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2018-08-07马俊杰于德志杨振锋肖家立杨振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7期
关键词:食管癌维度病灶

马俊杰 于德志 杨振锋 肖家立 杨振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心胸外科 河南新乡453000)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咽下食物时梗噎感、胸骨后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每年因食管癌死亡人数超过15万,约占全世界因食管癌死亡人数的50%。目前食管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摄入亚硝酸盐、真菌感染、缺乏微量元素、口腔不洁、经常使用刺激性食物等会提高食管癌的发病风险[2]。由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多存在病灶转移,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多采用放疗、化疗进行治疗。研究表明[3],放疗同步化疗可有效提高食管癌临床疗效,但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中晚期食管癌,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史和精神障碍。A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5.7±2.2)岁;鳞癌41例,腺癌7例;临床分期:Ⅱ期14例,Ⅲ期25例,Ⅳ期9例;病变位置:上段8例,中段25例,下段15例。B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 41~68 岁,平均年龄(56.6±2.5)岁;鳞癌 42例,腺癌6例;临床分期:Ⅱ期15例,Ⅲ期24例,Ⅳ期9例;病变位置:上段9例,中段24例,下段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取仰卧位,用热塑膜固定,5 mm层厚CT模拟定位扫描,大体肿瘤靶区(GTV)包括病灶及转移淋巴结,临床靶区(CTV)在GTV基础范围上宽度外扩5 mm,食管长度外扩20 mm,计划靶区(PTV)由CTV范围外扩5 mm,标记邻近器官组织;总放疗剂量为40~72 Gy,1 次 /d,2 Gy/次,3 野照射,5~6 次 /周。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顺铂(国药准字 H37021358)20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第1~4天;5-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20050511)500 mg/m2,5%葡萄糖液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第1、8天;每4周重复。4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予以止吐、护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所有患者均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CT,根据WHO疗效标准评价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症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维持4周以上;疾病稳定(SD):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进展(PD):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2)两组均进行3个月随访,采用EORTC QLQ-C30量表从功能性维度和症状性维度两个方面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功能性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症状性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3)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和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功能性维度评分高于B组,症状维度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3个月,B组功能性维度评分高于A组,症状维度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分,±s)

?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随着近年来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杀手”。食管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超过8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其中超过30%的患者已经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4]。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研究表明[5],放疗虽然能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但无法消除远处转移的微小病灶,临床效果有限,复发率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需采用化疗药物消灭微转移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因此同步放化疗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同步放化疗消灭肿瘤细胞的机制在于放疗和化疗相互协同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不同细胞周期,化疗可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抑制放疗后肿瘤细胞的修复过程,而放疗能够增强化疗的细胞毒作用,抑制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最终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6]。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A组功能性维度评分高于B组,症状维度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3个月后,B组功能性维度评分高于A组,症状维度评分低于A组(P<0.05)。说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容易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食管癌维度病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光的维度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