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漫谈
2018-08-06王庆翠
王庆翠
摘要:新课程小学语文已不能满足于传统机械式教学模式,而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提问-探究”成为最重要的策略。教与学的本质关系也已经转变成为思维上的互动,课堂提问也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最主要策略。本文通过小學语文课堂提问状态的优劣情况进行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研究,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进行经验分析并提出独到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问答教
一、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课堂提问情况分析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其本身暗含着一种学习策略。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以提问等形式试图引出言语反应,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为中心展开,学生无疑成为被动的灌输对象;重分析轻感悟,重结论轻过程,让课堂失去了互动和活力。而国内学者新推出一种“反映-思考-反馈”的IRF循环结构对话教学模式改变这一现状,单项教学变为双向对话,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探究”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课堂提问教学的多方位、多层次、高效性发展。当然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这源于教师没能熟练操作这一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在没有把握好提问的对象、类型、顺序、时机、效应、层次及意外的情况下,常会出现启而不发,思维拔高,重点不清,无关联性,问题泛化,无实效性的问题,还会产生问题设计不当、问答过程失控、言语方式错位、提问对象偏失的现象。
二、从宏观角度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首先需要从宏观角度去把握课堂提问,这里分两方面去探讨:
(一)理论方面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问题的内涵、分类,结构,探索适当的教学模式,分析教学过程和策略,运用合适的提问方式,方能取得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常把问题分为知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综合型、评价型等类型,每类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也体现不同的思维技能;我们结合IRF循环教学模式,合理设置问题结构——纵向逻辑结构、横向逻辑结构、树状逻辑结构,清晰的说明提问序列是按照对问题认识的规律来展开,还是问题结构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或是顺应学习者的情智特点来展开,再根据教学情况和行为特征分配好问题的类型——封闭型和开放型。
(二)实践方面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聚焦问题的清晰性、精确性、确切性、原创性和复杂性;按高低水平,对封闭型问题可先问识记层次问题,再问理解层次问题,接着是应用层次问题;对开放性问题先问分析层次问题,再问综合层次问题,接着是评价层次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时,提问从导入课堂开始,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验证性问题理解文章主题,进入段落学习时可提出限定性问题理解段落内容,在分解段落时可提出支持性问题来分析其结构和重点,在重组段落时提出综合型问题,在总结大意时可提出探询性问题,在回顾文章时可提出评价型问题。
三、从微观角度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探究”过程中,问题本身具有诉求性、探究性、互惠性;所以教师首先应把握好问题本身,接着是提问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必须把握四个环节、十个细节:
(一)四个环节
诱问和发问要精准;诱导和助答要深入;追问与转移要迅捷;反馈与引申要切要点。
(二)十个细节
第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发问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选择问题类型发问方式——“是什么”的判别型、“怎么样”的描述型、“哪些”的整理型、为什么”的分析类型、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第三十提问的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来增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四是从学生特征、状态,知识特征,教学视角把握提问的时机,第五是注意提问的层次,尤其是小学语文推荐用实践部分的层次法提问;第六是关注提问的效应,即学生的反应及回答效果;第七是注意意外的情况,教师并不总能把握好学生的回答,应学会及时应变;第八是问题的关联性,要紧扣目的和主题;第九是提问的小结,总结性讲述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为清晰明朗;第十是提问的效果反馈,教师可以学会祛蔽扬长。
四、深度对照不同等级及教学熟练程度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及经验总结
教师的发展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能够迅速地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而熟练型教师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稍嫌生硬,普通教师则更无法熟练掌控课堂提问。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所具有的复杂的认知技能和即席创作的能力,是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朝一夕难以掌握,所以每个教师要找到自己的参照对象,在比较、学习、反馈中成长,切忌模仿,而应从深层次去内化自己的课堂提问技能。
总之教师就应该从宏观管教读取把握课堂教学;从微观角度去把握提问教学细节,再从与更优秀的教师交流对照中逐步提高自己,强化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