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思与归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018-08-07朱合华
朱合华
【摘要】教师应重视课堂生成,当学生出错时及时结合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关注学生解题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并通过变式训练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重视生成 反思 归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38-02
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只讲解题方法、结果,没有进一步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没有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方法,所以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层,导致做题不少,进步却不明显。因此,例题教学反思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例题教学解后反思。
一、从学生的错处反思
笔者有一次去听七年级《正负数》这一课,授课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2(-3)=?,有一名学生说答案是“-4”,教师否定之后,马上让另一名学生回答。课后笔者找到那名回答错误的学生,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站在2这个点上,乘以-3,就是沿着数轴相反方向移动3次,每次移动2格,所以得-4。”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怎么样帮助他纠正?如果当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展开讨论、反思,比通过讲十道、百道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
因此,教师要正视课堂生成,重视学生的错误,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反思,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归纳解题规律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但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相对固定的。比如下面这道分式方程的应用题,许多学生就觉得很难,不会列分式方程:某一工程队原计划修一条1200米的道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10米,原计划修建400米与实际修建500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多少米。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用表格厘清题意:
[ 修建道路(工作量) 每天效率 时间 原计划 400 x 实际 500 x+10 ]
根据“原计划修建400米的时间=实际修建500米的时间”这一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接着将题目变式如下,并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厘清题意,根据相应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a:某一工程队原计划修一条1200米的道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提高25%,结果比原计划提前6天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多少米。
b:某一工程队原计划修一条1200米的道路,在修建完400米后,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提高25%,结果共用26天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多少米。
c:某一工程队原计划修一条1200米的道路,先由甲队单独施工1天,再由甲队、乙队共同施工2天完成,已知乙队的效率是甲队的2倍,求甲队单独完成工程需要多少天。
学生初次接触一些知识,在解题上存在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归纳、总结、掌握解题规律,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又如笔者在课上讲解例题:如图1,△ABC的内切圆⊙O与BC,AB,AC分别相切于点D,F,E,且AB=9,BC=14,CA=13,求AF,BD,CE的长。
这一题既考查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又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因此,在讲解例题前,笔者引导学生复习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的相关背景知识——圆的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既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提示,后续的例题讲解进行得非常顺利。例题讲解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解答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方法——仔细阅读题目,找出解题所需的知识并回顾。随后,笔者再通过几道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变式1:设三角形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三角形ABC的周长为l,求三角形ABC的面积S。
变式2:如图,Rt△ABC中,∠C=90°,AB,BC,CA的长分别为c,a,b。求△ABC的內切圆半径r。
教师在讲解题目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难点,依据易错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和总结,归纳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水平有很好的效果。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