打造转型高校自身品牌,扎实推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矛盾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16/7624837.shtml
[2] 崔国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该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6(4):213-217.
[3] 欒好利.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6(4):218-222.
[4] 刘贵芹.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更加有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8.
[5] 尹常永.行业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6(7):4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