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尝试
2018-08-07江雪玲
江雪玲
【摘要】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明确操作要求,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动手操作效率;放手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提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 低年级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26-02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需经历行动—具体—抽象的过程,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自制能力差,所以仅仅依靠老师“讲”,学生“听”是不行的,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课堂上教师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中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但这些操作是否就真的启迪了孩子的思维呢?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了呢?从我们的课堂状况来看,动手操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为了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明确操作要求,养成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每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避免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课时,在带领学生认识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球体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积木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让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不同特点。但是老师话还没说完,学生就动手摆弄起来了。这样的动手操作,显然是没有明确操作要求的,甚至会让整个课堂秩序失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操作前,先要听清楚教师提出的操作要求;操作时,学生要边操作边思考,并用老师教的方法尝试说一说(先怎么说,再怎样,然后怎么操作);操作后,一定要记得快速收好学具等。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训练是分不开的。
二、排除无关干扰,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率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因此,他们很容易被事物外表特征迷惑而忘记了操作的目的。这时,材料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如果选择不当,不但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反正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各自准备好一个钟表,上课时,学生看着教室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钟表议论纷纷,教室乱成一片,学生根本不知道带来的钟表到底有何用处。当教师问“观察钟表,你看到了什么”时,学生马上举手回答:“我的闹钟里有维尼熊。”“我的里面有小猪。”“有太阳。”……学生的回答根本没有涉及本节课要学习的时针、分针、刻度等知识。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首先要注意弱化操作材料等无关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排除无关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事物的本质上来。低年级学生选择性思维发展不健全,他们很难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操作对象上。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引导(出示课件钟表图,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表与自己的钟表):“你的钟表和老师的钟表里的有哪些东西是一样的?”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就能发现钟表上面的指针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再引入时针、分针、刻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针、分针及刻度,为后面动手操作拨动钟表上的指针、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了铺垫。
三、放手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教师要把他们当做一个小小探索者,放手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地获取新知,理解并抽象概括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吸收”到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教师应为低年段的学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并提问:“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好吗?”教师给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小脑筋。接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比一比等手段,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样,学生对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的结论的印象绝对是最深刻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提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是不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就算完了呢?显然不是。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把操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成果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凑十法”来算,如计算9+7=□,我们通常都是让学生先拿出小棒摆一摆,但马上就会有学生玩弄小棒;算一算,有的学生直接就能说出得数;说一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就简单地重复一遍,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结果发现部分孩子还是不会算,离开小棒就无法计算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将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升,使操作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进一步深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来。我们可以指名说、小组内说、全班交流说等,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都会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怎么说,说的怎么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根据感知获得直接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储备接轨,但动手操作活动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一个过程,只有运用得当,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有充分备课,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后,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选择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