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处置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2018-08-06何月美邹永广莫耀柒张光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安部门阳朔救援

何月美,邹永广,2,莫耀柒,张光生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3.玉林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4.江南大学 至善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0 引言

随着旅游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各类旅游突发事件频发,对游客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而旅游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居于各类旅游突发事件首位[1]。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多、救援难度大,单个应急部门往往难以快速、有效地处置。如2015年“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2016年“6·4广元游船侧翻事故”及“6·26湖南旅游大巴起火事故”等处置过程表明,跨组织合作已成为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旅游安全事故的合作处置中,由于涉及的救援组织众多,缺乏统一协调和领导,组织间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与资源流通受到阻碍。这些问题不利于组织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合作救援优势的发挥,制约了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效率。因此,识别旅游安全事故救援组织中的核心角色,发挥其统一协调救援组织的功能,整合各方的救援力量,利用合作处置网络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可以避免其演化为旅游危机[2]。目前,学者们从区域层面[3]、国家层面[4]及跨国层面[5]分别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合作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普遍认为,跨组织合作是有效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社会网络分析被认为是研究应急处置中跨组织合作关系最简明和最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6],在应急管理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7-8]。在旅游突发事件跨组织合作网络方面,已有学者对社区旅游的社会安全事件合作网络进行了分析[9],而其他旅游突发事件类型的跨组织合作网络分析研究尚为鲜见。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突发事件,参与救援的主体不同,合作网络的特征以及应急合作机制也有所差异。旅游安全事故是我国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针对其合作处置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阳朔2005—2017年的旅游安全事故为案例,通过分析应急主体在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阶段中的合作关系,厘清阳朔跨组织合作处置网络的特征以及应急主体担任的角色,进而探讨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的优化路径。

1 数据搜集与研究方法

1.1 阳朔旅游安全事故概况

阳朔隶属广西桂林市,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据阳朔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阳朔的接待游客量达到1 550万人次[10]。阳朔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旅游安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7年间,跨组织合作处置的旅游安全事故共有32起,其中登山户外运动事故18起、溺水事故7起、陆上交通事故5起、热气球燃烧坠毁事故1起、火灾事故1起,如表1所示。

表1 2005—2017年阳朔旅游安全事故Table 1 tourism safety accidents from 2005 to 2017 in Yangshuo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旅游安全事故是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对游客、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设施设备、旅游目的地等造成损害的安全事故,如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火灾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等。本文通过以下3种方式收集数据:

1)从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进行检索,如:阳朔县政府官网、阳朔县网上公安局、公安部网站、公安部消防局官网、中国消防网等。

2)从广西新闻网、桂林生活网、桂视网等对阳朔新闻覆盖较广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中,以“阳朔”作为关键词进行新闻检索。

3)利用百度新闻的高级搜索功能检索,以“阳朔”、“游客”作为关键词从检索结果中筛选出来源具有权威性媒体的新闻报道,包括:新华网、人民网等。

在以上数据来源基础上,本文采用以下步骤对案例材料进行整理:

1)剔除与旅游无关、不属于安全事故类型、内容重复、未提及伤情、救援组织不明确和救援单位单一的新闻后,选择阳朔2005年1月初至2017年12月底发生的32起旅游安全事故作为研究材料。

2)整合参与救援的组织。其中,政府组织以县级单位为界限,按照从属关系对各个组织进行整合,如:将阳朔县参与救援的各个派出所、交通管理大队、巡逻警察大队等统一用“阳朔县公安部门”表示,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阳朔县消防大队与阳朔县消防中队,既是阳朔县公安局、也是桂林市公安消防支队的职能部门,本文在此用“阳朔消防部门”来表示;对于医疗机构,统一按照县级属地进行划分,如:将“阳朔县人民医院”、“阳朔富康医院”等统一用“阳朔医疗机构”表示;此外,参与救援的“村民”、“渔民”、“路人”、“家属”、“业余潜水者”、“专业攀岩人士”、“筏工”等统一用“群众”表示。

3)构建合作关系矩阵。各组织间的合作是相互的,所建矩阵为对称矩阵。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以合作次数大于0作为断点值,将多值关系数据转换成二值关系数据再进行数据分析。

