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小型雕塑的线条造型特征
2018-08-06李军
宋代雕塑中的线条继承了从秦到唐代雕塑的造型特点,还发展出更适合于世俗化雕塑的表现方法。宋代小型雕塑包括用于陪葬的殉葬俑、石雕俑、瓷器俑与玩赏的泥塑俑等,以及“专供人们玩赏的桌面摆设和小型玩具雕塑的出现,是宋代雕塑艺术发展出的新的现象”①。在样式和手法上有独特的创新,与大型雕塑相比,在创作和审美上更自由灵动,抒情即兴,高妙传神。
一、自由化的装饰性
宋代小型雕塑多是放置于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利于日常玩赏和祭拜,其线条普遍存在着装饰的特征,线条刻画的浅薄,形体感较弱,但方向、排列等变化很多。
所谓“装饰”是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一个主要的特征(例如故宫里的九龙壁,四川锦里宋代石雕墙等都具有装饰的性质),而我理解的装饰即是作为一种审美上的需要,也是艺术家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提炼,装饰性是用点、线、面、量、色、材质等加以方向、空间为媒介,展现大众审美需求,表现艺术家审美意味的手段。
宋代小型雕塑中的线条也存在着装饰的特征,但与大型雕塑有所區别,对于放置空间环境的区别,小型雕塑多是放置于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利于日常玩赏和祭拜。线条刻画的浅薄,形体感较弱,但方向、排列等变化很多。大型仪卫性雕塑大都矗立在室外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空间的不同对于雕塑具体语言的处理是不同的,如把小型室内雕塑放到室外空间,立于殿宇前,再强烈的线条也会被广大的空间所淹没,空间就像一台过滤器,去掉细枝末节保留主干。空间的扩大也拉远观看雕塑的距离,距离增加,线条就会变得模糊,加强线条和形体的宽度、深度、厚度来适应空间的变化是大型室外雕塑与小型室内雕塑的一个主要区别。第二点的区别在于线条装饰性的规范程度,小型雕塑中线条的装饰性相比大型雕塑较弱,这就取决于对所处空间的考虑。室内空间主要作为私人空间,存在独特性,那么小型雕塑中的线条可以略微自由,偏重趣味性,不会受到特定规律的约束,装饰的线条特点也比较自由。
二、世俗化的抒情性
宋代宗教的石窟开凿相比不如隋唐那样兴盛,主要原因是与宋代绘画所取得的繁荣分不开的,绘画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也获取了皇室的重视,致使人们对于宗教的崇拜程度有所降低,造成大型的宗教题材雕塑减少,解放了部分以从事雕刻为生的匠人,这些人回归到社会平凡的世俗生活中,这为宋代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要特征的小型雕塑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宋代小型雕塑正是回归到自然生活中的雕塑匠人和民间手工艺人的创作,没有了造型程式化和规律性的约束,也没有公共环境空间对雕塑创作的压力,手法更随心所欲,表达心中所想、生活所需,抒发心中情感,不但带动了小型雕塑的世俗化发展,还增添了移情的作用。线条造型的刻画,作为抒发情感的语言 ,传播思想的媒体,形式简单、变化丰富,不但继承中国传统雕塑的线造型特点,又赋予抒情的性质。
各种供人玩赏或用于祭拜的小型雕塑的蓬勃发展,是宋代雕塑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小型雕塑,它们适应社会各阶层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欣赏需求,走进普通市民阶层的生活。其中各式各样的小型泥塑或叫做小型玩具俑则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需求性,作为小孩子把玩的玩具,其造型十分活泼生动、肢体动作夸张幽默,犹如平日里的小孩真正在玩耍一般,与大型雕塑的严肃、规律性相比,更体现出其活泼自在的特点。其中衣纹写实,线条简单明了,既不存在大型雕塑的规律性,也没有对称性可言,更具有抒情的性质,真正是民间雕塑艺人随心所欲的创作,是宋代小型雕塑中最世俗化的体现。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的一些典型的宋代小型随葬俑从动作造型来看,虽动态略显僵硬,(这也是宋代雕塑的特点之一)但仍然展现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景,人物形象类型有男仆、女侍、文吏、马夫等。有的手持器物,有的双手合十站立,一片民间世俗享乐的风土人情。同样是阴刻的线条,随着雕塑的面转折、穿插,形成相辅相成的整体。
三、以线传神的高妙性
上文中已提到宋代小型雕塑与大型仪卫性雕塑相比,其人物性格特征更为鲜活,线与形两种语言的相互结合对于雕塑人物表情的刻画更为随意,去掉了神圣的严肃性,增添了平民化的生动、活泼,表情惟妙惟肖。刻线传神这里的“神”是指思想和精神,线与形对于造型来讲本质意义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是对造型语言为主体的服务。中国古代雕塑尝用线条的刻画来表现客观对象,线条所传达出的意义在简练而生动的写意雕塑上表现出特有的民族特点与传统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对线条的审美特点、雕刻方法又各不相同,形成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地域特征。
宋代小型雕塑的不同之处在于线条对面部的刻画传达人物性格,多以不规则的曲线造型刻画五官,这也是宋代小型雕塑世俗化发展出的独特的线造型特点,思想的解放带动手的解放,雕塑出以线条为语言的面部表情,表达更为鲜活的人物思想精神。不规则的造型存在着更多生动的可能性,例如一条曲线要比一条直线更具有生命力,因为曲线充满变化,世俗化的发展为这一变化提供条件。
青州出土的一件宋代罗汉小雕像,面部五官多以线刻而成,与衣纹的线上下呼应,二者浑然一体。雕像紧闭双目,视觉上形成了两条简单的曲线,给人若有所思的感觉。线条的长短疏密,同样可以传达人物的精神面貌。中国古代的很多雕塑的面部(如眉毛),经常由线刻而成,缺少形体的空间感,而青州的这件罗汉像,却有它独到的特点,曲线的运用使眉毛和鼻子的空间处理显得很突出。用线刻画出它们的轮廓线,已达到强调的目的。
重“神”轻“形”②是中华民族艺术理论的核心思想,有了理论的指导,勤劳的炎黄子孙不断发挥着智慧和才能。以及对客观事物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恰当的艺术提炼,最终来达到传神的目的。线性高妙,气韵生动。
结语
中国宋代的雕塑,有其时代鲜明的特征,与隋唐雕塑相比更具有装饰性特点,在继承了隋唐雕塑传统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具有世俗生活烙印的小型雕塑,在深入民众生活、传达世俗情感上都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小型雕塑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雕塑作品,更贴近生活的朴实再现,尤其雕塑中线条的运用,虽未像秦代兵马俑那样刚劲有力,千军万马般的气势磅礴;不如汉代写意雕塑那样随性而发、诗意绵绵,但也不失特有的世俗化韵味,正是因为世俗化才更贴近生活,贴近艺术的本质。
注释:
①《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 2000:223。
②顾恺之“形神论”。
作者:李军(1983-),男,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创作部副主任、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成员,主要从事中国写意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