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散文知识解读方法及演练
2018-08-06李传鹏
李传鹏
【知识解读】
1.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
3.散文的线索
散文通常以人、事、情、物、时间、地点为线索。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呢?首先应注意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其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这些也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再次注意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情的进展、人物的活动、感情的发展、一线穿珠的物件。最后注意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它们对文章的线索也起到了提示作用。
4.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主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把握散文的主题:(1)概括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情感,从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5.散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是叙事性散文中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述和交代。它的作用是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交代写作背景、人物等。
(2)描写是散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人物描写主要是考虑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有关细节描写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3)抒情是散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它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來抒发作者的情感。
(4)议论是散文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中的议论句起着明析事理、点明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或深化文章主旨、画龙点睛之作用,使文章更加鲜明、深刻。
6.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优美、凝练。
【解题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类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六要素,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理顺序。阅读时,应理清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分析文章是怎样进行过渡和照应的,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中心、主旨决定的。凡是能贯穿材料,体现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凸显中心、主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要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即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接触过的、有交往的,有时甚至是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中融入作者深切且独特的情感体验。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其对生活的高度认识。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寄寓其中的道理。
【试题演练】
外婆的温度
杜若冰
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分别是,我喜欢吃,外婆喜欢种。
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豆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天天趴在那看了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去挖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挖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的人。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地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猛地向上一拔。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塍上,手中还死死握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食指一抠,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落了下来。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风有点凉,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着,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
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均匀的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我趴在桌子上,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出来的香气。外婆只吃了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土豆丝消灭干净。
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话题。“外婆,土豆为什么叫土豆呢?”我好奇地问。
“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出来的豆子,”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豆啊,就是大地的孩子。”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喂养成一个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面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
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坚持给我送土豆。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暖意。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出来的温度。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选自《中学语文》 2018年第2期)
【阅读练习】
1.阅读文章,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本文的情节。
看土豆 _____________ 吃土豆 _____________
送土豆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下文哪句是照应的?
4.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外婆的性格特点。
5.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含义?
【参考答案】
1. 拔土豆 议土豆2.该句中“绕”“勾”“抠”“挤”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拔土豆的全过程,写出了外婆拔土豆的娴熟过程,写出了对土豆喜欢之情。3.“我”用了七年的时間,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4.外婆是一位勤劳和蔼的人,她的语言富有哲理,对“我”十分疼爱。5.题目“外婆的温度”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喜爱和对土地母亲的爱。“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委婉地表达了对外婆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开在角落
查一路
从超市的三楼下来,我和儿子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箱包寄存处的一个隐秘角落,一个男人捧着一块很大的面包,面包很新鲜,是三楼面包房刚刚烤制出来的。
估计这个男人被面包的大和芬芳吸引住了,买下了它,实在无法抵挡手中的诱惑,到了二楼就已经迫不及待了。这个男人很瘦小,穿着很旧的工装,现在,他捧着大大的面包,咀嚼、吞咽,脸上的表情是贪婪和享受。他不时地转过身去,不想被人看见。
我把儿子的目光拽过来。一份巨大的享受,正被这个男人捧着,不要去打扰!这是他完整的、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支配的美妙时光。走出这个角落,有多少事还可以由他自由支配?所以他希望他的状态是独自且不为人知。角落里的享受,一旦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可能觉得羞涩。
学校大门的一角,一位乡下来的母亲看望自己的大学生女儿。母亲突然掏出几个鸭蛋,女儿害羞地用手挡回去。母亲问女儿,要不找个没人的地方,你把它吃了?于是,两个人找了个角落,母亲敲碎鸭蛋壳,女儿大口嚼起来,女儿很满足,母亲很陶醉。
那天的阳光很好,我下课回来,夹着教科书在校门口逗留了很久……
收工了,卖红薯的大婶准备回家了。她等不及回到家里,就找了菜市场一个没人的角落,背对着人群坐下来,脸上的笑容也随之绽开。她从兜里掏出一把硬币和毛票,先数毛票,她不停地往拇指上吐着唾沫,边吐边数,反反复复。一把硬币也在她左右手之间“走”了无数个来回。路边的人见了说,这人真笨,几个钱数了这么长时间。
其实,几个钱哪里需要数这么长的时间?数钱,是在劳作之后,一种最好的休息和享受吧!尤其是独自坐在一个无人的角落。
记得几年前,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这孩子希望自己做一只壁虎,躲在角落悄悄地吃蚊子。这是位羞涩的小女孩吧,她的愿望,至今让我觉得新鲜,且记忆犹新。
有时,我想,我们的享受,往往是那么的单薄和脆弱,走出角落,会被众人的目光洞穿和击碎。因为怕被人讥笑,怕被人鄙夷,只能独自躲在角落里。
平凡人的幸福,有点羞涩,有点享受,像朵朵开在角落的小花,星星点点,素面朝天,既不璀璨也不夺目。然而,心中也有阳光,也有欢欣,那就避开人群,独自快乐吧。
(选自《杂文报》2018年2月)
【阅读练习】
1.阅读文章,请你仿照示例,概括其他三个人平凡的小事。
示例:瘦小的男子躲在隐秘的角落独享面包的美味。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标题内容。
3.作者写不同的四件事,但是其性质相同,作者要表现怎样的内容呢?