1.3 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图论、数学模型来研究行动者间、行动者及其所属网络间以及不同网络间关系的结构分析方法[9]。本文一方面采用网络规模、关系数、密度、关系强度、网络距离和网络凝聚力指数对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结构测度,其中,网络规模表示参与旅游安全事故处置的组织个数,网络规模越大,表示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组织个数越多;关系数表示各组织间不重复的合作次数,1个组织的关系数越多在网络中越居于核心位置;密度表示整个网络组织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密度值的范围在0~1之间,密度值越大,说明网络组织间的关系越紧密,在无向网络中,密度用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数与最多可能存在的关系数之比来表示;关系强度表示2个组织之间重复合作的次数,合作次数越高,表示2个组织间的关系越紧密;网络距离表示网络中2个节点间最短距离的长度,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越大,说明网络凝聚力越好[11]。另一方面,本文采用网络中心性,测量合作网络中各组织的个体特征与网络角色,网络中心性常用指标包含: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中心性指标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相对值主要用于不同规模网络之间进行比较,而本文主要侧重研究1个网络,采用指标的绝对值进行分析更为直观。1个组织的绝对点度中心度表示与该组织直接有合作关系的组织数量,值越高,说明该组织越居于合作网络的中心地位;绝对中间中心度主要用来衡量1个组织充当网络中介的程度,值越高,表明该组织对网络资源的控制能力越强;绝对接近中心度表示1个组织受网络其他组织控制的程度,值越低,则表示该组织在网络中受其他组织控制的程度越小。网络中心性的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12]:

(1)

式中:CAD(i),CAB(i),CAC(i)分别表示节点i的绝对点度中心度、绝对中间中心度、绝对接近中心度;ki表示与组织i直接相连的组织数;bjk(i)表示组织i处于组织j与组织k之间的测地线上的概率;dij是组织i与组织j之间的测地线距离;n表示跨组织合作网络的规模。

2 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处置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2.1 合作处置网络整体结构分析

借助Ucinet 6进行分析得出,阳朔旅游安全事故的合作处置网络由27个组织和130条关系构成,整体网络密度为0.37,表明组织间整体的合作水平较高。合作处置网络的平均距离为1.635,其中距离为1的频率为37%,距离为2的频率为62.4%,距离为3的频率仅为0.6%,表明组织间的沟通较为顺畅,大部分组织仅需要通过1个中间成员即可与其他组织建立关系。在该距离上的凝聚力指数为0.684,说明网络整体的凝聚力较高。基于绝对点度中心度的值,使用网络可视化工具NetDraw生成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处置的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中节点的大小取决于1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数量,关系数量越多则节点越大;2点间的连线表示2个组织间合作的关系强度,线越粗则合作越紧密。

从图1中的节点大小可以看出,阳朔县政府、阳朔县公安部门、阳朔县消防部门、群众等占据网络的重要位置,表明这些组织在旅游安全事故处置中与其他救援组织的资源和信息交流最为频繁。从连线的粗细可以发现,阳朔县公安部门、阳朔县消防部门与群众3者间的合作均较为紧密。

图1 跨组织合作网络Fig.1 Cross-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2.2 合作处置网络中心性分析

各个应急组织网络中心性的具体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网络中心性的测量结果显示,阳朔县公安部门的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的绝对值均最高,且接近中心度的绝对值最低,表明阳朔公安部门在旅游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处于合作网络中最为核心的位置,具有较强控制资源的能力,在合作网络中的主动性较强,资源受其他组织的控制程度小,阳朔县公安部门中的交通管理大队、巡逻警察大队、各个派出机构等在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阳朔县政府作为阳朔最具权威的领导机构,在重大、紧急的旅游安全事故中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网络中心性,从绝对中心度可以看出,与阳朔县政府有直接合作关系的组织高达24个,仅次于阳朔县公安部门;阳朔县消防部门与群众的网络中心性也较强,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作为阳朔的主要旅游安全事故,阳朔县消防部门均充当着核心的救援角色,主要负责与其他救援组织共同施救被困人员;群众在合作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应急角色,在旅游安全事故处置中的功能主要是向政府部门提供被困人员信息、被困区域的地势情况以及协助相关组织参与救援,在合作处置网络中充分发挥了灵活性的特点,较其他组织而言,群众是最先发现求救信号与最快参与救援的组织,他们通过向政府组织传递游客的求救信号,为求救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表2 应急组织网络中心性Table 2 The network centricity of emergency organization

2.3 合作处置网络的角色分析

关于网络角色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在有向网络中,有学者采用活跃指数、贡献指数、结构洞指数将组织角色划分为领导角色、协调角色、工作角色[6]。鉴于本文研究内容为无向网络,不存在活跃指数与贡献指数,因此,在结合前人经验与本文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绝对点度中心度和绝对中间中心度2个指标进行角色划分:

1)领导角色:绝对点度中心度和绝对中间中心度均排名前10%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联系最为紧密,起主要沟通和协调作用。

