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宜昌丝竹传承与保护策略的研究
2018-08-06付传利
摘要:湖北宜昌被誉为“丝竹乐之乡”。宜昌丝竹是中原古乐和当地巴楚民间音乐的混合体,它具备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湖北民间器乐艺术的一朵花。本文对宜昌丝竹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探讨宜昌丝竹的传承形式、传承方式以及宜昌丝竹保护现状,对其在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传承与保护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宜昌丝竹;传承;保护策略
宜昌丝竹是湖北民间器乐中以丝竹乐器与打击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宜昌丝竹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丝竹,即丝弦乐器和竹制管类乐器,同时配以小型打击乐。代表作品有《小堂红》 、《小开门》、 《粉荷莲》、 《小桃红》、 《戏球》 、《南正宫》、 《水龙吟》等,主要流行于宜昌市的东部地区,主要以夷陵区的鸦鹊岭镇为中心, 辐射毗邻的当阳、枝江、猇亭等县市区,目前拥有60几个丝竹乐班,700多人,非物质文化继承人7名。2006年5月20日宜昌丝竹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同时民间艺人黄太柏也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素文化的冲击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同民间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宜昌丝竹也面临艺人的老龄化、传承的断层和保护传承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宜昌丝竹文化渊源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承现状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宜昌丝竹,同时提出改变宜昌丝竹传承及保护的相关措施。
一、宜昌丝竹的传承方式
(一)家族传承。家族代際传承是宜昌丝竹传承的主要途径,其中重要的传承方法为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家庭直系亲属间纵向的代际传承和横向的旁系亲属传承。
(二)师徒传承。宜昌丝竹主要的传承方式之一是师徒传承。通过口耳相传和亲授研习的师徒传承方式,已经逐渐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像黄太柏、杨吉臣、杨龙洲等一批有名望的丝竹乐大师。宜昌丝竹传承至今已有7代人了,就目前宜昌丝竹龙舟民间艺术团的骨干成员来看,他们中既有第五代传人,又有第六代和第七代传人。
(三)地缘传承。地缘传承是指传承人没有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学习宜昌丝竹,而传承人的技艺和特长是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区域,因受到当地传统文化氛围和周围民间艺人的熏陶而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掌握了宜昌丝竹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好比在很早以前就被命名为市级文化中心户的杨龙洲老人,他家有个大院,所以村里的村民们到了农闲的晚上,都喜欢聚集到他家里看他们表演丝竹乐器,在欣赏的过程中有的人受到感染,甚至也想来学一学宜昌丝竹。因此杨龙洲家就成了一个民间音乐的俱乐部,杨龙洲夫妻二人也十分乐意教他们,久而久之宜昌丝竹文化传播到了更多人的家庭中。
(四)学校传承。近年来,为了加快步伐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在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编订了教学计划和课本教材,同时组织优秀的民间艺人进入学校直接亲自授课,让宜昌丝竹逐渐走进校园,与此同时还开展各种民间艺术比赛活动,着力为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宜昌丝竹的现状分析
宜昌丝竹目前存在着一些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资金经费短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关宜昌丝竹的群体活动慢慢变少,资金短缺已是阻碍宜昌丝竹开展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上政府部门能为宜昌丝竹乐投入的资金有限,同时社会上的企业愿意为宜昌丝竹投资赞助更是少之又少,上述原因导致部分宜昌丝竹乐班的人员普遍在日常生计、班子运转等方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宜昌丝竹乐在其传承方式方面也面临困境。
(二)生存空间萎缩。现今随着流行音乐快速地发展,社会缺乏对宜昌丝竹的关注, 导致宜昌丝竹的传承面临巨大困境。根据宜昌丝竹省级传承人杨龙洲师傅的介绍,过去他曾免费带过几十个徒弟,这些徒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学徒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放弃了,主要是年轻人需要赚钱谋生,他们都外出打工,接触宜昌丝竹的机会少之甚少。另一方面因为宜昌丝竹主要用于红白喜事,但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婚庆之中用流行音乐的越来越多,宜昌丝竹的社会应用正逐渐弱化。