4.请你结合文章画线的句子,谈谈本文的语言的特点。
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结尾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示例:女大学生在校门角落大口嚼着母亲亲手剥的鸭蛋;卖红薯的大婶在没人的角落陶醉于反复数钱;小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希望做一只壁虎躲在角落里悄悄吃蚊子。2.文章的标题“开在角落”很吸引人,既有形象美又有动态美。开,即绽放,那一定如花儿般美丽,而且是最绚丽的时刻;在角落,又显得不为人知,有点神秘感。3. 四件事人不同,具体的事不同,但事件的性质相同,都是写平凡人脆弱、“见不得人”、羞涩、隐秘但真心满足与快乐。也都表达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再是平凡普通,甚至处境艰难,心中也有阳光,也有欢欣,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隐秘的快乐和幸福,那就给自己一个隐秘的空间,自由自在地独享这份快乐。4.本文语言朴实而不乏优雅,凝练而不失细节,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他捧着大大的面包,咀嚼、吞咽,脸上的表情是贪婪和享受”,对瘦小男子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精准而生动。5. 结尾的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回应标题,更深化了主题。
父亲的土地情
张丽英
父亲心里,装着他的土地,然后才是母亲和我们。
土地,之于父亲究竟是什么?春天来了,种地前要先翻地,父亲收拾好了歇了一冬天的犁铧,然后把犁铧放到家里一个小木车上,牛拉着车上的犁铧前往要翻的土地!我坐在我家的木车上,一路跟着父亲,享受坐木车的感受!春天,泥土的气息涌动升腾,跟着春光,洋溢成愉快的呼吸!父亲说:“春迟一日,秋迟一季!”春天种地一定要应节气,不能耽误!我的二十四节气歌就是跟父亲种地时学的!到了地,父亲把犁铧拿下来,把牛套在固定在犁铧上的绳索上,然后开始翻地了。平地翻后有了垄沟、垄台、垄趟。翻地后,把牛拴在草多的地方,辛苦的黄牛开始了慢慢地咀嚼。当我的父亲、我的姐姐、我的弟弟和我,用弯腰起身的动作把种子种在土地时,就种下了一年的希望。
那时,我和姐姐、两个弟弟还小,爷爷去世了,家里活忙不过来,母亲很要強,总是很着急地做着一个活又一个活。父亲却不一样,总是慢慢地一下一下地锄地草,小心翼翼地绕过秧苗,然后再用锄尖拨弄掉生在秧里的小草,很仔细,很慢,好像在侍候一个一个可爱的孩子!这样下来,地恐怕就锄不完了,母亲嘟嘟囔囔,一边干活一边数落……常常是左右邻家已经吃完晚饭关灯睡觉了,父亲还没到家,还在地里干活。我和姐姐、弟弟就趴在炕上窗前向外望,有月亮的时候,我会望着我家的院子和夜空。没有月亮的夜晚,母亲和我们很担心,母亲一遍遍说着:“你爸这个人死心眼,这都看不着了,还能干活吗?”院子的柴门响了,父亲回来了,顿时,他身上泥土和汗水的气息漫了进来。
父亲种地,总是观察了又观察,端详了又端详。我们姐弟跟在父亲身后种地,说:“爸,那你种地前为啥要观察呢?”
父亲说:“侍候地要用心,不能三心二意,一个苗眼里有五六棵苗,留哪一棵很重要,留错了,这眼苗就瞎了,这一片地的收成就会减少。”
中午和父亲坐在地头吃饭时,父亲会和我说其中的道理。父亲一边吃着煎饼,一边说,“每一种庄稼都有自己喜欢的土质,苞米、黄豆、谷子、小麦喜欢黑土。”“咱家西岭岗的地是黑土,爸就把大田都种在那些地上,后沙包子是黄土,地势高,适合种土豆,西河套那块地潮湿,适合种白菜、萝卜!”“爸,这个还用观察了又观察吗?”父亲会慢慢地说:“用。每一年,土的颜色会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土里的土质成分发生了变化,要种啥,先把土质看清楚,然后根据植物特点给土施肥料!”“地周围环境对有些植物也有影响,不处理掉会串花,整片地会减产!”
“苞米、黄豆、小麦可以重茬,但种完苞米的地,不能种黄豆,谷子、西瓜不能重茬,谷子重茬,肯定砸!”在跟着父亲种地时,才发现父亲不是不讲话,父亲一直在跟他的土地对话,而且情谊甚笃。
如今,76岁的父亲应该颐养天年了。我们姐弟四个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母亲喜欢城市生活,可父亲喜欢平房,舍不得他的土地。每到春天暖和时,父亲还和母亲唠叨着:“天暖和了,得回去种地了。”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8年第3期)
【阅读练习】
1.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父亲的土地情?
3.文章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4.文章中父亲给“我”分析了庄稼与土质的关系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在结构上引起下文;在内容上开门见山交代了父亲的土地情怀。2.父亲耕地、父亲锄草慢、父亲种地前的观察等几个方面交代了父亲的土地情,表现了父亲对种地的认真执着和善于观察。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父亲锄苗很慢很细”比作“侍候一个一个可爱的孩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父亲对待秧苗仔细和认真,表达了父亲对土地的情怀。4.交代了父亲一直在跟他的土地对话,而且情谊甚笃。深化了文章中心。5.总结上文,深化文章的主旨,交代了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还始终没有忘记种地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