2)协调角色:绝对点度中心度和绝对中间中心度均排名前10%~25%的组织,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较为紧密,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3)工作角色:绝对点度中心度和绝对中间中心度排名后75%的组织,在网络中主要起协助和配合领导角色与协调角色的作用。

结合上述划分标准,阳朔旅游安全事故应急组织的角色测度结果如表3所示。

1)担任领导角色的主要是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救援能力的政府组织,包括阳朔县公安部门、阳朔县政府。结合案例分析可知,阳朔县公安部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秩序,协助消防部门施救登山户外运动被困人员,联合海事部门搜救溺水人员,以及配合各级政府组织参与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置。阳朔县政府在“5·25阳朔平乐高速4车连环相撞事故”、“10·14阳朔热气球燃烧坠毁事故”等影响重大的旅游安全事故中,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负责传达和执行上级的命令,与相邻区域政府组织联和行动,安排和协调下级参与事故救援

2)协调角色中,阳朔县消防部门和群众在登山户外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表现较为突出,阳朔县海事处和潜水打捞公司则在溺水事故中表现出重要的协调和沟通作用,阳朔县医疗机构为各类事故处置提供了专业的救援力量,与各个组织进行协调使得救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工作角色在阳朔县核心救援组织出现救援人员、救援设备缺失或不足的情况时,能够辅助和支持领导角色与协调角色参与救援。工作角色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林市政府、桂林市公安局、桂林市消防支队等自治区、市级政府组织,在重大安全事故中对领导角色和工作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而荔浦县政府、荔浦县安监局、荔浦县公安部门、荔浦县消防部门、荔浦县卫计局、平乐县消防部门、平乐县公安部门、平乐县医疗机构、荔浦县医疗机构等则充分体现了就近协助救援的优势,为阳朔旅游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力量补给。

表3 角色测度结果Table 3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organization role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阳朔旅游安全事故合作网络呈现跨层级、跨区域和跨组织合作的结构特征。具体而言,阳朔旅游安全事故合作处置涵盖自治区级、市级、县级、镇级政府部门,涉及阳朔县及其相邻居区域(平乐县和荔浦县)的救援组织机构,包括政府组织、商业组织、公益组织与群众组织。组织间整体的合作水平较高,合作网络的凝聚力也较强。

2)阳朔县公安部门是阳朔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网络中最为核心的节点。阳朔县公安部门具有较多的旅游安全事故管理职能,拥有较高的协调能力,是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网络的领导角色。阳朔县公安部门作为合作网络中信息和资源流通的桥梁,在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不同类型的旅游安全事故,核心救援组织有所差异。各类旅游安全事故核心救援组织除阳朔县公安部门外,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和火灾事故主要以阳朔县消防部门和群众为核心救援组织;溺水事故主要以阳朔县海事处和群众为核心救援组织;陆上交通事故主要以阳朔县医疗机构为核心救援组织。此外,影响重大的旅游安全事故则主要以阳朔县政府为牵头组织开展应急处置。

3.2 旅游安全事故跨组织合作建议

1)建立公共救援、商业救援与公益救援三位一体的应急合作体系。发挥阳朔政府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一方面整合政府组织的内部资源,构建政府内部的应急合作网络;另一方面联合阳朔的商业救援机构以及公益救援机构组建政府外部的应急合作网络。以阳朔县政府、阳朔县公安部门、阳朔县消防部门、阳朔县海事处等核心救援组织作为中介,连通政府内部的应急合作网络与政府外部的应急合作网络,建立内外部的应急合作信息交流平台,整体上形成公共救援、商业救援与公益救援三位一体的应急合作体系。在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由政府核心救援部门在应急平台发布救援信息,迅速整合组织资源,统一部署救援方案。

2)制定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计划。对于新业态的旅游安全事故,政府组织需要联合专业救援机构与社会组织共同商讨与拟定救援方案,以保障救援计划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各类组织在不同类型旅游安全事故中的救援职责与合作对象,确保事故发生时各组织能够依据拟定的计划有序进行,提高应急合作网络的凝聚力,实现组织间的协调救援以及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加强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技能培训。加强各类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合作网络成员的救援技能培训以及救援设施设备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应急组织的救援技能与救援效率;在酒店、景区、旅行社、社区等地向民众、游客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普及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以减少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开展旅游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活动,通过场景模拟提高专业应急组织、企业以及民众的合作意识与应急能力,强化全民参与旅游突发事件公共治理的理念。

猜你喜欢

公安部门阳朔救援
紧急救援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快乐阳朔游
3D打印大救援
谈如何充分发挥公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阳朔Alila糖舍度假酒店
浅谈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难点与建议
中国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40.3亿元
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阳朔啤酒鱼