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课程设置
2018-08-07徐强
徐 强
(闽江学院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前身为创立于1980年的台湾省立屏东农业专科学校的农经科家政组,1991年该校发展成为屏东技术学院,服装专业隶属于生活应用科学技术系。1997年该校更名为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隶属于生活应用科学系,2001年服装专业独立成为服饰科学管理系,2009年服饰科学管理系更名为时尚设计与管理系。在台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屏东科技大学皆居于首位。
一、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教学理念
1. 办学理念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规划与施行均配合产业需求与未来社会发展,以时尚设计与管理两大领域为主线,旨在培养时尚设计与时尚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学生将时尚设计与管理和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相结合,掌握技术操作方法,提升创新设计品质,使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技术相结合。落实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制度,紧密结合流行产业,将学生培养成为时尚产业的优质人才。该校服装专业的办学理念为:(1)将时尚设计与管理专业办成联结地方文化特色的专业;(2)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国际化艺术美学涵养;(3)以跨领域发展创新时尚设计与管理研究为导向;(4)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的时尚设计与经营管理;(5)以创意设计及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务研发。
2. 培养目标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培养能够将设计创作与研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台湾地区文化元素与国际时尚潮流,具有艺术、人文与生态关怀的时尚设计或管理人才。课程安排注重多元化及产学结合,强化材质设计与研发、服饰造型创意和时尚管理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具备跨领域创作能力。具体来说学生的能力包括:(1)时尚商品企划管理能力;(2)跨领域整合时尚设计能力;(3)服装展示与表演企划执行能力;(4)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时尚设计与管理能力;(5)具有当代国际视野的时尚美学能力。
3. 专业定位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定位为:(1)推广地方民族文化,发扬时尚创意美学;(2)结合地方产业资源,开展国际化时尚设计与管理的研发与交流;(3)定期举办国际性、地方性师生时尚创作和设计展览;(4)与创意产业相结合,成立南台湾时尚设计服务或设计管理研发中心;(5)配合当地政府相关政策,拟定未来发展方向。
二、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
1. 通识课程
屏东科技大学的通识课程共27门,39学分,服装专业本科生毕业前应修满规定的通识类课程学分。通识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通识课程注重与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学习,包括民族特质、人文涵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拓展学生认知社会的视野。此外,该校还规定学生毕业前需要修习1学分的全校性通识教育讲座课程[1]。
2. 专业必修课程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共设置52学分,课程主要设置在大一至大三,大四只有3门,重点讲授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饰美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与地方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融入本地少数民族服饰特征与文化,意在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后设置实习课,基础课和实习课设置在同一学期,以夯实学科的专业基础[2]。
3. 专业选修课程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及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选修课程,规定该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必须达到39学分。大一的选修课有2门,注重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学习。大二至大四的选修课较多,实践性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后紧接实习教学,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对多元化能力的需求。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期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期安排
(续表)
三、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1. 重视通识教育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社会素养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开设的通识课程是对地方性艺术、科技、文化领域的人文传统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全方位地进行培养[3]。开设的军训、英语听讲练习、生活服务教育和电子计算机概论虽然没有学分,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开设的体育、英文、国文、统计学、经济学等课程,为素质培养奠定了基础。
2. 关注地方文化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设置的课程十分关注地方文化特色,使学生广泛了解屏东地方经济、民族文化、产业特点,促进学科与地方产业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美容造型、美发造型、艺术美甲设计、进阶发型设计等课程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地区消费者喜好设置课程;民族织品服饰创新设计、时尚创意与开发、流行饰品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结合屏东地区排湾族、阿美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行授课,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4]。
3. 培养实践能力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强化实习实训技能,实习实训类课程单独授课的共31学分,占专业课总学分的34.1%,加上课内实践操作学时,实操类课程学时超过专业课总学分的60%。可见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专业课都同时匹配设置单列形式的实习实训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4. 提高双创能力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开设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台湾地区的创意产业构思精巧、发展迅速,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地方创意产业发展设置,开设了多类启发个性创意构思的课程,如设计类的服装设计、整体造型设计、民族织品服饰创新设计等,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少数民族服饰元素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5. 衔接行业发展
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重视产学研的互动与沟通。实践类课程将行业发展融入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行业衔接并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使理论教学不至于与行业相脱节。如实操类的时尚商品陈列实习、时尚展演规划实务实习、民族织品服饰创新设计实习等课程,鼓励学生结合地方行业进行实习,学生深入屏东的百货商场、服装公司、创意公司、企划公司等进行实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结合地区行业的应用价值。
四、 对大陆地区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1. 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传统价值观。大陆地区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对专业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通识教育,此种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知识领域的拓展。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只有了解了不同文化,才能为以后的职场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应重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类别,培养能够对人性、社会深入了解,对市场需求高度适应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2. 课程结合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富含传统文化的多种艺术形式,对创新创意设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服装专业是创新思维、创意设计的学科,设计类课程内容应结合地方文化,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渊源及特征,对地方文化起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作用。
3. 培养实践能力
服装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理解和验证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专业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学时,又要考虑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授课,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注重创新创意能力培养
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是创新创意能力培养的重要理念,用创造性的思维和理念设计产品,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诠释。大陆地区高校应借鉴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使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与地域文化成为提供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也使传统服饰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与创新[5]。
5. 课程与行业融合
服装是随着流行趋势变化而变化的行业,服装专业的教学也应该跟上流行趋势,这就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相结合。人才培养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课程设置通过高校、行业共同进行,课程与行业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6.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服装专业的教师既要掌握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积极进入行业、企业研修,通过实践研修提高实操能力,掌握先进的行业发展知识体系和技术标准,使自身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高校可聘请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授课,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
五、 结语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其课程体系的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在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类别、课程结合地方文化、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创意能力培养、课程与行业融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对大陆地区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大陆地区高校服装专业应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类别,拓展学生知识面;课程结合地方文化,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创意能力培养,开拓学生创意灵感的构思空间;课程与行业融合,使学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教师的实践教学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