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候环境的人因分析与改善
2018-08-06蔡晓玲尤婷李琴黄小燕范姝高泽明
蔡晓玲 尤婷 李琴 黄小燕 范姝 高泽明
摘要:传统教室设计的窗户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是通风窗口,也成为了噪声的通道,不合理的设计,导致学生在密不透风或者噪音巨大的环境中学习,都会使身心疲惫,不仅仅影响学生,还会影响老师,最后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进行教室的改善和优化设计时,要充分到考虑人的因素,合理的设计出各项尺寸,设计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舒适、安全、高效的环境中学习。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 微气候环境; 优化设计
一、前言
本课题以某高校一个多媒体阶梯教室为研究对象。教室长度是18米,宽度为14米,总的面积是252平方米,总的容纳量为230人。该教室类型是多媒体阶梯教室,室内的各项设施基本齐全。本论文利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对该教室的微气候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改善的措施。
二、室内微气候环境现状分析与优化改善
微气候是指小范围环境如工作或生活场所中的局部气候条件,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四个参数。发现这些参数的控制因素主要是窗户和室内吊扇。因此本章研究的对象间接的成为了对教室窗户和吊扇的改善。
(一)与微气候相关的设施现状描述
1.室内的微气候环境主要由教室窗户来决定,窗户既是空气出入口,也是噪声的通道,自然光的来源。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为使教室内的微气候处于合理的状态,应充分发挥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尽量的去防止噪声入侵。目前教室窗户设计为:总共有12扇,均分在教室墙的两侧。填充在框架水泥柱间。窗户是边长为2.2m的正方形。左右两边最前端的窗户小些,窗户的总面积为56平米。
2.吊扇是控制气流的主要设施,间接的也影响着人体温度。因此也是决定微气候环境的设施之一。目前该教室吊扇的数量为9只,呈3*3的排列方式均匀分布在教室内。
(二)对设施的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存在下边的系列问题。
1.由窗户引起的问题;
(1)教室内的通风效果不理想,大部分窗户经常处于紧闭状态,导致室内外空气不能交换,学生在教室内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胸闷,学习精神状态下降。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温室效应严重。每到冬季,开窗的频率减少,学生上完两小时的自习后大部分会出现脸发烫、发红的情况,另外人体本身就是热辐射源,热量不能传递开。
(2)从窗户透进去的阳光,或者有时从对面楼的窗户反射过来的阳光会直接照射到桌面上,甚至还照到学生的脸上,产生剧烈的眩光,并且会导致室内温度上升,使学生极为不适。
(3)窗户的隔音效果不好,即使在关闭的状态下,当教室外施工或者娱乐活动传来的噪音不能有效的隔绝,影响学生学习,降低学习效率。
(4)教室前排地方的窗台位置过高,即便打开窗户,座位上的学生也不能感觉到从窗户进来的风。而大多数学生入座时选择的是前排,因此窗户利用效果不好。
2.由吊扇引起的问题:
(1)吊扇的数量偏少,目前仅有9只,覆盖面不足,不能使整个教室的气流速度加快,散热效果不理想,导致舒适度低,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由于吊扇数量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夏季总是去寻找吊扇下的位子,大部分的有效观看黑板的位置都被空着,造成座次的混乱,影响老师教学。
(3)讲台上方没有风扇,老师站立上课本来就很疲劳,没有吊扇,夏季炎热的天气将加快老师体力消耗。
(三)对室内微环境的优化改善
微环境的改善主要是对空气温度、湿度、气流及热辐射四个条件进行控制。本论文中研究的对象为窗户和吊扇。
1.对窗户进行改善。
窗户原因导致了教室通风不良现象,通过分析发现,教室并非是因为窗户面积小导致,由以下计算可以证明。
现在窗户的总面积为56平方米,教室的总面积为252平方米,根据《高校教室窗户的设计标准》,玻地比(窗户总面积与室内地面总面积之比)应该大于等于1/6,而目前其比值为:56/252=0.222>1/6。故窗户在面积上设计是合理的。
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发现,教室窗户经常处于关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窗台位置较高,所以本论文中改进的措施就是将窗户的位置降低,按照人因工程学原理,窗台高度最高不超过肩高。
对于窗户引起的问题,现设计一种新型的百叶窗,它的外观同传统的百叶窗类似,不同的是不再使用木板片作为百叶窗的鳞片,而是使用中空的玻璃片。根据计算窗户大小设计是合理的,故面积大小仍然设为2.2m,安装位置随地板高度走勢而变化,与地面相对高度设为1.5m左右。由于采用真空玻璃片,该窗户在关闭的状态下能隔绝室内外的热传递,有效的隔绝噪音;打开时能透气、透光,并且灵活的鳞片角度调整,既能防止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又能随意的改变气流方向。开关控制也极易简单,几乎解决了传统窗户出现的困难。
2.对吊扇进行改善。
增加教室内风扇的数量。目前教室只有9个吊扇,成3x3的排列方式。通过查阅《教室环境设计科技报告》指出,旋转直径(扇叶转动形成的圆的直径)为1.2m-1.3m的范围,悬挂在高度为1.7-2.0m的范围时,使人能感受到有明显气流的覆盖范围是15平方米,而该教室,面积为252平方米,因此吊扇数量的理论值为:252/15=16.8≈17只。所以应该增加吊扇的数量到17只。另外讲台上方需增设一只吊扇,并考虑到攀枝花的天气温度偏高等实际问题,所在此方案中设计的吊扇数量增至20只。才能使的室内各个位置能感觉到有流动气流。这样设计出5x4的吊扇排列方式。另外吊扇开关应该局部独立,以方便灵活控制,比如学生因为身体因素需将风扇关闭,但是又不能影响其他较大范围的正常使用。
三、结论
本章的微气候环境改善,实质是对教室窗户和吊扇的设计,通过设计出的新型百叶窗,可以解决微气候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主要对室内温度,气流速度控制,因为它是人能直接、明显感受到的因素。比如将温度控制到人体的舒适温度,可能人就会觉得这个微气候环境基本合理。另外对噪声的防控能力提高了,眩光问题也得到改善,学生整体的舒适感就得到提高。只有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才能进行高效的工作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郭伏,杨学涵. 人因工程学[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1-11,313-362
[2]童时中.人机工程设计与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34-38
[3]孔庆华.人因工程基础与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