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与展望:两岸法学交流合作30年

2018-08-07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中国法学会两岸关系法学

本社记者 李天琪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经历长期努力、不懈奋斗,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共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阐述了推进新时代对台工作、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思想。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当,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坚定不移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团结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这对两岸同胞全面认识当前台海形势、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流和大势、在新时代携手同心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两岸法学法律界专家近日齐聚北京

2018年7月19日,第七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暨两岸法学交流合作3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开幕式并作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开幕式。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台湾法曹协会理事长苏永钦在开幕式上致辞。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两岸同胞包括法律界人士十分关心如何排除干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值此背景下,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具有重要非凡意义,不仅回顾总结过去30年两岸法学交流的成果和经验,更商讨规划未来两岸法学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

王乐泉在致辞中指出,法学法律界的交往、法学领域的专业交流,是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两岸法学法律界交往、交流、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止,往来人数、人员层级、研讨主题、合作领域等,都在既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拓展、深化。他希望,两岸法学法律界携手同心、相向而行,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应有努力。一是要坚持深化两岸法学交流合作的方向不动摇,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培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坚持两岸法学交流政治基础不动摇,坚定不移维护“九二共识”,坚决反击任何“法理台独”的分裂图谋;三是要坚持服务两岸同胞福祉的宗旨不动摇,针对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以及同等待遇等相关法律问题加强研究,多提法律对策,多做法律服务。

刘结一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关系走近走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岸同胞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和遏制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实际行动捍卫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岸法律界人士要积极发挥专长,为深化两岸同胞交流合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保障,共同传承中华法治文化优良传统,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陈冀平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坚持和深化两岸法学交流,有利于两岸法治建设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法学法律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全面总结梳理两岸30年来法学交流成果经验,共同谋划未来交流合作大计。他强调,中国法学会要积极发挥两岸法学交流主渠道作用,加强引领,整合资源,完善服务,不断丰富交流内容和形式,为两岸法学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好条件,以服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和同胞权益保障,推动两岸法学交流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潘维大认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与连战先生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正向沟通,指明了两岸关系的政治方向和正确道路。他表示,在此纪念两岸法学交流与合作30年之时,世界局势正发生惊人的变化,一方面是大陆地区发愤图强,富国富民,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另一方面大陆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为亚非欧三大陆恢复古代丝绸之路的光辉助力,创建一个多边与多元的国际社会,将为亚非欧各国创建一个新的和平世界。这种局面为海峡两岸未来法学交流与合作的愿景勾画出共同奋斗的轮廓与伟大目标。他建议,两岸法学界加强在“一带一路”法制工作上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具体法律领域研究,推进形成融合中外的“一带一路”法制体系,共同遏制一些国家破坏国际经济法律秩序。

30年回首,再出发

为期两天的交流盛会迎来了来自两岸法学法律界240余位专家学者。其中,台湾地区有近20个法学组织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法治建设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成果丰硕。

回顾过往两岸法学交流的过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何勤华在主题发言中介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法律联系进入了紧密时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以大陆吸收借鉴台湾法治发展为主。在立法方面,大陆的国家赔偿法、民法总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公司法、行政处罚法等等,都从台湾的立法中吸取了有益成果;在司法方面,在证据制度、诉讼程序、当事人保障、回避制度、调解和仲裁制度等等,也同样吸收了不少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在法律教育方面,海峡两岸的交流、互动,彼此互相借鉴相关成果方面,更加活跃和频繁;在法律学术交流方面,海峡两岸的交流和互动更加密切;在法治理念和法治传统方面,海峡两岸的互相传承和吸收也非常顺畅。

诚如何勤华所说,过去30年里,两岸法学法律专家交往活跃,共同为两地法学繁荣贡献智慧。既有以曾宪义、张文显等为首的中国法学教育工作者多次赴台湾地区各大法科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也有王泽鉴、黄茂荣、翁岳生、陈新民、潘维大、苏永钦、程家瑞、赖来焜、陈清秀等台湾地区法律领域著名学者常到大陆各大高校进行访学和讲课。除了法学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交流活动频繁召开,像王泽鉴等知名学者的著作在大陆出版后,至今不断再版,而大陆法学工作者的许多作品在台湾也得到了出版和认可。

>>图1 2018年7月19日,第七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暨两岸法学交流合作3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开幕式并作讲话。 孙守森摄

>>图2、3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刘结一等与参会者交流。 孙守森摄

时间一晃,三十载飞逝,今天大陆的变化,让苏永钦不禁感叹,30年前两岸交流重要推手的东吴大学时任校长章孝慈先生如果能亲眼看到,必定感慨万千。岂止是像城市风貌等肉眼能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苏永钦亲眼见证大陆从实体法、程序法一一到位,到法院、法学院、法律职业全面建制,他借用早期经济发展学者罗斯托的用语——“大陆的法治经过准备、滑行,确实已经起飞升空。”

30年后的今天,苏永钦回首来时路,发现两岸的法学交流仍然可以为双方制造巨大红利,只是今天的局势“早已从单向的借鉴,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竞争”。他认为,竞争关系至少包括三个面向:

谁更能回到本土资源,问自己的问题、提供自己的答案、建立第一手的法教义学?

谁能建立更进阶的规范体系,可为储法、找法、造法和传法上创造更高的体系效益?

谁能发掘法治的核心精神,为法律文本注入一定的道德内涵?

