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提琴的发展史与其演奏

2018-08-06卢宣融

魅力中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提琴演奏技巧

卢宣融

摘要:作为一种西方乐器,中提琴是在清朝中期传入我国的,在当今的音乐演奏会中,中提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中提琴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阐述其独立演奏和参与到乐团演奏中的经过,同时对其演奏特点,与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区别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提琴;西方乐器;演奏技巧

中提琴在现今的声乐演奏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西洋乐器中的一种,作为舶来品,它是在清朝中期传入我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中提琴的发展史和演奏的了解并不深,20年前我国才开始把中提琴作为一种独立乐器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加深,我国音乐界对中提琴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一、中提琴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对中提琴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5世纪末,根据记载,当时的演奏会上已经出现了以中提琴为主导的模式,并且在音乐界也有了关于中提琴的演奏教学。到16世纪下半叶,中提琴进入到管弦乐团,开始逐步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喜欢。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18世纪时,中提琴在乐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乐队演奏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当时音乐的繁盛,音乐演奏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逐渐把中提琴视作一种独立乐器,因此出现了中提琴独奏会以及中提琴参与的室内乐演奏会。

如果说18世纪的中提琴发展史是一片坦途,那么到了19世纪,中提琴的发展则明显滞后甚至倒退,一方面由于中提琴演奏者数量较少,限制了这种乐器作为独立乐器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提琴演奏者数目不足,部分演奏者是由当时的小提琴演奏者改行或者退役而来的。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中提琴演奏渐渐变得衰落,甚至在大部分听众眼中,中提琴和小提琴没什么不同[1]。

在中提琴演奏停滞不前的时候,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却得到了较大发展,首要一点就是在管弦乐作品中,中提琴的声部在技巧表现方面演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发展成为高度技巧化的声部,正是基于这一点,中提琴的声部成为当时评定乐队演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中提琴在乐团演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清朝中期,外国传教士把中提琴带到了中国。

二、中提琴的特征和演奏特点

(一)音色特征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提琴的认识存在一种偏见,即,中提琴和小提琴没什么区别。首先,外形上,中提琴和小提琴是非常相似,它總共有四根弦,而其中三根弦的音高和小提琴三根弦的音高完全相同,在演奏技巧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般来说,演奏中提琴的演奏者也会演奏小提琴。

与大提琴相比,中提琴的音律高一个八度,音色表现力也更为丰富。

但是作为一种独立乐器,中提琴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音色充满忧郁感,高音忧伤,低音能带来一股心酸感,很容易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二)演奏特点

中提琴在演奏方式上和小提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只是表象,中提琴演奏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坐式和站式。目前常见的演奏是坐式。站式的演奏基本上只出现在独奏会上。对于初学者来说,站式演奏更适合他们。

坐式演奏的姿势是,琴放在左侧的锁骨上,用左边腮部和下颚将琴夹住,保持稳定。中提琴没有固定尺寸和型号,在选琴和制琴时,根据个人需求不同而选择。通常情况下,琴越大,重量肯定越大,因此选琴时要考虑自身的承重量。

中提琴在演奏中要注重放松,这一点和小提琴的演奏要求是一样的。但是放松不等于不使用力气,而是指演奏者的左手、右手以及肩部等部位保持放松,除了拉琴之外其他地方不要用力。

如果用力压弓,手指按弦过度,会使演奏者疲劳,音量也会显得过大。不利于长久练习。而且长期石永红过度用力的防水,会给身体姿势带来不良影响。

在演奏中,左手的指法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如,颤指、换把以及颤音等,这就要求左手从手指、肘部到肩部都要保持放松。如果左手过紧,会影响演奏者左手指法的运用。

在实际演奏中,左手过紧,换把动作生涩,颤音不够快,会影响演奏效果[2]。

另外,在演奏中,右手也要保持放松,右手主要作用是运弓,手部紧张会导致运弓时力量不均衡,运弓不畅,从而影响发音效果。

整体上来说,演奏者在演奏时应该将身体的各个部位调整到合适的情况下,同时心理状态也要保持放松,不可过度紧张。

(三)中提琴发音

中提琴的共鸣箱比较大,因而音量也比较大,另外,其音色兼具大提琴的浑厚,小提琴的轻灵,主要特点是圆润、醇厚、清纯,带着强大的感情渲染力。

(四)提升音乐素养

中提琴演奏除了要注重音色和演奏技巧之外,更用注重提升演奏者的音乐素养。要做到这点,演奏者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理解

音乐的发展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演奏者增加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构成音乐的元素,如,和声、结构、旋律等,更能掌握不同的音乐作品的特点,交响乐的浑厚博大,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等。

加强理论知识修养,对音乐建立更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乐器演奏。

(2)提高音乐能力

简单来说,音乐能力指的是能识谱、背谱,以及理解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识谱和背谱直接影响演奏者的现场演奏,忘谱是演奏中的低级失误,会影响演奏状态。

而理解音乐作品能起到和音乐情感共鸣的作用,加深演奏者的欣赏水平,从而演奏中带着感情,而不是机械地演奏[3]。

(五)增强音乐文化底蕴

音乐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目前,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演奏中的一部分,已经得到大多数音乐人的认可。为了提高演奏者的中提琴演奏水平,把握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中提琴作用

中提琴广泛应用在交响乐队演奏中,在许多知名的音乐作品中,由中提琴完成其中重要主题的诠释,因为中提琴的音色效果非常丰富而饱满,对音乐形象的描述更加具有确定性。因此在交响乐队中,中提琴起到了连接和支撑其他声部的作用,使整体的演奏效果更加饱满丰厚。除此外,中提琴也广泛应用在室内乐演奏中。

综上所述,中提琴在发展历程中遭遇一段时间的偏见,但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和了解日渐加深,更多人把它视作一件独立乐器。中提琴的演奏方式、音色等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演奏过程中,注重技巧的运用,注重演奏的规范化,另外,注重音乐素养、音乐文化的深化,都有助于提升中提琴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军.刍议中提琴的发展史及演奏艺术[J].山西青年,2016,(15):175

[2] 赵鑫.中提琴的发展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236-236

[3] 郝玮.浅谈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5):97

猜你喜欢

中提琴演奏技巧
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
老余
浅析中提琴的艺术魅力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浅谈中提琴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