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生营境
——以《遵生八笺》为例探讨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2018-08-07李沂蔓

中国园林 2018年7期
关键词:健康人人居天地

高 伟 李沂蔓

1 研究缘起

近年来,基于人体健康视角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已产生诸多研究成果,西方学界建立了一系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环境建设指标,并运用到建筑设计、城市环境建设等领域。如今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有SITES场地可持续性评估体系、WELL健康建筑标准等。SITES(The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水、土壤与植被、建筑材料、设计与施工、居民健康与发展几大系统,针对户外环境的建设与维护提出系统性标准[1]。WELL建筑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一个关注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关联性的评估系统。它立足于建筑学与医学的跨界研究,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十一大人体系统出发,针对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和情绪七大方面建立建筑环境评估指标,基于人体健康需求确定了100项建筑性能度量标准[2]。

2项研究成果分别在户外环境和室内建筑环境中建立与人体健康相关的评估体系,其中的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的系统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由若干景观要素以联动结构形式构成的环境评估体系和从人体系统出发的研究形式。而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念注重将人、时间与空间合为一体。相较于西方的系统论,是一个强调时间与空间环境相应,顺时合序的动态系统,相较于人本主义思想,不是以人体为万物尺度,而是一个将人与天地环境置为一体的动态系统。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3],东方智慧中的系统论是加入了时间维度的时空一体的动态系统论,强调“人与天调”的整体观与辩证观视野。而如今在国内当代居住环境设计领域,以西方思想为尊的建设方案却占据了影响力优势,这与当代国人对东方传统智慧的认知缺失不无关联。中国传统养生智慧基于中医理论体系,以“治未病”的愿景来探讨天、地、人关系,其中不乏关于适宜人体健康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文尝试以《遵生八笺》为例,对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内容进行初探,探寻其中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2 《遵生八笺》中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

2.1 《遵生八笺》与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

养生,即摄养身心使长寿,源自中国道家文化,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规律,适度锻炼体魄、修心修身养性、调配合宜食疗,实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关乎衣食住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自然与人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体现在传统造园、传统民居等涉及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方面。在今天看来,传统养生智慧为人们提供的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调养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尊崇生命与自然的观念,以及人与天地自然共生的原则,因此养生智慧的指导,对当代设计师在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中理解时空关系、调和天人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遵生八笺》由明代高濂著,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与医药著述等,从8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顺应四季阴阳变化、配合五脏寒温顺逆、吸取天地自然精华,达到外适内和、延年益寿的方法[4]。之所以选择《遵生八笺》为例研究,是因为此书作为养生著作,从人体养生的角度出发写作,收录了许多历代经典医学和养生理论,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核心。相较于西方的静态系统论与人本主义观念,集中体现为强调时间秩序的“顺时合序”与阐述天人关系的“天人相应”2种东方智慧观,其作为养生的基本原则贯穿了全文。另一方面,由于高濂能诗文、通医理,颇有文人情趣,在阐述养生智慧同时还描述许多具有养生智慧的环境场所,因此提供了不少关于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下将以《遵生八笺》为例解释顺时合序和天人相应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

2.2 顺时合序的养生智慧观

上文提到,相较西方系统论思想而言,东方智慧中的系统论是加入了时间维度的时空一体的动态系统论。在医学体系中,中国也最早强调了时间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关系。顺应时间是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一年四季、一天四时、日月星辰变化,都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与环境也在各自的时间长河里不断发生变化,脱离了时间制约的养生则是片面的,众多传统中医养生著作均有阐述(图1)。遵生八笺的全文均体现了强调时间的养生方法,其中“四时调摄笺”作为最大篇幅的专章专门论述了顺时合序的养生智慧。

图1 四时阴阳升降枢轴运动(作者绘)

图2 人体与四时阴阳关系(作者绘)

