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

2018-08-07张爱菊陈文俊应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张爱菊 陈文俊 应基

(1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保健科 杭州310006;2浙江省中医院妇科 杭州3100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一组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等盆腔器官膨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的疾病,是一个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妊娠期盆底支持组织承受的负荷不断增加,相关的盆底肌肉被不断牵拉,产生适应性变化,部分肌纤维发生微细损伤。妊娠期激素变化导致盆底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减少,组织疏松。妊娠和分娩是致PFD的独立因子[2]。针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其中非手术方法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中医药治疗等。中医认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隶属“阴挺、阴脱、阴痔、遗尿、遗溺”等范畴,病机主要为气虚下陷与肾虚不固致胞络受损,带脉提摄无力,治疗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3]。本中心围产保健科采用生物刺激反馈和中医药治疗方法融合治疗产后PFD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产后PF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生物刺激反馈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

?

1.2 纳入标准 (1)单胎妊娠,产后42 d,恶露干净的PFD患者。(2)手法肌力测试为Ⅲ级及以下者。手法肌力测试方法:嘱患者收缩阴道,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进行分级,分为0~5级,具体参考文献[4]。(3)生物反馈刺激仪筛查患者评分小于60分者。筛查方法:患者平躺仰卧位120°,双脚并拢,全身放松。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LD B4S)的提示,在一定时间内嘱患者做一系列的盆底肌肉收缩/放松动作,通过阴道探头接收盆底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肌电反馈,进行评分。满足(1)并且满足(2)或(3)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

1.3 排除标准 (1)妊娠期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2)合并盆腔炎症性疾病或阴道炎急性期者;(3)多胎妊娠者;(4)安装心脏起搏器者;(5)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有效沟通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产后42 d复查产妇均进行盆底功能测评,手测法同前。同时利用生物反馈仪进行量化评分。两组治疗开始,均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成:黄芪18 g、党参10 g、当归10 g、陈皮6 g、升麻 10 g、柴胡 10 g、炒白术 10 g、熟地 15 g、杜仲10 g、山萸肉12 g、枸杞子12 g、炙甘草6 g,水煎服(由华东医药公司代煎),200 ml/包,2包/d,20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可随证加减,如盗汗自汗明显者加用瘪桃干10 g、太子参10 g;寐差加合欢皮10 g、夜交藤10 g;形寒肢冷加巴戟天15 g、补骨脂15 g;小腹坠胀加小茴香5 g、枳壳9 g等,且均不超过两味。治疗组在中药口服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方法:先将A1通道连接一次性治疗探头,探头上涂润滑剂后放进患者阴道内,再将A2通道连接电极片贴在腹部和髂前上棘部位,然后选择需要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A3反射以及场景反射训练。治疗过程中,嘱患者依照生物反馈仪提示交替地放松和收缩盆底肌进行锻炼。Ⅰ类纤维刺激频率为10~30 Hz,脉宽200~400 us;Ⅱ类纤维刺激频率为50~70 Hz,脉宽 150~200 us。治疗每次 30 min。1 次 /2 d,总计20次。嘱所有患者自行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肉群,15 min/次,每日2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按要求完成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

1.5 效果评定 采用手法肌力测试和生物刺激反馈仪做盆底肌评估。后者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快肌(Ⅱ类纤维)、慢肌(Ⅰ类纤维)、耐力测试评分。治疗前后患者完成的PFIQ-20量表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愈:肌力到达5级,疲劳度为0,阴道压力张力正常,症状消除。显效:肌力升高3级。有效:肌力升高1~2级。无效:肌力测试前后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测试得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Ⅱ类肌纤维耐力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测试得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测试得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PFDI-20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PFDI-20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PFDI-20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一个多层次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三维立体结构,由肌肉、筋膜、韧带、神经、结缔组织等软组织构成。女性盆底肌的作用,就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膀胱、尿道、子宫、阴道、直肠等盆腔脏器,保持其解剖结构,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

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盆底肌被牵拉,激素的变化亦会对胶原纤维代谢产生影响,分娩时起到固定作用的韧带松弛甚至断裂,出现盆底肌松弛,无法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解剖结构,出现PFD。特别是自然分娩过程中,盆底会受到胎头的挤压,导致盆底肌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导致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分离等变化,严重时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些产妇产后未表现出临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肌肉松弛,症状会凸显出来,尤其绝经后支持结构的萎缩,导致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脱垂,子宫、肛门、直肠脱垂等。所以针对产后患者甚至产后检测正常的人做早期的预防性治疗是很有必要的。《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根据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于自觉症状不明显的产妇,但是诊断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亦推荐进行治疗。产后42 d至产后6个月内是康复黄金时期,需积极干预。王小红等[5]采用益气升提法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发现运用中医益气升提法治疗POP提高了手术效果,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徐丽萍[6]以补中益气汤化裁方联合盆底康复治疗PFD,获得了满意疗效。

国内外多方研究显示了电刺激盆底肌对PFD的疗效。生物反馈刺激仪通过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可视化的凯格尔运动,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增强患者对盆底肌肉的本体感觉,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尿道内括约肌及肛提肌的收缩功能。肌电触发电刺激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刺激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或矫正器官已经丧失的功能[7]。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结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效果理想,是一种低成本的非手术方案。此方法非常适合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并且可以作为一项适宜技术推进。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