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018-08-07涂芳卢曙中佘同辉程鹏

科技资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互联网

涂芳 卢曙中 佘同辉 程鹏

摘 要: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不仅是高校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研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成因,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控、管理和引导,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促进校园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网络舆情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a)-0138-0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APP等技术的应用普及,网络正以快速、深入、无所不在的形式进入到高校的教学、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校园管理的范畴也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社区。以QQ、百度贴吧、校园网论坛、微博、朋友圈、微信及各种聊天室为代表的新传播方式给高校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加强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媒体发展,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举行了世界互联大会。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在网络上的“镜像折射”。

1 网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传播网络舆情的助推者

网络在丰富并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显示出网络管理相对滞后的弊端。网络行为由于其本身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许多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变得随意、放纵,缺乏责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监督。

(1)网络的虚拟性和互动性。网络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组成虚拟的社区平台,吸引着世界各地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借助这个虚拟的网络平台,大量掺杂着强烈个人情感的观点,各种渠道传播的消息,以及各种别有用心的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都会因网络社区的大量互动和广泛传播而产生蝴蝶效应。

(2)网络的匿名性和随意性,互联网的匿名性充分释放了网民表达自己思想的意愿,并且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而不用在意世俗的眼光和社会道德的约束。网络法规的不健全和网络道德的缺失,致使一些网民在发表言论时,不计后果、不负责任。

(3)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开放性和便捷性,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放的网络平台,任何人可以自由连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在网络上用户的使用自由、用户的言论自由、信息的流动自由。因此这也是导致网络舆情快速扩散的根本原因。

2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校园网络舆情的制造者和参与者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历相似的大学生群体,年龄相近,性格相仿、生活环境相同。他们对于同一类事件的关注面和信息处理方式也大致相同。其次,处于青春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关心广泛,他们关注各种国家大事以及校园内的热点事件。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经常通过发布第一手资料、留言、评论等形式在网络社区的互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再次,对社会具有美好向往的大学生群体,对一些负面的社会事件容易表现出过激的反应。

3 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主要集中在QQ、校园网、论坛、贴吧、网络聊天室、个人博客、网上调查等。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3.1 时政类网络舆情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感,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出台、反腐斗争的进展、还有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特殊事件等极易激发他们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热门话题,都是触发高校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如2017年,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大量学生网民发起声讨,倡议抵制韩货、不看韩剧、不去韩国旅游等。

3.2 突发事件类网络舆情

这类网络舆情由于事发突然、传播迅速,影响较大。这也是高校校园内极常见的一类舆情。它不仅包含校园死亡、伤害事件、突发火灾、交通事故、饮食卫生等舆情事件,也包含了高校师德不端、学术造假,以及部分师生的不当言行等。如: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投毒事件。还有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毕业生于艳茹抄袭门事件。

3.3 学校管理体制引发的网络舆情

这类网络舆情主要是由于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所引发的相关负面问题,如在高校招生、转专业、管理制度、考试规范、收费标准以及评优、奖助学金的评选上不透明、不规范,从而导致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产生,致使大规模网络舆情的爆发。如2015年,湖南大学17名硕士研究生违规转学事件。

4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不仅是高校网络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内容。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措施,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管理和引导,创造积极健康的舆情环境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亟需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建设。

4.1 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将网络管理与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在日常的网络行为中做到自觉自律;通过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评判意识,告诫大学生既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又要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抵制网络不文明行为,远离社会上的非法网吧和不健康网站,逐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

4.2 整合信息处理技术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

事实证明,许多网络舆情任其发展往往会引发舆情危机,这对于高校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加强监控。高校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技术发达,专业人才众多,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筛选和监控来加强舆情监督。包括在各校园网站、论坛进行实名认证和网络日志记录的方式来进行舆情控制,同时加强对即时通信及网络聊天内容的监控,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从而将舆情危机控制在源头上[2]。

4.3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首先,组建以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班干部为主的网络舆情政工队伍。通过这支队伍进行校园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的日常监测和收集。在网络舆情爆发前,要有预警,并将舆情信息分类整理,形成分析报告,反馈到高校决策层。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从信息的收集、汇报到信息处理建立起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其次,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舆情的第一时间公开发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发展动态、应急预案及解决措施等,避免各种网络谣传及揣测。充分发挥高校专家领导的高水平理论素质的影响作用,通过专家学者的理性声音来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理性看待问题。

最后,建立高校官方微信、微博、校园贴吧、论坛等舆论主阵地,有效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安排相关人员(版主)进行论坛、贴吧等日常维护。培养论坛意见领袖,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传递网络舆论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修蕾,郑金鹏.自媒体时代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工作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6(32):112-113.

[2] 张建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44-46.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互联网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