《遵生八笺》中四时调摄笺开篇便述:“时之义大矣,天下之事未有外时以成者也,故圣人与四时合其序。”高濂在其中深研一年四季、每季各月的阴阳运用之机与五脏寒温顺逆之义,不信怪诞不经之条,忠于顺应时间的秩序,总结不同时日的合宜合忌之事,辅以方药导引之功,加以逸事幽赏之条,使人能顺时调摄,清心乐志,其中不乏关于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4]。如在四时调摄笺夏卷中,“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此句详细描述了一幕夏季营凉养生的场景,其中包含庭院的空间尺度、园林植被与建筑的区位、类型与通风需求,因宜调息净心,又对其中的功能活动作出了方向上的指引。“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此句则对园林地形、园林植被、建筑类型和空间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4]。

表1 《遵生八笺》中适宜于春季养生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此类强调顺时合序并对人居环境建设起指导影响的论述中国传统养生著作中所有体现,如《黄帝内经》同样具有专章论述四时的养生之道,列出四时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并逐一描述春夏秋冬人体适宜的环境,当中一些词句对当代居住环境建设甚至起着直接指引的作用,如“广步于庭”“华英成秀”等[3]。其理论多为人们的房舍与环境建造参考所用。例如余怀在记载吴骏公的五亩园时,便写到“萝径所绝,中敞虚堂。堂四面皆窗,含受风气,于春夏之交最宜……折而西偏,有亭森立,桂树丛生,山阿散朗,于秋最宜。凡四时之气,各置一境以领之。[5]”

由此可见四季阴阳升降相互消长,先贤在建造自己的居住环境时,尤为关注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与环境对人的影响,必先相地,选择阴阳相调、方位合宜之地,营造时空相宜的养生之境。当代人居环境建设往往容易忽视四季不同时日的天地环境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顺时合序的养生智慧观对当代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引,表现为需要深研场地中地域性的物候环境、地理条件,掌握其中基于时间变化的规律,顺应天地环境秩序,从而形成合宜的人居环境建设方案。

2.3 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观

从遵生八笺的题目来看,“遵”字在说文解字里义为:“遵,循也。从尊声。”自古以生为尊,此处“生”不仅指独立个体生命,其蕴含更为广阔的天地化生万物之意。高濂采用“遵生”作为书名,在序文当中又以“尊”父母天地代“遵”。可见“遵生”一词不局限于个人生命的调养,更深的一层含义是对于宏观生命与自然的尊崇,这便奠定了天人相谐的基础[6-7]。

相较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观念,在东方智慧观中,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我国先贤于秦汉时期便在基于阴阳五行思想构建的中医理论体系中阐释了人体内环境、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整体观。人体内环境的整体观表示的是人体五脏六腑的联系,人体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整体观表示的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变化规律的影响,生理和心理也相应地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如当人与自然不适应时,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就会影响人体身体状况,也就是说人与天是相应的(图2)。

清代《内经图》(图3)则将此天人相应的关系绘于一图之中。它是一幅集合人体任督二脉、五脏六腑与天地自然的“人体山水画”,将人体与山水花木环境融合在一起,绘成一个和谐的天地,并配以诗偈,透过自然和道教文化的意象描绘出人体与自然相应的养生规律。如内经图的上方,眉心入内三寸为泥丸宫。泥丸为上丹田,乃藏神之所。随日之寒暑、月之圆缺而消长,真气在督任中相应而升降,泥丸髓海就得到督任的充分补养和调节[9]。这更为直观地体现了天地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必须合序相谐。《内经图》在从人的视野体现“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智慧的同时恰恰从自然的视野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人与天调”的价值观,生动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与人居环境的关联。

图3 内经图[8]

《遵生八笺》在阐述四时养生调摄之法时,均以图分析当月气数主属,论述对应当季每个月份天地环境的五脏六腑的状态,由此为基础进行调摄养生。如春天三月主肝属东方木,此时木旺,欲安其神,则需要“无竭川泽,毋漉陂塘,毋伤萌芽,好生勿杀,以合太清,以合天地生育之气”[4],另外,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中高子游说一文中还记述“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修禊事于曲水。香堤艳赏,紫陌醉眠。……茵草坐花,酣矣行歌踏月。[4]”可见春天应顺应天地的生机,理解天地木旺,注意调理肝脏,在营造春日游赏空间时,在理水、花木、山石、建筑的营造上均需注重使人感受天地生育之气,应创造充足空间以广步于庭、通过路径、植被、山石等景观要素营造郊外踏青、茵花坐草、听鸟鸣弄山水等园林之境。

