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检测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变检出率、病残率及病死率中的价值研究

2018-08-07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老年医学干部病房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多发性病死率检出率

1.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老年医学干部病房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共振(河南 郑州 467000)

林汉军1 段大兵2

近年来,关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发病部位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因研究方法及病例选取的不同,研究结论有较大的分歧[1-3]。脑梗死是因患者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发血管堵塞及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颅内压升高,大面积脑组织发生损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有瘫痪、感觉、语言障碍等[4],少部分患者变成痴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多发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出现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病灶,病情较复杂。MRI是检查脑部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RI及CT 检测,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CT诊断,纳入对照组。另48例患者接受MRI诊断,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4.48±1.4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4.44±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满足一下条件,1.局部高信号病灶;2.病灶位于互补接触的一个以上的血管供应区;3.非弥散相异性所致的高信号及磁敏感伪影。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2.非颅脑先天发育畸形的患者。排除标准:1.脑肿瘤患者;2.遗传性疾病的患者;3.脑代谢性疾病的患者;4.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脑CT检查,CT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编号TSX-032A,选取患者仰卧位,扫描矩阵512×512,层厚10mm,扫描延迟时间48~56s,平均扫描时间54s,目标区分5mm与2mm,准直0.75mm,床进2.8mm/r。观察组患者接受MRI检测,仪器购于飞利浦公司,型号:LW-MQC。选取患者仰卧位,摆正头部,带眼罩,保证患者头正中-身体长轴平行,层厚、层间距设为10mm,先平扫后做增强扫描。

1.3 评价指标(1)脑梗死检出情况:统计两组总检出率及脑梗死时间。(2)病残率及病死率:统计6h病变检出率、病残率及病死率。(3)脑梗死检查指标:收集患者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4)脑梗死部位异常情况。

CT诊断标准:脑实质低密度、灰白界面消失或脑回肿胀,动脉低密度明显。大脑动脉密度明显增高,CT值>6HU,对侧动脉密度值>15HU。MRI诊断标准:T1W1序列低信号、T2WI信号高,DWI序列高限号,健侧弥散系数值<60%。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调查结果由经培训的专业工作人员筛选、收集并整理,数据由双人双机独立录入Epidata3.1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29.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单因素分析及样本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s)形式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脑梗死检出情况观察组患者病灶总检出率、脑梗死24h以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72h、>72h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残率及病死率情况观察组患者6h内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残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脑梗死检查指标观察组病灶数量大于对照组(P<0.05);病灶大小、检查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脑梗死部位异常情况两组患者脑梗死部位异常情况比较有差异(Z=-8.609,P=0.000),见表4。

3 讨 论

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大脑远端组织血灌注量改变[5],出现低灌注性脑梗死;(2)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远端脑组织,引发梗死;(3)动脉粥样硬化可破坏血管内膜,导致局部血管出现血栓,累及支血管[6],引起脑梗死。因累及血管及脑组织部位不同及数量不同,可导致多发性脑梗死及不同类型的侧支循环,渐进的颅内动脉狭窄可快速诱导机体血管完全闭塞,患者也可能没有临床症状或出现轻微的缺血性症状。如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速度很快,血管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出现闭塞或局部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严重缺血事件。有研究数据显示[7],多发性脑梗死与血栓有关,其中5%的多发性脑梗死在前循环,11%为后循环,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2%。无症状的多发性脑梗死较少,新发的脑梗死往往容易被忽略或被误诊。CT及MRI是最近几年检查多发性脑梗死常用措施,尤其是CT扫描检查时间较短,费用相对低廉,易于接受。但CT检查多发性脑梗死效果较MRI差[8],CT虽能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实质出血,但无法有效对小、新病灶进行检查,不能鉴别急性及慢性脑梗死。MRI可消除骨质伪影,抑制正常脑髓液信号[9],对于急性期活动患者来说,及早准确发现病灶位置及病灶大小,能提高初步评估准确程度,改善预后,能有效辅助医生力争在6h内进行溶栓,减轻多发性脑梗死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也可显著减少梗死病灶面积,预防新脑梗死病灶出现[10]。尤其是MRI扩散加权成像可基于血液水分子布朗运动,在恒定温度体内反映组织结构特点,检测2h内超急性脑梗死,更易发现病变。魏健强等[11]研究发现MRI的多方位成像更能发现幕下小脑半球、脑干的急性期脑梗死。

表3 两组脑梗死检查指标(±s)

表3 两组脑梗死检查指标(±s)

病灶数量(n) 病灶大小(mm) 检查时间组别 n(min)对照组 52 1.95±0.54 11.39±2.54 1.98±0.18观察组 48 2.49±0.51 8.67±2.53 0.91±0.17 T / 5.130 5.360 30.499 P / 0.000 0.000 0.000

表4 两组脑梗死部位异常情况比较

表1 两组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病残率及病死率情况比较(%)

图1-2 CT扫描显示右侧额叶脑梗死病灶,右侧侧脑室前角出现低密度灶。图3-4 MRI显示右侧额叶多发斑片脑梗死灶,图2未见明确病灶显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病灶总检出率、脑梗死24h以内发生率较高;24~72h、>72h脑梗死发生率较低;提示,MRI能提高多发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检出微小病灶,预示急性期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多以某一类型脑梗死为主,伴有其他类型脑梗死病灶,直径4mm大小的病灶常为多发栓塞或栓子崩溃所致,微小血栓出现与狭窄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大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高,微小病灶检出率越高,相应的脑梗死危险性越大[12]。MRI能准确检查出血栓部位及动脉狭窄程度,反映侧支血管血流情况,预示大脑动脉或分支病变。观察组患者6h内病变检出率较高,病残率、病死率较低;提示,应用MRI能提高6h内病变检出率,辅助医生尽快开展溶栓治疗,赢得6h溶栓黄金期,从而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显著提高治疗结局,有利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康复。MRI及CT对脑组织不同病灶部位的敏感性不同,MRI对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佳。分析原因可知,MRI不受骨质伪影干扰,更易发现颅底超急性期小梗塞病灶[12]。观察组患者病灶检出量较多,检出病灶体积较小,检查时间较短;说明,MRI能检出微小病灶,提高微小病灶检出量,缩短检查时间,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观察组患者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区、脑室旁、丘脑、小脑异常情况较多;提示MRI能反应患者脑组织异常情况,减少盲区。除上述结果外,我们还发现对多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MRI表现有差异:(1)超急时期,患者脑部病变大血管“流空”影消失,可磁化伪影。增强扫描发现,动脉强化伪影存在1周左右,脑实质内无明显异常[13]。(2)急性期:受累皮层高信号,脑沟消失。异常动脉强化在3d左右达高峰,7d后下降,脑实质强化。(3)慢性期,胶质增生和华勒变性造成的高信号长期改变(>10d),软化病灶所致低信号改变,病变脑组织容积减少,出现低信号改变。

综上所述,MRI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显著提高多发性脑梗死病变检出率,改善微小病灶检出情况,缩短检查时间,有利于溶栓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猜你喜欢

多发性病死率检出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