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018-08-07张银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服药循证

张银崧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510800)

我国高血压患者群已超过2亿人,成为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疾病是其主要并发症[1]。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虽然并不是很高,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整体却偏低[2]。现阶段,我国仍未有效地遏制高血压病的危害,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仍十分艰巨[3]。因此采取针对性策略加强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除药物干预之外,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高血压病阶段控制血压水平以及减少其它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重要措施[4]。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与患者愿望有机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仅凭经验和直觉来进行护理实践的习惯和行为[5~6]。本研究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于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中,以期对高血压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0月某社区1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 36~79 岁,平均年龄(58.15±8.63)岁;病程 5~84个月,平均病程(36.20±5.57)个月。观察组男34例,女 25例;年龄 38~81岁,平均年龄(59.22±9.53)岁;病程 4~96个月,平均病程(36.00±5.6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2)有独立行为能力;(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有恶性肿瘤或精神行为障碍;(3)继发性高血压。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血压监测、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1)收集资料,确定问题。通过沟通、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患者高血压病病史、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饮食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循证护理问题为个体患者的病程、血压的高低及稳定情况,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方式。(2)查阅专业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全文数据库及 PubMed、Springer-Link、Elsevier、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同时聘请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科和护理专家对文献进行评价与分析,将认为可靠而又适用于患者的最佳证据,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制定护理计划应用于患者,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1)健康宣教:通过多媒体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病因、对身体的危害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有效预防;(2)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应遵循含盐量低、热量低、脂肪含量低的原则,适当补充钾,主食应以谷类为主,不吸烟、酗酒,并联合患者家属共同监督;(3)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抗高血压药物漏服或忘服可能造成的后果,联合家属共同监督患者按时服药;(4)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可选择太极拳、慢跑等运动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不应超过145次/min,30 min/次,3次 /周;(5)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诉求,疏导不良的情绪,并对患者进行言语的引导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血压水平。(2)采用高血压病治疗依从性量表(Therapeutic Adherence Scale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ASHP)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该量表由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以及烟酒嗜好管理4个维度组成,分别含有5、8、10和2个条目,合计25个条目,根据不同选项分别记1~5分,总分125分,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7]。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血压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表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

2.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ASHP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ASHP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日常生活管理以及烟酒嗜好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ASHP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ASHP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人类常见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9]。尽管我国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高血压患者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合理应用药物及改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但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10]。依从性是指个体服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行为与健康照护提供者推荐的规范一致的程度[11]。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行为直接关系到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一种对传统护理的升华,通过对患者产生疾病的原因进行总结,再进行针对性干预,更加科学、人性化。本研究对某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以及烟酒嗜好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循证护理理念,用批判性思维寻求优化的护理质量改进程序,将目前可利用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愿望相结合,重点从健康教育、调整饮食、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科学用药等方面实施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防控起积极作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评价指标有限,尚不能全面评估循证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病情的影响,由于高血压病因的复杂性及防控的综合性,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延长观察周期,以提高我国高血压病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服药循证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