王绍增先生曾在《论“境学”与“营境学”》中提到,营境学是通过人与天调的过程使地球表面成为善境的学科。作为营境者,首先必须掌握人与自然谐和的规律,从而遵循境道,秉持境德, 协和人天关系[10]。“天人相应”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重要观念,对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引表现为需要将人与天地置于统一的动态系统内研究,深研人体健康与天地环境变化的规律和关联性,以及其中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要素,从而形成合宜的人居环境建设方案。

3 依据《遵生八笺》总结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由上文可知《遵生八笺》强调四时合其序与天人相应之道,借鉴历代典籍中论述四时相应的康养调摄方法加以高濂的学习实践,书中总结了四季的环境属性、当季人体脏腑状态与响应的养生方法。参考WELL标准与SITES评估体系的指引体系,考虑到适应当代设计师的工作习惯,笔者尝试将文中与健康人居思想相关的内容进行关键词摘录,整理成方便检阅的表格,从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视角为当代健康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表2 《遵生八笺》中适宜于夏季养生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表3 《遵生八笺》中适宜于秋季养生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3.1 春季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属木,春气通肝,春阳初升。此时的脏腑状态为肾气渐弱,肝气渐旺。因此当顺应天地生发之气,调养肝气,养阳收阴,营造适宜的舒展运动的活动空间和自然中卉木蔓发、花褥草裀、芳树鸣禽之景,建筑营造上宜可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同时顺应节气营造合宜活动空间,如谷雨采茶弄泉之地,并通过山水、花木、建筑等对活动空间进行避开邪风、温湿度调控,免犯当季湿寒入体的养生禁忌(表1)[4]。

3.2 夏季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长养之道也。夏属火,长夏属土,生于长,火旺,味属苦。此时的脏腑状态为肝脏渐弱,心脏渐旺,因此当注重补心益气,营造适宜的调息净心的活动空间,建筑营造上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在其中营造可登高眺远、鸣琴静心、读随树荫、招凉避暑、溜激凉风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山水、花木、建筑、活动等降温减湿,免犯当季湿寒、暑毒入侵的养生禁忌(表2)[4]。

3.3 秋季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形,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属金,肺气旺,味属辛,主肃杀,阴气始下万物收。此时的脏腑状态为心脏渐弱,肺气渐旺。因此秋日当注重调养肺气,营造适宜收敛缓逸活动的空间,安宁志性、高闲旷达之地,配以盂兰盆供、服菊赏菊、登楼赏月、登高避厄等养性之事,以达到恬淡安宁,养收养阴(表3)[4]。

3.4 冬季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属水,宜养肾,此时的脏腑状态为心肺渐弱,肾气渐旺。因此冬日当注重调养肾气,养阴养藏,宜营造适宜静养内收、祛寒就温的空间,宜加以焚香煎茶、寻梅亨雪、读书赏画等阳性活动,以达到神藏于内,静居养道。并注意活动场地朝向、建筑和园林景观设施材料等,以免犯当季风寒入体的养生禁忌(表4)[4]。

表4 《遵生八笺》中适宜于冬季养生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

4 结论

通过对《遵生八笺》中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念和健康人居思想进行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东方养生智慧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不仅有很大启示,且在理解时空关系、调和天人关系方面相较于现在流行的西方的观念和方法论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王绍增先生2017年初在《中国园林》社论结尾部分提出的愿景与洞见:“为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为了全世界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前景,依靠中国悠久可靠的传统生态文化、平衡处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摆脱金融资本的控制、融合现代科学中优秀的研究成果,中国人应该提出一套比当下流行的各种生态理论和生态工程方法更具有生态智慧的、后患最小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论体系和生态建设模式。这就是我们的愿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新一代风景园林人努力的正路,以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为代表的东方智慧会是这条正路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健康人人居天地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拾天地之荒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