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魅力”的核心影响因子探究

2018-08-06李硕郑欣仪汪天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李硕 郑欣仪 汪天

摘要:近年来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城市建设发展之际,尤其应注重长远计划与整体规划,着力于建设成为具有魅力的城市。本文结合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根据城市发展的极核效应原理,试提出城市魅力的概念,同时结合国内较有“魅力”的城市,进行特征与相关性剖析,归纳出魅力城市的关键影响因子。旨对目前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并结合具体城市对应阐释,最终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城市魅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城市发展;城市魅力;评价体系;人文建设;极核效应

一、引言

一座城市的演变与发展一般受其“极核效应”影响,或迟缓或迅速发展。城市极核效应在一开始均由经济效应集中利导,进而完善“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完善与建成后期,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等级、建城规模与城市定位;城区的扩张效在有序进行的同时,需要进行“二次吸引”,这一时期城市发展所需要更多的是拥有实体产业和规模的项目与资金引入,建立更多的人才吸引,以便带动和加速城市整体素质的提升。

城市的二次腾飞发展需要城市本身具有较强的极核效应,并且此时的极核效应更多的在于该城市本身的文化魅力或人文吸引力。

二、城市魅力的基本特征

所谓“城市魅力”即为城市在进行扩展发展和瓶颈突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次吸引”能力。

1.具有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建立人才吸引的特征。

城市在进行中后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吸纳不同地域、不同技术领域的人才进入城区范围,为城市发展不断增添动力和活力。这些城市往往在更为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被更多人群所了解和向往,并逐渐形成人才吸引的特性。

2.具有收纳各类、各地人才的能力。

较大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得知与向往的城市,其本身的确具有吸纳和安置这些人群的能力。例如经济社会建设较为体系化、成熟化的一线城市,相比社会经济发展不够成熟的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或创业机遇,这些岗位之间形成系统编制,人才的升降流动具有一定的規则规律,同时能够更好的实现发挥人才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3.具有更为自发性的曝光度特征。

身处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其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往往结合地域标志,通过人们的社交媒体自发性的展现出来,对这一媒体平台上的人们而言,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推广”,从而自发性地增加了城市本身的曝光度。

4.具有直接、明确的城市印象。

各类体系建设较为健全和成熟的城市,其城市所在范围内的整个区域往往具有明确且统一的“城市特征”,这些特征往往由城市历史、主导产业、文化个性、建筑形式等方面形成。城市建设往往在经过漫长时限的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从美学意义、文化意义上较为符合美感和整体感的城市景观。而只有在城市改造优化完成之后,城市的整体印象和“城市性格”才会明确的体现出来。

三、城市魅力的核心影响因素

一座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成熟后期的城市,多方面多层次的吸引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人们。而这类城市之所以形成了较为持久强力的极核效应,其相关因素必有规律可循。

1.极强导向性的人文特征。

城市在经过由经济效益为主的极核效应产生的初步发展之后,开始步入后期的完善或“修葺式”发展中。这一阶段最明显的成效就是城市常驻居民的整体文化倾向的建立,具体表现为历史文化型(如南京)、居民生活特征型(如四川、成都)、地域异域型(如川藏地区)和现代都市型(如上海、美国硅谷)。

2.十分健全的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无疑起于建城之初制定出的交通道路系统规划,不可避免的会因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而出现不易调整的弊病。当一座城市的交通系统表现出难以承载车辆人流运行的情况时,也就是城市交通系统需要进行大规模、系统性的调整的阶段。城市过于拥堵会造成居民生活品质感下降、城市周边旅游业难以腾飞发展、人们办事效率降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一座城市“魅力”的建立。

3.健康的人口结构(包括文化层次结构)。

这里所提及的人口结构,是具更多项指标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文化素质水平、个人信用与从事劳动的社会分类等。城市进行二次腾飞式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更新了全城的人口结构构成,相比城市初步发展的结构:具有更多比重的较高文化素质水平的人口、更少比重的低文化素质水平的人口,具有更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效益、且由信用度较高的人群参与,具有更科学合理的从事各类社会劳动的分配比例。

4.成熟且具整体性的城市景观。

从画理上来讲背景、中景、主景和前景等构成的完整画幅,城市景观体系成熟的标志应是城市建筑、本底(硬质铺装与土地)、道路、设施、绿化等形成相互依托和衬托的整体,共同构成城市景观,具有充分的协调性。这往往是城市开始进入再次腾飞式发展之时,有计划有组织的拆迁与改建之后的最终成品。

四、结论——构建影响因子评价体系

根据上文分析与阐述,影响城市魅力的因子应有:明显的人文特征(包括历史事迹、人文古迹、民风民情等)、发达完善的交通体系(包括立体交通、地面交通与通外交通等)、人口结构(常驻人口的文化素质结构、年龄与性别比例、从事社会劳务分类的结构等)、城市景观(城市绿化与生态、建筑与环境协调性、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等)。

依据评价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可将人文特征、交通体系、人口结构、城市景观作为核心评价因子,进而衍生出二级评价因子和三级评价因子,逐项设定重要性参考指标,即可得出系统的城市魅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1):28。

[2]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3]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55。

作者简介:

李硕,硕士研究生 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方向。

郑欣仪,硕士研究生 风景园林。

汪天,通讯作者 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试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