甚至,在苏永钦看来,大陆法学的规模优势和后发优势,长远看有更大的胜面。“偏向唯物的学风使大陆法学在本土的深植上已有更好的表现——不只从法院的案件找问题,更广泛观察社会角落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得到了苏永钦的肯定。

推动两岸法学交流永不停歇

7月19日至20日两天里,不论是大会的主论坛,还是20日上午的分组研讨会现场,曾经多次参与两岸法学法律交流的嘉宾无不感慨:这么多年来,尽管两岸关系跌宕起伏、几经风雨,但两岸法学法律界交往、交流、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甚至对一些人来说,两天的会议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切磋,更是他们作为几十年老朋友的联络聚会。

不管是在会场这种正式的场合,还是记者在会场休息期间的采访中,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向此次大会的主办方之一 ——中国法学会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中国法学会作为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重视并不断加强与台湾地区法学法律界的联系,积极推动和组织开展两岸法学交流与合作。不但专门成立从事涉台研究交流的组织,先后与台湾地区多个团体、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和定期交流制度,还和台湾地区有关团体经常互派参访团组,多次在大陆或台湾地区组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并且相对固定地举办法政青年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研修班等。正是基于上述的不懈努力,中国法学会在台湾地区法学法律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开展两岸法学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作用越来越突显。

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尹宝虎向记者介绍,自从两岸在1987年开放交往以来,中国法学会在两岸法学交流上,充分利用自身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发挥对台法学交流主渠道的作用。在1990年,中国法学会就成立了专门从事涉台法律问题研究和法学交流的组织,并在当年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若干场两岸法学问题相关研讨会和座谈会,接待台湾法学法律界人士来访。“所以说,中国法学会在组织建设和两岸法学界人员往来上是起步最早同时动作最积极的。”尹宝虎评价道。

此后从90年代初,一直到2008年,两岸关系跌宕起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法学会一直积极地引导、鼓励法学法律界,包括相关的学科研究会和地方法学会,积极开展对台的法学交流。在一些专业的领域,特别像财税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宪法、国际法、法理学等领域,形成固定的交流机制。上海、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市法学会,与台湾地区法学法律界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开辟了交流渠道,搭建了交流平台,举办的一系列活动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特别在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法学会审时度势,根据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快速发展的需要,改组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2012年起,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每年举办一次、至今举办七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围绕共同关心的两岸和平发展相关法律问题加强研讨交流,取得一系列高质量成果,成为两岸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展示研究成果、推动法治实践、服务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这种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填补了过去只有专业性、学术性的法学交流,缺乏综合性、务实性交流平台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法学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两岸交流活动,对于促进两岸法学界在思想文化制度上的认同和心灵契合,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在此次论坛上,两岸法律人站在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高度,不仅回顾过去的交流成就,而且还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不少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世界眼光的观点和主张。

为期两日的交流盛会交流盛会迎来了来自两岸法学法律界240余位专家学者。其中,台湾地区有近20个法学组织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法治建设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成果丰硕。图为与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孙守森摄

尹宝虎跟记者提到一个有趣现象: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引进西方教材,同时也从台湾引进很多法学著述。通过借鉴台湾著名法学家的有关民法、刑法、行政法等著作,填补法学教材空白,这对尽快形成法学理论框架的基本认知起到积极的作用。最近尹宝虎的一些台湾朋友告诉他,现在的台湾学者,包括一些台湾学生,在论文写作或者研究法学问题时,一个惯常的做法是到大陆来找资料、买教材,购买大陆学者的著作和译著。这种由过去的单向借鉴转为现在相互学习的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大陆近些年取得的法学成就得到了台湾法学法律界的认可。

经过大陆改革开放以及这些年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大陆在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获得台湾法律同仁越来越多的肯定。时至今日,台湾的一些法学法律界朋友承认,大陆在一些法律制度上,比如婚姻法、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方面,比他们做的还要好。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就曾接待过来大陆了解情况的台湾立法机构的法制部门,对方目的主要考察大陆在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管理方面的立法活动及相关政策规范,以便为他们形成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借鉴参考。

可以说,两岸这种相互借鉴、学习的现象现在已经十分普遍了。而台湾法学法律界能够形成对大陆法治和法学的正面认知,与中国法学会这么多年来矢志不渝地推动两岸法学交流,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平台是分不开的。

在法律服务领域,中国法学会不断推进两岸加强合作。尹宝虎介绍,一些大陆的地方律协、地方律师,通过参与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举办的交流活动,与台湾的相关律师组织形成了制度化的交流关系。此次来京出席论坛的台湾律师公会联合会理事长纪亘彦就明确提出,未来希望中国法学会和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能与台湾律师公会联合会合作,促进更多台湾青年律师到大陆交流,以便开拓大陆市场,形成两岸法律服务业更好地合作。两岸法学交流还对促进两岸司法互助相关问题研究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天的会议听下来,记者不仅仅听到了两岸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坦诚沟通,更感受到了他们希望繁荣两岸法治建设的共同期待。一湾浅浅的海峡断不了两岸华人紧紧贴近的心,一群怀揣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法学法律人始终追寻着两岸和平发展的路。心终究会照亮前方的路,路也将通往更多人的心。

猜你喜欢

中国法学会两岸关系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综述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法学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继往开来努力发展
——在中国法学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