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ADC值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8-08-07焦作同仁医院影像科河南焦作454150
1.焦作同仁医院影像科(河南 焦作 45415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RI室(河南 郑州 450000)
王建军1 汪卫建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卵巢深藏于盆腔,检查难度大,加之病变初期无相应症状,术前诊断定性困难,待患者确诊时多已达中晚期,出现种植或转移,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早期发展与诊断对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是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反映肿瘤组织结构特点,在卵巢肿瘤早期检查与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常规MRI无法有效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病变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3-4]。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85例卵巢肿瘤患者病例资料,采用3.0T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ADC值对卵巢肿瘤进行定量测量,探讨其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85例卵巢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标准:(1)在我院行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2)拥有完整的MRI常规、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影像资料;(3)患者或其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2)MRI检查前进行手术或放化疗;(3)病例资料不全或图像资料不清晰。本组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7.48±8.52)岁,共检出106个病灶,其中单侧病灶64例,双侧病灶21例。
1.2 MRI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MR 750型3.0T 核磁共振仪,采用8通道体部线圈,腹部用沙袋加压。患者取仰卧位,嘱平静呼吸减少运动伪影。先行MRI平扫,扫描层面包括横断位与矢状位,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T1WI(TR 450ms,TE 12ms)与T2WI(TR 3310ms,TE 91ms),扫描参数:层厚5mm,层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视野250mm×250mm。平扫完毕后,行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横断面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TR 2400ms,TE 59ms),扫描参数:层厚5mm,层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4次,视野306mm×306mm,扩散梯度因子b值取50s/mm2、100s/mm2、500s/mm2、1000s/mm2、1500s/mm2。最后MRI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50270,生产单位: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0.1mmol/kg,注射速率2.5mL/s。
1.3 图像处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意见不统一时商讨后达成一致。所有图像均传输至GE后处理工作站,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的50s/mm2、100s/mm2、500s/mm2、1000s/mm2、1500s/mm2等5组图像处理得到相应ADC图,选择范围90~120mm2类圆形兴趣区,避开囊变、坏死、出血区及大血管,测量3次,取ADC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s)表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ADC值诊断卵巢肿瘤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
2 结 果
2.1 术后病理结果85例卵巢肿瘤患者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0例,占58.8%(50/85),包括浆液性囊腺瘤15例,粘液性囊腺瘤11例,卵泡膜纤维瘤10例,甲状腺肿7例,浆液性腺纤维瘤3瘤,实性畸胎瘤3例,粘液性囊腺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35例,占41.2%(35/85),包括子宫内膜样癌12例,透明细胞癌9例,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囊腺瘤8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粘液性交界性乳头状囊腺瘤1例。
2.2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良恶性病变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良性病变组ADC值均显著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见表1。
2.3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ROC曲线分析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ADC值诊断卵巢肿瘤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0.7,诊断准确性较高。以最大约登指数为参考值,获得50s/mm2、100s/mm2、500s/mm2、1000s/mm2、1500s/mm2等5个b值的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见表2。
表1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良上恶性病变ADC值比较
表2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ROC曲线分析
3 讨 论
MRI具有较高空间与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盆腔与卵巢解剖结构,同时无放射性损伤,被认为是育龄女性最理想检查方法[5-6]。但常规MRI主要以肿瘤实性成分信号作为判定标准,对部分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间的鉴别能力较弱,在卵巢癌诊断中具有较高误诊风险。弥散加权成像是近年来兴起的MRI新型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反映肿瘤病理生理学信息,弥散是指溶液沿梯度的分子净运动,也是人体内物质转运的重要方式,弥散加权成像以人体内各组织水分子弥散受限差异为根据,无创反映活体组织弥散力,提供活体组织微观结构改变信息,在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检查中均有重要应用价值[7-9]。目前弥散加权成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提高MRI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能力,本研究将弥散加权成像与ADC值量化结合起来,实现客观量化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ADC值即表观弥散系数,反映水分子在组织内的扩散速率与范围,水分子扩散能力越强,ADC值越大。大量研究证实,受病变血管生成影响,卵巢癌病灶实性部分ADC值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病变[10-11]。本研究显示,不同b值下良性病变组ADC值均显著高于恶性病变组,主要由于恶性肿瘤中肿瘤细胞数目异常增多,细胞排列紧密,水分子运动空间狭窄,其扩散能力减弱,表现为ADC值降低。b值即弥散敏感系数,反映MRI各序列对扩散运动的敏感性,在弥散加权成像中,扩散加权受b值影响,b值越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比度越高。但也有研究指出,b值过高可能导致图像信噪比降低,影响图像清晰程度,而b值过低则无法清除其他生理运动干扰,不利于良恶性病灶鉴别[12]。因此本研究选用50s/mm2、100s/mm2、500s/mm2、1000s/mm2、1500s/mm2等5个b值,获取多个定量分析参数,比较卵巢癌在弥散加权成像上的ADC值差异,筛选最佳b值。经ROC曲线分析,当b值为1000s/m2时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以ADC值1.081×10-3mm2/s为界限,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3.4%、80.2%、90.5%、93.2%、91.8%,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综上,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ADC值可以有效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病变,为卵巢癌的早期定性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