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秦国崛起中的地理因素

2018-08-06秦华侨

魅力中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变革

摘要:秦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影响着秦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秦国的崛起也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秦地;重农抑商;变革

关于秦国的崛起问题,很多学者都有十分详细的论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如学者孙乾博认为秦国的崛起是农业文明与民族融合的结果,学者易富贤则从人口因素来探讨秦的统一,学者尉博博则从哲学的角度来考察秦人的崛起轨迹。也有学者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秦的崛起,如杨旭辉等人。这些研究都为我们研究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多方面的视角。而本文意在以秦地的地理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一、秦地的地理特征

首先必须要明确秦地的范围。《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秦地……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牁、越巂、益州,皆宜属焉。”说明秦地不仅仅包括今日的陕西,还包括今日甘肃、宁夏甚至四川、贵州等地。

秦国的天水、陇西等地,远离中原,和戎狄较为接近。人民崇尚武力,习车马狩猎,受游牧民族影响较大。

秦国的关中地区,包括京兆、扶风、冯翊等地,位于中原的西部,人民以农业为本,物产丰饶。

巴蜀之地也属于广义上的秦地,但较晚为秦国所控制。当地距中原较远,物产也很丰富。

当然,秦地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大,其范围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这期间伴随着秦人的扩张。

二、秦地与秦政权之扩张

秦人最开始只是一个小部落而已,其立国乃至扩张得益于秦人历代首领的开拓。这开拓的过程,无疑受到地理因素的很大影响。秦人的始祖伯益帮助大禹治水,后又成为掌管山泽湖海,养育草木鸟兽的朕虞官。秦人在承担朕虞官的职责时,应当具有了丰富的地理自然知识,掌握了对秦人发展至关重要的驯马技术。虽然秦人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是诸侯,但由于商亡周兴之时秦人的首领恶来支持商政权,所以西周政权立国之初并未分封秦人。到非子一代,非子因为善于养马,被周王赐予秦谷之地,这正是秦人立足秦地的开端。秦谷位于今甘肃天水一带,地处边陲,与游牧民族地域相接壤。秦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其生活习性自然受游牧民族的影响很大。庄公“破西戎,有其地”,不仅仅使秦人的土地增加,更表明了秦人在与游牧民族的征战中不落下风。襄公凭借勤王之功被天子赐予岐、酆之地,成为诸侯,与犬戎征战。可以说秦人立国就面临着战争,也可以说秦人是在战争中立国。此等环境下的秦国,尽力向西北扩张。秦穆公时期,秦国终于独霸西戎,并且成为可以插手中原事务的大国。

对秦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夺取巴蜀。在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巴蜀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这为秦军提供了重要的兵员与军粮。更为重要的是,夺取巴蜀使秦国对楚国形成了合围之势,制止了楚国向西发展的野心。

秦人的扩张,从甘肃天水一带,向东夺取关中,向西攻取西戎,向南取得巴蜀。到秦王嬴政继位之时,秦国已经拥有当时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了。

三、秦地与秦国之经济

秦地为秦国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秦国的关中地区在当时早已是发达的农业区。这一点其实从周代就开始了,周人本身就是农耕部落。关中之人秉承着自周人就开始的重农传统,重视农桑,关中农业经济发达,号称“九州膏腴”。关中平原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秦始皇开凿郑国渠之后,关中平原的农业优势更为突出,以至关中“沃野千里,民以富饶”。

当时巴蜀之地的农业经济还比不上关中,但是自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成都平原的农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史载巴蜀之地“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蜀地不仅种植业发达,而且还存在着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这种贸易的发展与当时巴蜀之地与外界交通状况的改善是分不开的。交通的改善使秦国加强了对巴蜀的控制,以及提高了运输巴蜀物资的能力。

在春秋战国时代,农业无疑是立国之本。关中、巴蜀地区农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使得秦国得以拥有雄厚的物资以支持连绵不断的统一战争。

四、秦地与秦人之思想

秦地地處中原西陲,使秦人受到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双重影响。秦人一方面重本抑末,另一方面也尚武质朴。

秦国的天水、陇西一带,接近游牧民族地域,故而秦人崇尚武力,民风剽悍,人民质朴,尚未感染农耕民族的纤弱之风。因此《诗经》里有“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之言。这种剽悍的民风到西汉初期尚未改变,“名将多出焉”。所以到商鞅变法之时,秦人能较为容易地接受“奖励耕战”之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的重农与尚武传统在商鞅变法中得到加强,而这种建立在传统习俗之上的变革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秦地远离中原,却和夷狄相近,这使得中原诸国看不起秦国。直到秦孝公继位,中原诸国还视秦人为夷狄,中原国家的会盟也不通知秦国参加,这就使得秦国国君具有一种强烈的雪耻求强之心。这种渴求国家强大的欲望,使得秦国国君不拘泥于传统,故而秦国成为战国时代较早进行变法图强的国家之一。

在变革的时代,秦人的思想也比较开放,能够较好地吸收各地的人才为己所用。这与秦国远离中原,文教比不上中原诸国有关。在为秦国强大做了突出贡献的人中,商鞅、范雎、吕不韦、李斯等人都是外国之人。秦孝公继位之初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可见秦君任用人才不拘一格,给予人才以丰厚待遇。这使得秦国的贵族势力受到打击,有利于破除世卿世禄制的旧制,推动国家的变革。

总结

秦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影响了秦的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地处边陲,使得秦人受到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双重影响。关中及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再加上自周人保留下来的重农传统,使秦人的农业经济发达,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再加上与游牧民族的不断接触,秦人保留了尚武的精神和质朴的民风。这种民风经过商鞅变法的强化,使秦国迅速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保障。秦地地处边陲,本不受中原诸国重视,这反而使得秦人具有求强求富的变革之心。故而秦国的君主较能广泛吸引并任用大批关东六国的人才,较早地进行社会变革。综而言之,秦地的地理特征影响了秦的崛起是毋庸置疑的。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作者简介:秦华侨(1997—),男,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变革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我在发现并探索变革
一汽变革大幕开启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明确变革愿景和收益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未来CIO的分量必将越来越重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