(三)缺乏社会关注。如今宜昌丝竹面临生存等一系列危机,和人们对它的关注,学习,传播密不可分,比如新闻媒体对电声乐队的报道比传统民俗多很多,很少有人去关注与宜昌丝竹类似的民俗音乐。此外,我们没有重视真正属于我们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因此只有真正唤起人们对宜昌丝竹真挚热爱的心,才能继续讲宜昌丝竹传承下去,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喜爱它。
(四)传承队伍老龄化。目前,宜昌丝竹还面临一个传承困难的困境,传承处在后继乏人的状态。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鸦鹊岭镇(宜昌丝竹起源地)仅有23个比较活跃的丝竹乐班,技术娴熟的丝竹艺人在200人左右,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因此,培养一代技艺精湛、能挑大梁的年轻传承人已是迫在眉睫。
三、宜昌丝竹保护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将宜昌丝竹融入学校、科研院所。最近几年,宜昌政府和文化教育部门为了保护传统的宜昌丝 竹文化的传承,开展了以“宜昌丝竹进校园”、“传丝竹文化 ,育美好心灵”为主题的活动。目前宜昌丝竹已被引入诸多中小学的课堂,但是在高校中却鲜见。让宜昌丝竹成为高等院校课堂的一部分,培养那些对宜昌丝竹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例如:在高校建立关于宜昌丝竹的科学研究基地,在地方高校开增加宜昌丝竹的特色课程以适合时机培养优秀的宜昌丝竹传承人才。
(二)加大资金投入,让丝竹传承稳定发展。随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据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演奏宜昌丝竹的艺人都是一些当地的农民,由于近些年来邀请宜昌丝竹艺人参加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少,这导致丝竹艺人的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同时政府给予的资金补助有限,多数丝竹艺人由于生活压力,导致艺人被迫转行无法专注于对丝竹乐的传播发展问题,现行宜昌丝竹艺人乐班也随之越来越少。为了解决目前这种困境,建议当地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拨款等方式,加强对丝竹艺人生活方面的资金补贴力度,让丝竹传承稳定发展。
(三)将宜昌丝竹与生态景区融合。宜昌具有秀美风景、民俗文化等特点,作为风景名胜地区所能吸引游客前往。如果将宜昌丝竹与风景区有机融合,让众多游客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宜昌丝竹礼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丰富旅游景区项目,提高当地景区的人文魅力,也有助于进一步进行宜昌丝竹的传播发展和保护。例如,可将宜昌丝竹融入到当地传统习俗和传统婚礼中的情况,打造成舞台剧进行表演,供游客观赏。
(四)请专家出谋划策促宜昌丝竹大发展。由于传播力不广、知晓面不宽、影响力不大的等因素,宜昌丝竹作為艺人智慧的结晶却未能被广大群众所熟悉晓,本人建议当地政府和文化宣传部等单位结合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文化遗产日”等活动,邀请全国出名的音乐家、艺术家、民俗专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前来参加,举办一些宜昌丝竹音乐成果交流会、丝竹保护传承研讨会以及民间演出比赛、音乐艺术节等活动。请专家为宜昌丝竹未来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新闻传媒的报导,提高宜昌丝竹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力,向全国人民展现宜昌丝竹的独特魅力。
四、结尾
本文通过对宜昌丝竹的悠久历史的概述,总结了宜昌丝竹的兴衰没落。同时总结归纳了宜昌丝竹的传承方式,例如: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与学校传承等;并对宜昌丝竹生存状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提出了宜昌丝竹的传承保护策略。我们应呼吁社会对宜昌丝竹音乐进行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田翠华.宜昌丝竹传承现状与保护研究[M].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出版,2013.
[2]蔡际洲,熊谷平.宜昌丝竹的艺术特点[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93.
[3]伍国栋.江南丝竹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6(04).
[4]宜昌市文化局、三峡大学三峡文化研究中心编. 三峡民间艺术集粹[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本研究系宜昌市2018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k18kt038
作者简介:付传利,硕士研究生,讲师,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教学与演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